誠信老爹
誠信老爹
誠信老爹昨天零時10分,溫州“誠信老爹”吳乃宜因病醫治無效,在蒼南縣馬站鎮霞關社區三澳村老家去世。
幾年前,吳家4個兒子賣掉小漁船,籌集100多萬買了百噸位鋼質漁船。然而,2006年超強臺風“桑美”來襲,77歲的吳乃宜老人一夜之間失去3個兒子。承受著喪子之痛的老人毅然決定背起債務,走上替子還錢的艱辛之路。
幾年來,老人吃稀飯、織漁網、撿廢品,用艱辛與毅力,恪守“子債父償”的承諾。其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引起關注,被稱為“誠信老爹”。
2013年10月23日,吳乃宜被查出患上晚期尿毒癥。
不想麻煩大家,老人堅持要出院回家
一周前,吳乃宜的健康狀況已很糟糕。
“吃不下飯,只能靠打針維持,”吳乃宜兒媳婦田曉玲說,大家始終沒告訴老人得的是什么病,但老人似乎知道大限已近,吵吵著要回家。
二兒子吳秀全則認為,父親對病情絕望是一個原因,心疼錢也是個原因。家里沒錢,看病是靠醫院、好心人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父親不想再麻煩別人了。
醫院方面希望老人繼續留院,但老人的身體狀況實在不適合再做透析。全家商量后,決定尊重老人意愿。
回家那天,老人氣色看起來紅潤了些,但由于路途顛簸,差點引發意外。
老人的家在蒼南馬站南坪社區三澳村,山路彎又陡,雖然救護車開得很慢,但老人還是感到不適,途中兩次休克,還好被搶救回來。
隨車醫生想勸老人再返回醫院,但老人執拗地不肯。
“雖然說不了話,但老人咬著嘴唇在搖頭。”家屬回憶。
最后的七天,常常痛得縮成一團
回到老家,老人滴水未進,更別說食物和藥品,每天就只是躺在床上。他似乎想在晚輩們面前表現得不那么痛苦,可一旦發病,整個人還是痛得縮成一團。這時,家人就一遍一遍按摩老人的頭部、胸口和腳。
媳婦田曉玲說,實在痛得受不了時,他才會發出叫聲。
天氣晴朗時,家人會將他抬到屋外曬曬太陽,這時他會輕聲交代幾句:“我走了以后,住在這邊別害怕,附近還有很多鄰居”,“不要擔心,沒事的”。
雖然吳乃宜說得很輕,但這些話全都重重地落進家人心里。
前天晚上7點,一家人吃完晚飯后發現老人情況有些不對,馬上給他按摩。
“按了一會,爸爸好像稍微舒服些,但沒多久又好像昏過去了。”這次整整按了大概5個小時,最終沒能醒來。
吳秀全說,爸爸臨終交代,要孝敬媽媽,小輩都要誠信做人,要憑良心做事,謝謝所有好心人。
曾經的債主們都來靈堂幫忙
消息在小漁村里傳得很快,很多村民趕來送他。
昨天,在停放老爹遺體的吳氏祖廳里,59歲的謝月娥在忙碌著,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是家屬,后來才了解到,她只是鄰居。
幾十年前,她和吳乃宜一家都是漁民,兩家人出海時總是互相幫助。八年前,她借了5萬給吳乃宜四個兒子去買船,吳家出事后,她沒有上門討要欠款。她準備就這樣算了,沒想到老人說了一句“子債父償”。
在廳外,一位老師傅也在忙碌,他是村民林士兵,今年58歲。他說,吳家出事后,很多鄉親都伸出援手,數目不多,沒想到老人都記下了。
幾年后,林士兵自己都忘了此事,吳乃宜老人卻還錢給他,“我們只是想幫一把,沒想到他一定要還錢”。
消息也在網絡傳開,網友們紛紛留言:老爹一路人走好。
二兒子吳秀全口述
我的父親吳乃宜
他是有名的“誠信老爹”,但在我眼里,爸爸就是一個老實本分的漁民。
爸爸出生在貧困家庭,家里有四個兄弟、一個妹妹,他排老二。因家貧人多,他很小就懂得,要勤勞才有飯吃。在我印象中,從早到晚,爸爸這輩子除了干活就是干活,幾乎沒看他哪天休息過。
爸爸年輕時,幾乎每天都出門打漁,打了二十多年。每天凌晨,他三四點出門,晚上七八點回家。吃完晚飯后,爸爸和媽媽還要補網。深夜11點左右,他才休息。小時候想和爸爸見一面都很難。
上了年紀后,他干不動重活了,就開始撿塑料憑、織漁網。用他自己的話說,不干活,吃飯都不香。
他非常節約。
除了碗筷、被子這類必需品外,其他東西他一律不買。家里吃的菜是他自己種的。有次媽媽多買點肉,想給爸爸加餐。他知道后很生氣。他說:“你這樣花錢,家里什么時候能過上好日子。”
后來我們兄弟幾個長大了,買了船,生活富裕了一些,但爸爸還是老習慣,不肯花錢。他沒有給自己添置過一件電器,家里的電視機也是我們悄悄買回來,還告訴他買了就不能退貨了,他才接受。
他很硬。
我們那邊說一個人硬,就是說這個人自強、守信用、講道理。
他有個本子,在誰家借了一顆螺絲,等買回來時,馬上去還上。出事后,他咬咬牙,決定子債父償,其實我不意外。
爸爸對我們很嚴厲。
他對我們5個兄弟姐妹有嚴格的家規,他教育我們要有擔當,不僅對家人要好,而且要善待周圍的人。
小時候有一次,兄弟幾個踩壞了鄰居家的蘿卜。爸爸知道后,不僅拔光了家里的蘿卜送到鄰居家,還一定讓我們上門道歉。有了這件事情后,我們再也不敢弄壞鄰居家的東西了。
爸爸很愛我們。
前面說了,媽媽買了點肉給他加餐都要被他說,但他買了肉給我們吃,自己還是吃家里種的青菜蘿卜。
有了孫女孫子后,爸爸就把自己賣破爛的錢,給孩子們買書買本子,他說不能虧待了孩子。 本報駐溫州記者 苗麗娜 整理
子債父還
吳乃宜,溫州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人,生于1929年1月,漁民。
2006年春,吳的四個兒子籌得100多萬元,買了艘鋼質漁船。
2006年8月10日,超強臺風“桑美”來襲,出海捕撈的四個兒子只有老二吳秀全活了下來。
77歲的吳乃宜強忍失子之痛,決定背負起3個兒子留下的80萬元購船債務。他向每個債主承諾:子債父還。
他變賣打撈起來的漁船得到30萬元,三個兒子人身和船只保險24萬元,這些全拿去還債,大概還欠著26萬元債務。
吳乃宜和老伴一起,拖著病體想盡一切辦法賺錢、省錢。
老兩口養了10多只鴨,又種幾壟番薯、蔬菜,天天到沙灘撿可樂瓶塑料罐,一只賣幾分錢。老兩口天天幫人織漁網,織1萬眼1元錢。兩人眼神不好,手腳也慢了,連織4小時才織5000個網眼。
老兩口每天只吃兩頓稀飯,唯一的菜是水煮青菜。一毛一毛攢錢來還。
2010年,吳乃宜當選感動溫州十大人物,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紛紛捐助。
2012年8月底,在大家幫助下,舊債還清。吳乃宜請記者告訴大家,不要再給他捐款了。
2013年10月,吳乃宜查出患了晚期尿毒癥。10月23日進蒼南縣人民醫院治療,每周做三次血透。心疼醫藥費,老人嚷嚷著要回家。經本報等媒體報道后,愛心人士紛紛出手相助,醫院免去了老人在醫保核銷之后所有自付的醫療費。
2014年1月19日零時10分,吳乃宜因病醫治無效,在蒼南縣老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