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靈頓國家公墓
阿靈頓國家公墓
阿靈頓國家公墓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臺以來,其拋出的一系列公然否認歷史、顛倒黑白的言論,招致國際社會的警惕和批評。在發表“侵略定義未定論”而遭到國際社會譴責后,安倍非但沒有收斂,反而繼續在歷史問題上大放厥詞,否認中日曾就釣魚島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并繼續強詞奪理為靖國神社問題辯解。
與此同時,拋出“慰安婦必要論”的大阪市長橋下徹也絲毫不見為錯誤言行悔過的意向。評論指出,日本部分政客公然在歷史觀、戰爭觀上挑戰人類基本價值觀底線,勢必將激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否認擱置釣魚島爭議共識 聲稱中國“撒謊”
安倍近期在接受美國《外交》雜志專訪時拋出荒誕言論,聲稱日本從未同意擱置釣魚島議題。并指出,說日方在過去同意擱置爭議,完全是中國的“謊言”。
《外交》雜志由美國著名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主辦,是美國國際事務和外交政策研究領域最具權威和學術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該雜志日前公布對安倍的專訪,談及釣魚島問題時,安倍表示,中方要求日本承認存在領土主權爭議,日方絕不會讓這項爭議發生。日本也從未與中方就擱置釣魚島爭議達成一致。他說,說日本曾就此與中方達成一致,是中方徹頭徹尾的謊言。
就中日釣魚島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方對釣魚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建立在對中國領土的非法侵占上。日方應丟掉幻想,正視歷史和現實,為妥善管控和解決問題做出切實努力。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近期同樣在接受《外交》雜志專訪中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在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且不容質疑的。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兩國領導人都決定暫時擱置這一爭議。而目前的局面完全是由日方一手造成的。中日兩國應展開嚴肅對話和措施。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為實現邦交正常化、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方曾與日方就暫時擱置釣魚島爭議達成共識,妥善地取得了處理局部爭議問題和兩國關系大局之間的平衡。而日方近些年來不僅不遵守同中方達成的共識,甚至否認曾達成共識,并采取諸如闖海登島、非法“購島”等一系列錯誤做法,導致共識被進一步破壞。
強詞奪理為靖國神社辯解 言論自欺欺人
不僅是釣魚島問題,在涉及日本侵略歷史的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也沒有停止狡辯的步伐。他對美國《外交》雜志表示,靖國神社是類似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故前往參拜也無妨。
在接受《外交》雜志專訪時,安倍雖不對是否參拜靖國神社表態,但他以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為例指出,美國總統和多位日本首相都曾前往,他本人也曾親自參訪。安倍引用喬治敦大學教授凱文·多克的說法,“前往阿靈頓公墓不代表同意奴役,南方聯盟的戰士也埋骨于國家公墓”。安倍強調,這項觀點和靖國神社的爭議類似,神社供奉的也是為國效命陣亡將士的靈魂。
對此,《人民日報》指出,安倍的言論完全是自欺欺人,靖國神社與阿靈頓公墓的性質根本不同。靖國神社不是墓地而是戰爭期間日本皇軍的靈堂,宣揚“國家神道”,是軍國主義戰爭的精神支柱。日本歷次對外侵略戰爭的戰死者被列入“靈璽簿”,作為“英靈”合祀于此。1978年14名二戰甲級戰犯亡靈也被供奉其中。這是對戰爭受害國人民感情的嚴重傷害。戰后,靖國神社雖然改為所謂民間宗教設施,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企圖使其重新恢復戰前的國有地位,而且前往參拜的日本政客經常為侵略歷史翻案。這不能不激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此前,在其閣僚因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中韓兩國譴責時,安倍曾表示,“這其中有很多誤解。靖國神社是否是軍國主義的象征,去了就能明白。它只是肅靜的祭奠場所”。他還表明允許內閣成員參拜的立場。“內閣成員向英靈表達崇敬之情是自由的、理所應當的”。
中國外交部多次指出,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和領導人如何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歷史,希望日本領導人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認真、深刻反省歷史,正視歷史,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安倍對侵略歷史顯兩面性 橋下拒不認錯
安倍在歷史觀問題上的曖昧態度,在日本侵略歷史問題上尤為明顯,他4月時說,“侵略的定義學術上和國際上都沒定論”。此后,安倍不斷對自己的發言做出辯解和修改。既曾表示安倍內閣對“造成亞洲各國人民的巨大損害與苦痛的認識與過去內閣一樣”,也曾于5月8日重申“侵略定義無定論”的主張。
對于自己在對待一些歷史問題時展現出的兩面性,安倍辯解說,自己的一些言論被主流媒體部分或錯誤地引用,這才導致“誤解”。不過,在談及日本在二戰期間所作所為時,盡管安倍稱自己從未否認日本犯下侵略行為,但仍稱如何定義侵略與自己無關,應由歷史學家界定。這與“侵略無定義”的論調仍保持一致。
最近,美國國會研究報告指出,安倍持“修正主義歷史觀”,是公認的“強硬民族主義者”;他在歷史問題上的言行“令人擔憂,可能會破壞地區關系并由此損害美國利益”。
無獨有偶,5月13日,日本維新會共同代表橋下徹宣稱:“慰安婦制度在當時維持軍隊紀律方面是有必要存在的”。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強烈譴責說:“橋下市長的言論肆無忌憚且令人憤怒。美國已經聲明,日本當時強迫婦女充當性奴隸的行徑令人發指,明顯屬于極大規模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
遭到美國痛批后,橋下徹并不認錯,他19日反駁稱,“如果美國這么重視人權問題,那么先解決好美軍強奸沖繩女性的問題,不要光把日本當靶子進行批判”。他還指責目前媒體對他言論的報道都屬于“斷章取義”,并聲稱不會辭去大阪市長和日本維新會黨首的職務,也不收回有關慰安婦問題的發言。
雖然橋下宣稱要在本周與韓國慰安婦會晤,親口闡明自己的談話真意。但他的屢次表態只見對歷史的歪曲和辯解,毫無悔過誠意,勢必無法取得國內外輿論的諒解。《人民日報》指出,歷史觀、戰爭觀是人類基本價值觀之一。而日本右翼政客公然在歷史觀、戰爭觀上,挑戰人類共同的底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日本政治人物發表公然挑戰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言論表示震驚和強烈憤慨。洪磊說,強征“慰安婦”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二戰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也是事關受害者人格尊嚴的重大人權問題。如何對待過去將決定日本如何走向未來,日本究竟作何選擇,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