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黑
燈下黑簡介
燈下黑首都經濟圈歷經近十年“難產”后,近日再次升溫。1月8日,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4年將構筑以京津兩個特大城市為核心,石家莊、唐山兩大城市為區域中心,其他設區市為支點的層級合理的城鎮體系。
以北京、天津為核心的首都經濟圈也可稱為“京三角”,與“長三角”、“珠三角”并列為中國三大經濟圈。但近年來,極具區域發展潛力的“京三角”經濟增速明顯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區域壁壘嚴重,地區經濟外向性不高。
同時,由于北京和天津具有強大的經濟吸附能力,加之首都安全穩定的“護城河”定位,河北省靠近北京的區縣錯失了工業化的機會,由此,在河北史京津地區形成了一圈貧困帶,“燈下黑”的情況讓河北頭疼不已。
燈下黑作用
首都經濟圈實現后,對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自提出后,河北就在不斷地積極向前推動。
2010年,河北曾意欲將首都經濟圈拆分,提出“雙環戰略”,即“環首都”和“環渤海”。
2013年河北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積極參與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和實施意見的制定,主動承接吸納首都產業轉移和要素輻射。
當年,北京、河北雙方簽署《北京市—河北省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和11個專項協議,著力打造首都經濟圈,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兩地將建設京九客運專線京冀段,打造北京外環,共同建設新機場,以及建設廊坊到北京的城鐵等。
國家發改委國土所所長肖金成認為,此次首都經濟圈規劃編制提到要“雙城聯動”,以北京、天津為中心,意味著整個河北都可以包括在規劃內。
通過河北一系列的舉動可以看出,河北寄望借助北京、天津的優勢形成互補產業鏈,破解“燈下黑”的心情極為迫切。河北三河就是個實例。
相較于河北對首都經濟圈的熱情,北京、天津表現冷淡了很多。首都經濟圈的“靴子”一旦落地,受益頗深就是位于京畿之地的河北,中小城鎮獲得引領,可以受惠于大城市的產業溢出,真正實現“大樹底下好乘涼。”
比如,河北可以發展京津欠缺的生態農業;利用環京津地區的科技教育優勢,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河北在醫藥產業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可以大力發展醫藥、健康服務業。
從“燈下黑”到“大樹底下好乘涼”,筆者認為,河北先要轉變思路,從服務北京、承接輻射轉為主動對接、錯位發展。通過完善配套措施,比如城際快軌、港口、機場等區域交通體系建設,提升自身承接力,隨后在借力首都經濟圈的基礎上爭取做到“自點燈”,不過這會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