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成家
多元成家
多元成家80后女生大多玩過這樣的游戲:一群接近婚齡或遭受情傷的單身女孩在一起互訴衷腸,訴著訴著發覺還是女生了解女生。多元成家約定——“如果到了多少歲大家都還單身,不如我們一起買套房子,一起生活。”這想法未來可能會在臺灣成真,并受法律保護。
近來,由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推動的“多元成家”相關法律修正案引發島內熱議。支持與反對的風浪都愈演愈烈,連諸多演藝界名人都紛紛站出來表態。后天,雙方還將分別走上街頭舉行活動,宣揚主張、爭取權益。
名詞解釋
所謂“多元成家”包含三個概念:一是婚姻平權,即同性婚姻合法化;二是一種新型的伴侶制度,指法律同意任意兩人不以愛情和性為前提結為伴侶(雙方有血親關系或為已婚人士除外);三為全新的家屬制度,指不限人數、性別的同居約定合法化。本次修正案主要針對第一條,另外兩條還屬草案階段。
民調顯示
超過半數臺灣民眾,支持同性婚姻合法
有調查統計顯示,臺灣地區的同性戀人數每年都相應增加。這從臺灣一年一度、近年來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性戀游行便能看出一二。2003年起,這項活動已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同性戀活動之一。2013年10月26日的臺北市同性戀游行,聚集了中國臺灣、大陸、香港以及日本等國家地區的67000人,人數再創高峰。
在長久以來全世界同性戀人士爭取婚姻權利的道路上,臺灣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有動作。從1986年祈家威單打獨斗爭取同性婚姻權,到2006年“立委”蕭美琴提出“同性婚姻法”草案遭反對,同性戀婚姻權遭受諸多波折。今年9月,伴侶盟以研擬三年的婚姻平權(包括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家屬制度等相關法律修正案正式送入臺灣“立法機構”。
其實,此前“伴侶盟”和相關研究機構在今年6月底至7月初共同完成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民意調查。超過半數以上的民眾支持同性婚姻合法(53%支持,37%反對),十年來,有超過1/4的民眾從反對或沒有意見轉為支持。
演藝圈名人支持
涉及“修法” 正反派激辯,演藝圈名人支持多。民調顯示支持率過半,可真正到了“修法”階段,臺灣伴侶盟所提出的“多元成家”的進展則呈現出膠著狀態。幾日前,臺灣“立法機構”特別召開公聽會。作為“多元成家”的主要反對聯盟——臺灣守護家庭聯盟(簡稱:護家盟)的律師任秀妍就提出,同性戀特殊、不正常、違反公序良俗,無法強行套用當初設計給正常者的婚姻制度來規范。“同性要收養小孩,臺灣有那么多小孩可以收養嗎?沒有血緣的孩子,誰會愛啊?如果一方不要了,孩子怎么辦?”此番言論引發臺下愛孩子、有收養孩子想法的同性伴侶嘩然,臺下甚至掀起一股噓聲。而以“媽媽”身份發言者的護家盟成員周麗珠則將議題關鍵放在“孩子”。她擔憂開放同性生育、收養小孩權,會衍生人工生殖、代理孕母、亂倫等社會問題。而不限男女、人數的所謂“家庭構成”,則成為“小三、群P合法化”的借口。“要怎么教孩子,他有幾個爸爸?誰是爸爸?誰是媽媽?兩性婚姻無可取代,不能接受孩子成為這種混亂家族體系的白老鼠。”
“多元成家”修正案同時也引起了臺灣不少學生的抗議。孩子代表、學生們甚至立刻宣布成立“捍衛家庭學生聯盟”。總負責人施俊宇就指出,未來在同性家庭中成長的兒童,將產生性別認同的混亂,影響性別、婚姻概念,“我們要在有爸爸媽媽的家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