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墓志
上官婉兒墓志
上官婉兒墓是一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上官婉兒,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殞千年后,去年9月,其墓現身西安咸新區空港新城,備受關注。而完好的墓志,982個字的志文,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7日,上官婉兒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與文物》期刊發表,墓志記載的情節,像今天的古裝劇一樣傳奇。
記者發現,上官婉兒的墓志的志文主要記載了其家族的來歷,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的歷官,而對上官婉兒的經歷描述則頗為簡略,主要記載了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676年),神龍元年(705年)42歲冊為昭容,之后請降于婕妤,唐隆政變(710年)被殺,死時47歲。史書記載其生于麟德元年(664年)。
長期以來,由于上官儀的墓志明確記載為唐朝陜縣(今河南三門峽)人,但是在此墓志上,則說上官婉兒是“隴西上邽人也(今甘肅天水一帶)”。該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顓頊高陽氏(五帝之一),到了戰國時代,因為楚懷王之子子蘭被封為上官大夫,以官職為姓,這也是上官姓氏的來歷。而子蘭也就是歷史上讒言陷害屈原的人。
上官婉兒祖籍
為何上官儀是河南三門峽人,而婉兒卻是甘肅人呢?
陜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庚哲解釋說,漢代,上官家族從南方的楚國遷徙到甘肅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門峽,上官儀就是三門峽人,這與婉兒墓志所說的祖籍甘肅并不矛盾。
上官下葬時規格高
2013年8月至9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發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保存完好。根據“《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箋釋”一文介紹,墓志計982字,涵蓋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一合,青石質,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時志蓋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志蓋盝頂,高75厘米、廣73厘米、厚12.5厘米。頂面正中陰刻篆書‘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三行,行三字。”“志石高、廣皆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墓志四側在整體聯珠紋框內減地線刻十二生肖,襯以纏枝忍冬。生肖皆為動物形象,生動寫實。志蓋四剎和志石四側的線刻圖案造型優美、鏨刻精細,在唐代墓志線刻裝飾圖案中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仇鹿鳴之前已經寫過多篇關于上官婉兒和唐代女官系統的文章,他最感興趣的是上官婉兒墓志的大小,“墓志高75厘米,說明這個墓志的規格非常高。通常情況下,墓志最高規格就是1米左右,它的高度有75厘米,規格也已經很高了,大概是一品或二品官員的待遇,這和她‘昭容’的身份相符合。”
上官曾為父子嬪妃
《墓志》序文用將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的歷官。仇鹿鳴通過墓志解讀發現,墓志提供的全新材料是對于上官婉兒曾祖父上官弘的描寫,“上官弘的史料在歷史記載上是沒有的,在《舊唐書·上官儀傳》里只是提到了他的父親,但墓志里就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
在該墓志中,最有意思也是最奇怪的地方是,墓志把上官婉兒曾為唐高宗和唐中宗父子嬪妃的事情公開。仇鹿鳴說,雖然唐代這樣的事情挺多,但在墓志里公開她是父子倆的妃子,是非常罕見的,“但也說明,上官婉兒的這段歷史在當時是非常公開的。”墓志里寫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那是高宗時期;“神龍元年,冊為昭容”,這是中宗時期。
在歷史記載中,上官婉兒被譽為“女宰相”,處理后宮事務。但在墓志里,她的身份始終是嬪妃。仇鹿鳴說:“唐代女官系統兩套系統,一套是嬪妃系統,皇后昭儀昭容這樣下來;另外一套是后宮事務的系統,也就是所謂六尚體系。我們過去一直把上官當成內宰相,但奇怪的是,她的正式身份還是妃子,沒有被授予六尚的職位。從上官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兩個系統不是截然分開的,上官這樣的嬪妃可以去做六尚的事情。”
強調上官非韋后陣營
上官婉兒墓志題為“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仇鹿鳴介紹,這說明在上官死后給她的封號依然是“昭容”。在仇鹿鳴看來,這份墓志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在最后部分,關于上官婉兒與韋后之間的關系,有很長一段內容在講韋后如何犯滔天大罪侮弄國權,而上官婉兒又是如何不與韋后一派在一起。仇鹿鳴對記者說,根據史料文獻記載,上官婉兒是比較傾向于睿宗(李旦)一幫的,但具體內容并不了解。“根據傳世文獻有兩條線,一條線是中宗(李顯)去世的時候,上官幫他起草遺詔,讓相王李旦來輔佐皇太子。另外一條,李隆基發動政變的時候,上官是去迎接他的,并沒有因為害怕而躲起來。所以她至少和睿宗他們站在一起。”而墓志的出現,更加豐富了歷史記載。“墓志是在政變后兩個月后寫的,把韋后看成是亂黨。在墓志里說上官勸諫中宗,與韋后關系并不好,要求把韋后除掉,還曾要求辭位甚至要去當尼姑。”
墓志里也解釋了上官婉兒為何“表請退為婕妤”。仇鹿鳴說,根據以前的歷史文獻,上官婉兒當時是昭容,是二品嬪妃,但因為母親去世,要守孝,但中宗詔起她為婕妤,婕妤則是比昭容低一檔次的嬪妃。“但墓志的意思是,因為上官反對韋后專權,主動退為婕妤,主動離開權力中心。”
關于上官婉兒之死,墓志提供的信息與歷史文獻基本一致,“只是稍微隱諱一點,只說她在亂軍中身亡,這是為李隆基開脫。內容接近《資治通鑒》和《舊唐書》記載。”但仇鹿鳴認為,在上官死后對她的評價是比較高的,“形象上更加正面。這是因為上官婉兒跟太平公主的關系比較好,她的整個葬禮和后來文獻編撰都是太平公主出面主持的。”據墓志記載,唐睿宗下詔安葬上官婉兒,該墓系太平公主游說唐睿宗修建,墓志里特別提到:“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
但正因為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關系密切,在唐玄宗李隆基掌握實權、地位穩固之后,李隆基就通過政變把太平公主及其遺黨全部除掉,“這時可能就牽涉到了上官婉兒墓。目前墓有被毀的遺跡,這很可能是在李隆基把太平公主除掉后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