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煙令
禁煙令簡介
禁煙令往年的春節前夕,云南正是高價煙熱銷甚至脫銷的時候。然而,元旦前夕,中央一紙被稱為史上最嚴禁煙令的《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矛頭直指以饋贈和公務消費為主的高檔卷煙,讓往年火爆的昆明高檔煙市場進入了寒冬。
“禁煙令”驅散干部作風中的“烏煙瘴氣”
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包括各級領導干部不得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吸煙、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中嚴禁吸煙、要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在內的五項要求。
煙酒文化由來已久,香煙更是成為人們生活所依賴、交往所必須的東西,許多人罔顧“公共場合禁止吸煙”“吸煙有害健康”的溫馨提示,不顧他人感受在公共場合“噴云吐霧”又怡然自得,許多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也不乏其列。“禁煙令”的出臺一方面體現了國家控煙的決心,另一方面對干部隊伍、公務交往中煙酒泛濫的亂象踩了一腳“剎車”、敲了一記“警鐘”。領導干部帶頭禁煙,不僅有助于營造清新舒適的公共環境,還將干部作風中存在的“烏煙瘴氣”驅散殆盡。
按理說,吸煙屬于個人習慣,中辦、國辦聯合發文禁煙看似有點兒“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的感覺,然而細細品味,實則內涵深意。當前,在一些地方公務來往或公務接待中,以盒(包)為單位公款發煙、敬煙現象司空見慣,名煙、名酒更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由此造成的“三公”經費開支數目驚人,敗壞著干部隊伍風氣和黨政機關形象,更日漸消解著政府部門的群眾基礎,不狠剎此歪風邪氣必將會把黨風、政風、民風帶至低谷。從禁卡到禁鞭再到禁煙,一條條禁令雖說管的都是些“芝麻綠豆大點兒”的“小事”,卻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干部作風中存在漏洞的深刻洞察,以及刮骨療傷、重典治腐的決心和勇氣。
“禁煙令”出臺僅僅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要想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還要在禁令落實上狠下功夫、苦下功夫。必須意識到以往在相關政令貫徹落實上“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堅決避免“禁煙令”落實中存在的“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現象,要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明確相關責任單位及處罰措施,讓禁令成為高懸領導干部頭頂的“利劍”和“高壓線”。必須意識到煙酒文化的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即可摒棄或鏟除,要長期保持對領導干部公共場合吸煙的高壓態勢,打破個別領導干部可能存在的特權意識,定期通報違規吸煙、放任吸煙的領導干部,切實增強領導干部帶頭戒煙的率先垂范意識及勸阻他人吸煙的引導管控意識,以實際行動帶動同事、下屬自覺遵守禁令。必須意識到社會力量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媒體、公眾等的監督作用,及時曝光領導干部違規吸煙、發煙、敬煙等亂象,同時還要發揮領導干部的同事、下屬的舉報監督作用,加強舉報人隱私保護,讓干部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燈”下進行,嚴防違規違紀行為發生。
小小“禁煙令”卻彰顯凈化風氣的大決心。但愿“禁煙令”不是“一紙空文”而是一項“鐵規”,能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得到“鐵的落實”,驅散籠罩在干部作風建設上的“烏煙瘴氣”,營造一支風清氣朗、作風純正的黨員干部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蓄力量。
帶頭禁煙,彰顯的是對制度的敬畏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領導干部在禁煙方面做出嚴格要求。領導干部當好禁煙行動的“領頭羊”,不僅有助于社會文明風尚的形成,更能促進社會遵規守紀意識的提升。
據了解,我國十年前就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簽約國,2011年,原衛生部修訂發布《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對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作出明確規定,更有一些地方性控煙法規相繼出臺。但現實是,禁煙工作在各地遭遇“走過場、無實效、難堅持”的困境,這與一些領導干部帶頭違規不無關系。云霧繚繞的大小會議、花樣翻新的特供香煙,上行下效、投其所好,造成控煙氛圍難以形成,“煙草腐敗”卻屢禁不止。
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十分重要。而部分領導干部漠視“禁止吸煙”等社會管理中的種種規定,不單是作風問題,更是特權思想超越規則意識的表現。不受規則約束的權力,就像不守規矩的公車,被群眾看在眼里,厭在心里。領導干部如果帶頭“破窗”,不僅會使禁令“煙消云散”,更有損政府公信力和法律權威。
領導干部帶頭禁煙,戒除的是生活陋習,體現的則是社會管理者對規章制度的敬畏與遵守。要讓這一好制度發揮效果,在“自律”之外,還要進一步把制度做細做精,形成全方位管控網絡,并建立切實可行、清晰可見的懲戒體系,還要保障公眾和輿論監督渠道的暢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