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簽名
器官簽名
器官簽名英國著名外科醫生西蒙·布拉姆霍爾(SimonBramhall)涉嫌在為病人進行器官移植手術時,在捐贈者器官上刻下他的英文名字以作紀念。事件曝光后,醫院當局已勒令布拉姆霍爾停職,并接受內部調查。
48歲的布拉姆霍爾在伯明翰的伊麗莎白醫院工作超過10年,有醫生為病人復診時,發現布氏移植的肝臟上刻下“SB”的簽名,正是布氏姓名SimonBramhall的縮寫,事件得以被揭發。消息指,布拉姆霍爾曾為至少數以百計病人進行器官移植手術,院方擔心其他病人都有類似“簽名”。
據稱布拉姆霍爾利用氬氣在器官上刻名,專家指此過程對病人無害,但會在器官上留下記號。病人權益組織表示,“我們說的是病人,不是親筆簽名的書”。
院方將布拉姆霍爾停職,但記者接觸他時,他否認被停職。
現狀
據統計,自1986年~2006年的20年來,上海市捐出子自己遺體的市民不足4000人。上海市全年死亡人數約10萬左右,每年卻只有300人志愿捐獻遺體,百分比僅千分之三。然而,在全國和上海的遺體捐獻登記者中,真正捐出遺體的比例卻較小,約占登記者的15%左右。
雖然中國在器官移植技術領域雖然已達到世界水平,但有關器官捐獻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制約了器官移植臨床救治工作和移植醫學的發展。
器官捐獻現狀
倫理觀念的影響
傳統中國是個倫理社會,古代社會的一般道德準則是將死者入土為安。現在很多地方的人依然墨守成規,固執的遵循著那些舊習俗。很多人對于捐出親屬或自己的遺體,感情上很難接受。
利益觀念的影響
器官捐獻作為一種公民自愿履行的善行,只許捐贈,不可買賣。完全是無償和公益的,于是一些人就會想“捐獻器官給他自對我有什么好處和收益呢” 。
社會觀念的缺失
中國人重自我,輕社會,私民、小民意識根深蒂固,社會責任感差。在人們心目中,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陌生他人的漠不關心的觀念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