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無補償
加班無補償
國內大部分公司加班無補償,由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3年報告》正式發布?!秷蟾妗贩Q,中國勞動力加班較多,普遍存在工作時間較長現象。有超過三分之一(38.42%)的雇員在被調查時點的上個月加過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5.44%)的加班雇員無任何補償。權利整體趨弱,權利被傷害并非某個方面的表現,而呈現出全面性和綜合性的態勢。
然而,無論是《勞動法》還是《勞動合同法》,對于勞動權利都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有的規定甚至還具體而人性。比如人社部、國務院法制辦出臺《特殊工時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企業在保障正常生產運營情況下,日工作時間超過4小時,應保證勞動者享受不少于20分鐘工間休息,而工間休息時間計入工作時間。不過從現實來看,這些法定權利顯然已然“紙面化”,并沒有被落到實處,從而導致勞動者的基本權利遲遲得不到保障,以至于欠薪問題雖然一度成為“國家工程”,卻始終未能得到根治。
之所以如此,其間既有執法不嚴下的法律不彰,有勞資雙方博弈力量懸殊,也有權利救濟渠道不暢通,更有供需失衡之下的權利退卻。這種解決,不能完全依靠“人口紅利”消失之后,供需關系倒置進行自我調節,勞動者的權利保護還得走法律規范和行政治理之路,需要提供“國家保護”。
很多地方,勞動權利保護部門對于企業的侵權行為,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約束,使得法律規定被架空,并成為一種體系性的存在。半數加班無補償期待權利補救,其措施的落腳點不僅在于打法律補丁,更需要建立有效機制,強化工會建設,給員工搭建一個與企業對話的平臺;另一方面要建立快速而靈敏的干預措施,不僅要在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處置上及時有效,更應在完善管控措施上到位。
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
2013年報告》正式發布?!秷蟾妗分蟹Q,中國勞動力加班較多,普遍存在工作時間較長現象。從加班及加班的時間、工資來看,有超過三分之一(38.42%)的雇員在被調查時點的上個月加過班;但是,加班雇員中只有不到一半(45.57%)領取了加班工資,接近一半(45.44%)的加班雇員無任何補償。
此次調查發現,在過去兩年里他們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勞動報酬不合理、拖欠工資、作業環境惡劣、超時加班、工傷等問題(分別占25.14%、10.82%、16.88%、27.05%、6.45%),相比而言,遇到了超時加班和勞動報酬不合理問題的雇員比例較高,遇到工傷問題的雇員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