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秘事
《金陵秘事》首映
電視劇《金陵秘事》,已于12月15日與廣大觀眾見面。日前,中國視協主席趙化勇,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王鋒,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張彥民,中國傳媒大學(微博)藝術研究院院長仲呈祥,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慶瑞,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偉國,中國戲劇學院教授、博導路海波,《文藝報》主編閻晶明,《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李春利等會聚北京,共同探討電視連續劇《金陵秘事》。
出品方嘉賓和主創《金陵秘事》的制片人、編劇鄭凱南女士,編劇胡強,導演樓健等人也出席了研討會。
該劇在拍攝之初,就邀請《深圳商報》文化廣場記者獨家探班全程跟蹤采訪,本報記者也在劇中客串角色,相關系列報道引起了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在此特刊發專家學者對此劇的評論,以饗讀者。
《金陵秘事》劇情簡介
一樁深夜發生在別墅的命案讓劇情驚心動魄,名震京滬的越劇名伶白燕燕三月前明明已經告別舞臺移居美國,卻被意外發現和她的啞巴女傭雙雙倒在了南京城外“靜一齋”別墅的血泊中……
郭智仁和他的督察大隊從這一樁刑事案件中抽絲剝繭,卻查出了一件牽連到國民政府辦公廳幾位高官的驚天受賄大陰謀!就在貪官紛紛浮出水面、真相即將大白之際,卻被南京政府最高首腦下令無限期休庭……
《金陵秘事》整部劇將以國民黨發行金圓券為時代背景,1948年,國民黨國庫虧空,物價飛漲,金圓券迅速貶值,一袋大米甚至要價800萬元(金圓券),而國民黨打算在南京批準一家銀行接收黃金白銀、發行金圓券的資質,并免去其2000萬美元的準備金。頓時,南京所有的銀行都盯緊這一肥缺,亞東銀行行長侯安平(王全有飾演)也不例外,為了達到目的,他將心愛的女人—劇中越劇名伶白燕燕(秦海璐飾演)送給國民政府的一名部長南測海做情人(修宗迪飾演),部長將白燕燕藏在南京郊外的靜一齋,三天兩頭約會。不料,白燕燕卻突然出事,國民黨督察介入調查后,從這一樁懸案中逐步揭開國民黨內部的重重腐敗……
《甲申三百年祭》
曾慶瑞(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這是一個電視劇版的《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是一個甲子年。300年前也是甲子年,那個時候中國的一個王朝滅亡。1944年1月15日,當時重慶的《新華日報》派喬冠華請文化界名人到郭沫若家里商量這個事,郭沫若當仁不讓寫了《甲申三百年祭》這篇重要文章。
這篇文章當時在重慶就轟動了,發表后不久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給高級干部做學習時局報告的時候特別提到了郭沫若這個文章,在4月18日、19日《解放日報》全文重新轉載,轉載時加了編者按。同時,黨中央決定把《甲申三百年祭》作為全黨整風文件,在解放區印發供黨內學習。當時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的政治部還根據毛澤東和中央的指示,向全黨全軍發通知指出,郭文指出李自成之敗,這是說明我們黨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必須永遠保持清醒與學習的態度。
這篇文章的影響遠遠超出歷史界,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這篇文章的價值也在于,防止腐敗,警惕亡黨亡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看把《金陵秘事》看成電視劇版《甲申三百年祭》,應該不過分,也不夸張。因為部作品選取了國民黨政權衰微時期的背景,一幫高官們惡意的貪腐,上演最后的瘋狂,讓人們能夠共鳴,能夠反思,能夠警醒,能夠回味,能夠受到啟迪和教育,我覺得這一部戲的播出應該說非常好。
王鋒(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剛才曾老師比喻這個戲,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電視版的《甲申三百年祭》,我覺得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更是國民黨版的《官場現形記》,這其實反映了國民黨政權在那個時代所體現出的官場的一些人和事,應該說是揭露的,無論是對人物和事件所描述,可以說是秉持批判現實主義的態度,以這種創作立場和創作手法,給觀眾一個很好的展示。我覺得這種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應該是永恒的。
一個稀缺的題材
李準(著名文藝評論家):我覺得《金陵秘事》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著力描寫國民黨敗退前上層的腐敗和斗爭,說明創作者不但有勇氣,而且有智慧來揭示,效果應該說非常好。首先說這種勇氣就值得稱贊,這個片子的成功,我想很可能為類似的或者說相近的這一類題材的創作打開了一扇門,提供了一些啟示,比這個作品本身的收視成功的意義更大。
這個片子應該說選擇了一個關鍵的時刻,一個關鍵的領域,一個關鍵的結點。關鍵時刻是1948年,國民黨的統治風雨飄搖。關鍵領域就是銀行領域,試圖用發行金圓券挽救他的敗局。
我想很多觀眾看了可能一定覺得很新鮮,很有歷史的神秘感,尤其是對于很多年輕觀眾,這有助于了解國民黨為什么垮臺,那一段南京究竟是怎么回事等等。為什么摧枯拉朽會這么快就垮臺,這個片子對這一階段歷史認識的作用不可取代。
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的力量,它真實地揭示了國民黨垮臺前夕上層官員的腐敗,揭示他們的一些潛規則和他們經營的目標,以及他們特有的生存方式,讓觀眾感覺這個政權已經無可挽救。
路海波(中國戲劇學院教授、博導):這部戲給我第一個感覺,真的是憂心之作,憂國憂民之作,我們用唐朝宰相魏征的話來講“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知道,蔣介石當年也說過類似的話,但最終還是沒能扭轉困局。提起歷史上類似的經驗和教訓嗎,我覺得這個感覺很沉重,國民黨自己犯了絕對的歷史的大錯誤,所以最后才會把江山斷送了。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把民心毀了,自己失去了民心,失民心者也就失去了天下。
通過這個作品,我們發現情節劇可以做宏大敘事,是用歷史來說現實,這個戲時再清楚不過了。首先這個戲要好看,一開始用庭審,一開始就是案件,然后剝繭抽絲一層一層地通過幾個人物的命運,包括白燕燕這個人物,啞巴、楊奇峰,到最后包括侯安平的兄弟倆,包括秦兆旭,包括鄭蓉蓉的關系。還有喬瑞年和南測海的鉤心斗角等等這幾組關系。國民黨內部的官員之家,金融界大佬家庭,女輩的爭風吃醋等等,描寫得有聲有色。
沒注水的電視劇
王偉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應該說這部戲的制作十分精致。近幾年來,《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很精致,《中國往事》很精致,這部戲也制作很精致。我是非常贊賞這種美術追求,也非常支持和肯定這種美的追求。我覺得這個電視劇的制作很精致,這是值得推敲的。
導演說,他要拍一個原汁原味地再現當年南京風味,現在可能拍出來了,作品就有這種東西。首先塑造了白燕燕這個人物形象,這個人不是主角,但是這個人非常重要,這對觀眾來說也是一種吸引,她的知名度對觀眾有一定的影響力。她的服飾,特別是旗袍的精致,住在小院里面里面的精致空間等等。
秦淮河畔的夜生活也寫得特別好,特別是白燕燕唱的越劇,都很美。
精致的人物服裝,例如喬瑞年的黑色中山裝,南測海的中山裝,面料和手工都非常考究。
時代感的道具,城市道具,將人們帶回到那個時代。靜一齋的道具,南測海的辦公室,秦兆旭的家,郭智仁的家等等都非常講究,道具都不是隨隨便便搭的,都是跟人物的關系,跟那個年代比較貼切的。
化妝造型也很出色,喬瑞年的短發郭智仁的煙斗,是非常有特色的,非常符合這個人物的氣質和身份,郭智仁胡子以及煙斗,南測海的手杖,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對影像的控制上面,以中間色統治著全局,幾乎沒有大紅大綠大藍色調出現,這是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劇情里面人物命運的要求,這是導演和攝影師有意地控制,就是電視劇里面符號系統的表述,跟劇情的表述是完全吻合的。包括人物大光景,側光的造型,環境光的局部照明等等,都是符合劇的人物命運和時代氛圍的。
現在中國電視劇里面注水現象特別嚴重,30集可以拍成40集,我覺得剪到32集,仔細看了幾乎是沒有注水現象。不注水,我覺得是精致電視劇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這部電視劇難能可貴。
抓住觀眾眼球
仲呈祥(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創意是制勝的源泉,創意出來了之后才構想,才有了“發思古之幽情”,我們為什么對1948年那一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情趣呢?就是魯迅講的“發思古之幽情”。藝術地再現歷史,從而走向現實,不然藝術家自己的創作對象會有興趣嗎?這個戲給我的啟示是,我佩服這個創作集體,把思想智慧融入自己審美創作中,“發思古之幽情”處理好這個題材。有了這個創意,寫的時候也很高明,他并沒有很拙劣的去編織一個故事,他通過一些人物的塑造講解了歷史,我們今天看的是歷史,想的是歷史當中人的道德、精神形態的演進軌跡,以及在一個王朝崩潰前夕到崩潰的各種表演,從中就自然地獲得了一種對現實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內在的勾連。
王鋒(中國視協分黨組書記):這部連續劇的美學呈現值得稱道。我想有三個方面可以抓住人的眼球。一是以搶眼的故事傳奇性來承載宏大的敘事主題,這一點能扣動很多人。這是以一個當時金陵的刑事案件作為事情的發端,最后引發了對驚天大案,一些驚天黑幕的揭露,承載了宏大的敘事和主題。
它能夠抓人,體現在懸疑議題的設置和情節的推演,符合電視劇的創作規律,非常典型化,故事推著人走,所有的懸疑,懸念的設置,用剝繭抽絲的故事安排,高超的情節推理,來演進過程。這完全符合人們在觀賞電視劇過程中的審美享受和審美愉悅。
人物的群像塑造、人物的性格以及生動的人物形象在故事當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發揮的作用,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我覺得這是我很受觸動的第二點。
第三,還能抓住觀眾眼球的,就是全劇的人物形象的藝術創造,這很值得稱道,這里面我非常贊賞主創團隊出品人和導演奉行的一個準則,就是選演員,選對的不選貴的。這部戲里,應該說沒有當下非常紅火的一線演員,但是幾乎所有的演員最終的形象塑造都給人留下了非常鮮活的印象,演員非常符合人物性格、人物定位。這種藝術創造以及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影片介紹
《金陵秘事》是一部以民國時期為故事背景的諜戰大戲,匯聚了秦海璐、孫巖、曹海軍、王全有、修宗迪、張英等一干實力派演員,由知名制片人鄭凱南以及導演樓健操刀,講述了國民政府高層的一些“宮闈秘事”,堪稱民國版的“金枝欲孽”。不同于以往的諜戰劇,該劇直接從1948年國民黨敗走南京前所進行的一系列金融幣制改革為入口,再現了國民黨內部官員互相侵軋為了利益各自為營以致最終作繭自縛的黑幕。上映后,觀眾贊譽持續上揚,而收視率也超出預期,贏得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