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鳥
火烈鳥
近日,一只火烈鳥突防新疆石河子北湖,吸引眾多網友趕去拍攝。這只全身火紅的鳥一出現就成了明星,相關部門也加強了保護措施。火烈鳥很少會出現在中國,據分析可能是今年新疆冬季氣溫出現偶然性的偏高,導致很多遷徙鳥類不愿意往南飛行,偏離遷徙路線漂泊到此。
火烈鳥外形特征
火烈鳥體型大小似鸛,高約106厘米,翼展152.4厘米,雄性較雌性稍大;通身為潔白泛紅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紅,諸色相襯,但紅色并不是火烈鳥本來的羽色,而是來自其攝取的浮游生物(據08年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火烈鳥、三文魚、蝦、蟹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為火烈鳥、三文魚、蝦、蟹等都富含Astaxanthin簡稱ASTA中文名字叫蝦青素,而動物是無法合成ASTA的,蝦、蟹大部分通過食用藻類和浮游生物等植物獲取ASTA,火烈鳥通過食用以小蝦、小魚、藻類、浮游生物等傳遞ASTA,而使原本潔白的羽毛透射出鮮艷的紅色。同時紅色越鮮艷則火烈鳥的體格越健壯,越吸引異性火烈鳥,繁衍的后代就更優秀。)
火烈鳥脖子長,常呈S型彎曲;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上喙比下喙小;腳極長而裸出,向前的3趾間有蹼,后趾短小不著地;翅大小適中;尾短。
火烈鳥突訪石河子北湖
這是一種神奇的鳥兒,傳說它的羽毛豐滿后,會朝南飛翔,只為讓天火將羽毛點燃,然后帶回火種;也有傳說,這種鳥是神鳥,體內蘊含著無窮的精力,成千上萬只集聚一起,湖水成為一片烈焰蒸騰的火海;更有人說,它同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是經烈火焚燒后從灰燼中重生……
這就是火烈鳥,全身火紅色,當成千上萬的火烈鳥同時起飛,耀眼的紅色可與夕陽爭輝。昨日,攝影愛好者郭元清在石河子市北湖拍到疑似火烈鳥照片,隨后,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鳥類專家馬鳴確定,這是一只“突訪”新疆的火烈鳥。
談到拍攝火烈鳥的經過,年已70歲的郭元清(網名踏遍青山)語氣中透露著激動。他說,上月30號,聽人說石河子北湖有一只火烈鳥在當地棲息,他準備好攝影設備立即趕往石河子北湖。
1日早上,當郭元清在早上七點趕到湖邊時,已有二十多個攝影愛好者在守株待“鳥”了。當時湖面有霧,氣溫很低,攝影愛好者們一直堅持等待。下午三四點,火烈鳥出現了。郭元清說:“它在湖面上一出現,我就聽見旁邊‘咔咔咔’的連拍聲”。
記者從郭元清提供的照片上看到,這只火烈鳥脖子細長,鳥喙半彎,翅膀有灰色羽毛,拍動翅膀時會發現下面的羽毛呈現紅色。
石河子北湖工作人員白志剛說,今年鳥類豐富,其中鵜鶘的數量是近些年最多,火烈鳥一出現就成了“明星”,每天有幾十人次前來拍攝。對此當地森林公安、北湖工作人員、志愿者加強了保護措施,同時也加大了食物的投送量。
馬鳴說,這是一只大火烈鳥,又名大紅鸛,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非洲、南歐、中亞及印度西部。主要棲息在鹽水湖泊、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喜歡結群生活,能達到上萬只,以水中甲殼類、軟體動物、魚、水生昆蟲等為食。
馬鳴介紹,火烈鳥很少會出現在中國境內,新疆地區只在烏魯木齊、阿勒泰、哈密等地偶有發現。這種迷途的鳥被稱為“迷鳥”,也就是偏離了遷徙通道的鳥類。
上月底,馬鳴等鳥類專家剛對青海省可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送來的幾張形似火烈鳥的照片,進行了確定,而這也被認為是第三次在中國野外發現這一世界極度瀕危物種。
據悉,新疆最早發現火烈鳥蹤跡的是2009年在哈密地區,隨后2011年在阿勒泰發現一只凍死火烈鳥的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