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地理位置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匯處。香格里拉這個名字來自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在香格里拉縣的普達措國家公園,分布著兩個高原湖泊:屬都湖與碧塔海。由于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游風景名勝區。
香格里拉景點
普達措國家公園
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位于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東22公里處,2007年正式開放。“普達措”藏語意為神助乘舟到達湖的彼岸。普達措現以碧塔海和屬都湖為主要組成部分,海拔在3500米至4000米之間,普達措屬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區管理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按7大板塊進行開發,目前開發出來的面積僅占總面積的3‰。公園擁有地質地貌、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動植物等,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
天生橋
這是清乾隆年間刻于天生橋南端摩崖上的詩,作者張秉彝。此詩對天然的天生橋景觀竭盡描繪感嘆,說明在很早以前,天生橋就在許多人心中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天生橋位于今香格里拉縣城東10公里處,在香格里拉人心中早演繹為具
有神秘色彩和美好含意的地方了。藏語稱天生橋為“白窮鬧脖”,漢語可譯為“蓮花生走過的天橋”。相傳當年蓮花生被吐請到西藏后,翻譯佛經,弘揚佛法。他常到各處游覽視察,到碩多岡河畔時,正值盛夏,暴漲的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住到河邊的神山上。山神得知蓮花生被水阻隔,施展法術,從山上搬來一塊巨石,在河上造起一座橋,蓮花生就從這橋上過了河。過橋后,蓮花生又在眾山神為他開的溫泉池子里沐浴凈身。此傳說使天生橋充滿了藏區特有的藏傳佛教色彩,使人無形中產生虔誠之心。
納帕海
藏語里的“納帕海”是“森林背后的湖”。它是一個典型的季節湖,一年四季中,有著完全不同的景色。在夏秋之交的時候,這里是一片草原,是花海草甸和青稞交織的地毯,而冬季這里又變成一片寬大的水域,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作為香格里拉最有高原特色的風景區之一,也是全縣最大的草原,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飛禽黑頸鶴的理想棲息地。每年6月,是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最好的游覽季節,這時草原芳吐嫩芽,而納帕海已經是綠草茵茵。各種野花爭相開放,茫茫的草原上瓊花瑤草爭奇斗艷,成群的牛羊隨著草海起伏,四處是“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美景。
梅里雪山
在德欽縣城西郊,從北到南排列著一座座雄奇秀麗的雪峰,這便是著名的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海拔6470米,為云南省第一高峰。
卡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圣地。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一批批香客,千里迢迢牽羊扶杖徒步趕來朝圣這心靈的自然豐碑。卡格博峰,是云南省國家級重點風景區內“三江并流”主景觀之一。太子十三峰環立于卡格博峰四周,其中,緬楚姆(大海神女峰)線條優美,傳說是卡格博的妻子。
卡格博峰下,冰川、冰斗連綿,其中“明永恰”和“斯農恰”如兩條銀鱗玉甲的長龍,從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至2700米森林地帶,是世界稀有的低緯度、低海拔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
1.梅里雪山最美的季節是1—5月,而夏秋季極難看到雪峰的全景。
2. 香格里拉縣每天早上發四班車到德欽,時間為7:20(中巴),8:20(一般大客),9:20(中巴),12:00,票價:33元,建議早點乘車以便能趕上德欽到明永的班車。德欽汽車站每天下午16:30左右有班車到明永村,車程一個多小時,13元/人。每天早上8:00有從明永村返回德欽的班車,13元/人。
2.從德欽縣城出發到明永村,可到達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這段路既是高原,又是險路,對旅游者的身體情況要求較高,如果個人身體不允許,不要貿然進入。
4.個別路段太險需步行。
屬都湖
屬都湖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地方。春夏季節百花盛開,湖畔四周一片片杜鵑花叢映紅整個湖面,各種野花繁星似地貼著地面開放著。湖岸邊,那綠色牧場炊煙裊裊,牛鈴聲聲,充滿嫵媚與柔情,自然而含蓄。秋冬季節更令人心醉,那一片片白樺林滿目金黃,于是,紅的、金黃的、白的、翠綠的……交相輝映;白色的云朵映襯著淡淡晨霧,在碧藍如洗的湖心中,構成一幅幅平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面。湖中盛產“屬都裂腹魚”,魚身金黃,腹部有一條裂紋,其肉細嫩鮮美。湖內還棲息著野鴨、黃鴨等大量野禽。湖畔是迪慶有名的牧場;這里草場廣闊,水草豐茂,每年春夏季節,牛羊成群,一派悠然自得的寧靜景象。
草場四周青山入云,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有許多粗大的杉木,空氣清新,環境恬靜幽雅;林中棲息著麝、熊、云豹、金貓、猞猁、毛冠鹿、藏馬雞等許多珍禽異獸。
伊拉草原
依拉草原位于中甸縣城西北6公里處,總面積13平方公里,是迪慶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語意為“豹山”,因傳說中依拉草原門戶內北邊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既可以在依拉草原領略藏區草原一派牧歌式風光,又可切身感悟迪慶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風情。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蕩漾的海洋,上面浮滿數不清的鮮花、玫瑰紅的野芍藥、野菊和說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與秀麗的納帕海、美麗古老的依拉村連為一體,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直接發育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冰川延明永山谷蜿蜒而下,其冰舌一直延伸至2650米海拔。冰山周邊青山翠谷、針闊混交林、濕性常綠闊葉林原生狀態保存良好,代表了瀾滄江干熱河谷典型的多樣性自然地理特征。據研究,她是目前北半球海拔最低的冰川,同時也是緯度最低的冰川之一。明永冰川全長約4千米,寬30米——80米,由于坡度大,冰川表面的縱向和橫向冰隙發育,局部遇陡崖則崩塌而下,冰川的前緣和兩側冰磧發育,在過去的相當長的時間里,明永冰川一直處于消退狀態。
白水臺
白水臺是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的重要風景點之一,位于中甸縣東南101公里處。海拔約有2380米,其造型酷似一層層梯田。成因是由于水中的碳酸氫鈣經太陽光照射,水分蒸發后形成碳酸鈣白色沉積物,之后又不斷覆蓋地表而形成的泉華地,因此是中國最大的泉水臺地之一。白水臺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屬溫帶氣候,降雨較多,年平均氣溫為11.4℃。這里是中國納西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白水臺最初是作為神祗來敬奉的。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羅從西藏學習佛經回來,途徑白水臺被其美景吸引,留下來設壇傳教,因此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圣之地。附近納西族的民居、服飾和工藝品也很有特色。
大寶寺
大寶寺是迪慶境內較為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香格里拉縣城東15公里處一座小山巒上。寺名藏語稱“乃欽吉哇仁昂”,意為“五佛圣地”。此寺原為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寺院,清康熙時被強令改宗格魯派,劃為松贊林寺屬寺。遠遠近近、四面八方的香客把這里當燒香拜佛的圣地,這個圣地所蘊含的宗教意味和秀美清幽的自然環境使香客神牽魂繞。大寶寺的寺名因大寶法王親自選址修建而得,建寺時間為明永樂年間。關于寺源,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傳說。大寶寺,在甸之東山后,離城三十里,建自明時,由來久矣。無碑碣可紀,僅就僧傳:有西藏大寶法王住藏,慧眼所觀,見外地有一名山,上坐菩薩五位,金光照體,祥云護身,未有寺院護持。
東竹林
寺東竹林寺在德欽縣奔子欄鄉南寧干頂東坡上,距中甸縣城195公里。東竹林寺始建于1667年,曾因每年為皇帝舉行祝壽法會而享受皇糧,清朝廷還賞賜了若干象征著特權的招貼、匾額等。這里還珍藏著一副巨大的唐卡,是用五彩絲線織成的護法神像,每年
舉行跳神法會時展出一次,供香客觀瞻禮拜。東竹林寺也是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文化的重要集中地之一。
香格里拉交通指南
航空:中甸飛機場占地225公頃,是滇西北地區最大的飛機場之一,現已開通中甸至昆明、成都、拉薩的航班。
公路:迪慶藏族自治州連接滇、川、藏三省區,現在交通比較方便,形成了以滇藏公路、川藏公路、康藏公路為干道,全省各公路為主道的交通網絡。州內交通主要以公路為主,如果前往諸如碧塔海這類不通公路的景點,還需要騎馬前往。
公交:香格里拉6路 香格里拉4路 香格里拉5路 香格里拉3路 香格里拉2路 香格里拉1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