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希望小學被強拆
事件簡介
湖南炎陵縣大院農場,村民們希望孩子能讀書,能走出大山。然而被幾代人盼望了近20年的一所由愛心人士捐贈的新希望小學,僅在竣工一年后就被強拆。原因是一個計劃投資過百億元的項目被引入炎陵縣,而希望小學所在地塊被劃入首批征地范圍。當地政府回應說,項目重于一切。
學校建起希望
據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消息,炎陵縣大院希望小學教學樓、師生食堂主體工程在2010年建成。2011年,株洲市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局及市政管理處捐資8萬元完善了該校的升旗臺、浴室,文體和教學等設施,當年9月該校即投入使用。
2012年,大院農場又投入16萬余元進一步完善小學籃球場、圍墻、校門等硬件設施。當年8月13日,大院希望小學附屬工程建設全面竣工并順利通過驗收。
炎陵縣教育局一名官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慈善捐款只是小頭,教育局出了大頭。據此計算,大院希望小學建設費用應過百萬元。
強拆學校
7月23日下午,農場職工郭名宣無意中發現,希望小學樓頂上有幾個人在拆隔熱層。他趕忙通知了一名學生的家長雷星文,雷星文隨即讓朋友石洪通知了村民們。他們趕到學校時發現,學校的鋁合金窗、樓梯扶手、教室里的燈都已被拆完,屋頂則被拆了一部分。經他們阻止后,工人們停止了拆除。
“當時我們知道有這個項目,但不知道會一上來就先拆學校。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通知。”農場職工劉生慶回憶,第二天許多職工到農場場部去問場長,但他們什么都沒說,就說產權是教育局的,和場部沒什么關系,老百姓說了不算。
炎陵縣教育局一名官員向記者證實,大院希望小學雖由愛心人士捐贈,但產權屬教育局所有。在啟動拆遷以前,縣政府已經與教育局簽訂了拆遷協議,村民的確無權阻止拆學校。
對于為何要先行拆除學校,炎陵縣官方在給《法制日報》記者的回復中稱,項目馬上要啟動,加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噪音會嚴重影響上課,且存在安全隱患,故需盡快拆遷。
項目毀了希望
“在過渡新教學點建好,學生正常上課后,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并支付了征收補償款后,9月17日,依法依規對縣教育局大院老教學點進行了拆除。”在給記者的回復最后,炎陵縣教育局稱。
炎陵縣官方資料顯示,新華聯·神農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是炎陵縣引進的首個百億旅游大項目。項目由新華聯集團攜手4個集團與炎陵縣共同打造,總投資約100億元。
在諸多政府文件中,該項目均被稱為“炎陵縣舉全縣之力打造的‘一號工程’”,而它還有更多頭銜:株洲市十大產業項目、湖南省旅游產業“251”工程、2013年湖南省“三個一”重點項目。
“舉全縣之力”并不夸張。在大院農場調查多日,《法制日報》記者看到,整個農場街上,隨處掛著宣傳項目的橫幅;炎陵縣政府大量機關、鄉鎮干部被派往農場做拆遷工作……
在炎陵縣政府大廳顯示屏上,三句話被滾動播放:“項目先于一切,項目高于一切,項目重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