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哈尼
個人簡介
魯哈尼,全名為哈桑·魯哈尼,伊朗政治家,隸屬戰斗教士協會,魯哈尼屬于溫和保守派,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魯哈尼早年追隨伊朗已故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曾在前總統阿克巴爾·哈希米·拉夫桑賈尼執政時任高級安全官員,2013年4月11日魯哈尼宣布加入伊朗總統競選,稱將致力于拯救伊朗經濟,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2013年6月15日魯哈尼當選伊朗新一屆總統,已于8月3日就職。
個人覆歷
哈桑·魯哈尼1948年11月出生在伊朗塞姆南省索爾赫市,早年在塞姆南神學院和庫姆神學院攻讀伊斯蘭教法。宗教頭銜為霍賈特伊斯蘭,低于大阿亞圖拉和阿亞圖拉。
1972年,魯哈尼從德黑蘭大學畢業,獲得法學學位,隨后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亞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
魯哈尼青少年時代就公開反對受西方支持的巴列維王朝,經常發表反對君主制的言論,是霍梅尼的忠實追隨者。
伊朗伊斯蘭革命后,他于1980年至2000年間任議會議員,先后出任議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和第一副議長。
1991年成為伊朗確認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擔任其下屬戰略研究中心的主任。
1999年起任伊朗專家會議成員。
1989年至1997年阿克巴爾·哈什米·拉夫桑賈尼出任總統期間,魯哈尼擔任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并持續任職至2005年。
在伊朗改革派總統賽義德·穆罕默德·哈塔米擔任總統期間,魯哈尼于2003年至2005年出任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期間魯哈尼負責監管濃縮鈾的暫緩實施,暫停濃縮鈾緩解了西方對伊朗核項目的壓力。伊朗核計劃直到2002年才為世人所知。2003年與英、法、德三國就暫停鈾濃縮達成協議。艾哈邁迪·內賈德2005年上臺后重啟鈾濃縮活動。
2013年4月11日,宣布加入伊朗總統競選,在大選前,改革派唯一的候選人雷夫突然退出競選,魯哈尼由溫和保守派轉為改革派,稱將致力于拯救伊朗經濟,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
魯哈尼當選總統前,還曾任職于“國家利益委員會”,這是一個最高領導人的顧問班子,他是這個顧問班子下屬戰略研究中心的主任。
2013年6月15日,當選伊朗總統。選舉結果: 2013年6月15日,伊朗內政部宣布選舉結果,整場選舉的投票數為36,704,156張,魯哈尼贏得18,613,329張、獲得過半支持而成功當選新一任總統,而主要競爭對手穆罕默德·巴吉爾·卡利巴夫只獲得6,077,292張。
政治主張
對于不少年輕選民而言
主張務實的政治和經濟政策,與各方均保持著較為良好的關系。承諾將致力于挽救伊朗經濟,組建一個“充滿智慧和希望”的政府,并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與美國修復關系。
圍繞伊核問題,主張通過談判解決與西方的分歧,同時強調不會放棄核權利。
魯哈尼在這次競選中大談改革,承諾釋放政治犯,保障公民權利等。在電視辯論中,主動提到一些在伊朗禁忌的話題,比如和世界各大國立場僵持的核計劃,情況嚴重的國際制裁,國家經濟的嚴峻狀況和伊朗在國際上的孤立。他表示決心改善伊朗同國際社會的關系。他還誓言要和美國恢復自1979年斷絕的外交關系。
魯哈尼打算緩和西方制裁對伊朗經濟的打擊,將致力于使伊朗遠離極端主義。
我們需要給伊朗民眾以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能參與到國家的事務當中,我們也需要與極端思想保持距離。 ——魯哈尼在自己的“推特”上發文說。
魯哈尼承諾組建一個“充滿智慧和希望”的政府,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以避免制裁或減少制裁影響。這些主張為他吸引了大批改革派的支持者。對於不少年輕選民而言,盡管本次伊朗總統大選已經成為了保守派的“內戰”,但在6名候選人中,只有魯哈尼一人為溫和保守派,其他5人均為強硬保守派。
個人生活
哈桑·魯哈尼的父親阿薩多拉·魯哈尼是一位在伊朗塞姆南市的巴剎經商的商人,而他的母親2012年后住在塞姆南。
1969年,魯哈尼與Naemeh Rouhan結婚并育有2個兒子和2個女兒。他的大兒子在1992年4月自殺身亡并葬于德黑蘭市的貝赫斯特·扎赫拉公墓。
除了波斯語,他還能流利地講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和阿拉伯語。擁有英國格拉斯哥卡利多尼安大學法律學博士學位。
各方評價
得知魯哈尼支持率大幅領先的消息后,英國前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勞告訴路透社記者,這是“令人高興的結果”。
魯哈尼出任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期間曾與斯特勞打過交道。斯特勞認為,魯哈尼“熱情、有吸引力”,同時“很愛國、強硬”。
伊朗政治分析師哈米德說,“魯哈尼任職期間,西方國家沒有對伊朗實施制裁,國際社會了解他是一個尋求與西方國家互動的人,這可能會自動改變這場游戲”。
魯哈尼和賈利利是風格截然不同的兩位核談判代表。賈利利采取的是強硬姿態,要求西方解除制裁;魯哈尼采取的是實用主義立場,認為好斗無益于伊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