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遺書
魯父發現
魯若晴去世當晚,魯父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個小本子。
“我希望家人能給我舉辦一場葬禮,在膠南殯儀館,把我的骨灰放在那,不要放在魏家灘(魯若晴的家)。選張我好看的照片,給我穿件好看的衣服。”魯若晴在小本里寫下了一份遺書。
前日10時,魯若晴的親友在黃島區殯儀館為她送別。
禮堂內擺放著她生病前的照片:一雙大眼睛,她淡淡地向著鏡頭微笑。
靈堂里,魯若晴身穿黑色的運動服,戴著一副眼鏡框,靜靜地躺在花叢中。
“這套衣服她心儀已久,一直沒舍得買。眼鏡是她平日用來遮 熊貓眼 的。”魯若晴生前閨蜜劉倩說。
遺書曝光
“……我希望我斷氣的時候是睡覺的時候,沒有痛苦,你們都不要在身邊,我不忍心看到你們痛苦的模樣。
沒有了我存在的日子,對我和家人都是一種解脫,亦是種極大的悲傷。我交代妞妞有空的時候就去看看你們。
爸媽請你們不要悲傷,好好活著,別不舍得吃。
如果有下輩子,我不會再做你們的女兒,讓你們吃了太多的苦,還沒來得及孝順你們。
爸媽一定要互相包容、照顧好對方,無論我在哪兒,都會想念著你們的。
哥哥、嫂子,爸媽就拜托你們了,常回家看看他們。”
網友祈禱
參加告別儀式的除了魯若晴的親友,還有百余名來自杭州、北京、南京、安徽等地的網友。
從南京趕來的網友宋先生稱,雖然從未與魯若晴有過交流,但一年多來,他一直關注著魯若晴的情況,“16號看到她病情加重的微博,我很擔心,但沒想到會這么快……24歲,這么美好的年齡,太讓人惋惜。”
“若晴,愿你在另一個世界永遠是晴天……”網友們在魯若晴生前微博上,表達著哀思。
按照魯若晴的遺愿,她的骨灰留在了膠南,“她可能是怕離家太近,父母太傷心。”劉倩說,她和魯若晴生前的其他好友約定,將代若晴向她的父母盡孝。
逝者情懷
“病情越不樂觀 心態好似越強大”
魯若晴,本名魯超,1989年出生在青島一個小村莊,父母靠種地和做小生意為生。
“女兒從小比誰都懂事”
16歲時,魯若晴生了場大病,錯過了中考,上了一所職專。從此,她幾乎沒向家里要過錢,先后曾做過手機殼前檢員、飯店收銀員、禮儀小姐、在工廠焊接過耳機線絲……
2009年,魯若晴把父母給她的600元生活費偷偷塞回父母枕下,踏上了去北京的長途車。在北京打工,魯若晴把每月1500元工資的一半寄回家,剩下的大部分用來給父母買東西。
“她比誰都懂事,從小就是。”魯若晴的母親說,女兒很孝順。
“她過得很苦但很樂觀”
去年年初,魯若晴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與哥哥干細胞配型成功后,卻因高昂的費用選擇放棄治療。
“病情越不樂觀,心態好似越強大。睜開眼發現自己又賺一天,感覺一切是那么美好。”魯若晴將自己生病、治療的過程和心情發在微博上,時而堅強,時而傷感。她“抗癌”的故事感動了數十萬網友,7天內,網友為魯若晴募集了百余萬元善款。
去年7月16日,魯若晴移植手術成功,大夫表示,如五年內不復發則可宣布治愈。
“我查過資料,沒幾個人能挺過的……但我會用最好的心態面對。”手術后,魯若晴和閨蜜劉倩說。
“這一年里,她過得很辛苦,但一直很樂觀。”一直幫助魯若晴的愛心人士李女士稱,“她總是對我笑,常說些讓人寬心的話。”
“不能讓父母再搭上兒子”
今年7月16日,魯若晴病情復發。
拿著化驗單,魯若晴苦笑著對李女士說,“這次復發,可能機會就不大了。”
醫生準備為她安排第二次移植手術,可她擔心再進行骨髓移植,哥哥身體會吃不消,“不能讓父母搭上一個女兒,再搭上兒子”。
9月19日下午2時,持續高燒15天的魯若晴躺在協和醫院的病床上,已說不出話,她微微抬起瘦弱的胳膊,用手拽著母親的手,閉著雙眼不停地淌著淚。
兩小時后,魯若晴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