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魚
水滴魚簡介
水滴魚,又名憂傷魚或軟隱棘杜父魚,由于長著一副哭喪臉,被稱為“全世界表情最憂傷”的魚。這種海底怪魚水滴魚確實有理由郁悶:科學家警告稱,由于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2]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800米的海底當中,由于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水滴魚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成了英國丑陋動物保護協會(the 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世界最丑動物”冠軍。
棲息環境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600-1200米的海底當中,由于很難達到水滴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生活習性
水滴魚生活的地方,水的壓力比海平面要高出數十倍,在這種環境下,魚膘(幫助魚類保持浮力)很難有效的工作。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渾身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密度比水稍輕,這使得它不花力氣就能輕松的從海底浮起缺乏肌肉對于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質為生。
水滴魚的孵化方式也與眾不同,雌魚把卵產到海底后便趴在魚卵上一動不動,直到幼魚孵出為止。
瀕臨滅絕
科學家警告稱,由于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厘米),由于捕魚活動大肆增加,水滴魚被同其他魚類一起捕撈上來。雖然水滴魚本身不適于食用,不過因為生活在與更為美味的海洋生物(如蟹和龍蝦)一樣的海洋深度,也連帶著成為犧牲品。
約克大學深海問題專家、卡魯姆·羅伯茨(Callum Roberts)教授表示,公眾應該更為關注滴水魚的命運。羅伯茨還是《反常的海洋史》(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一書的作者。他說:“水滴魚極易在這些漁網中被捕撈上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魚類僅僅限于這些水域。”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深海捕魚船是世界上最活躍的船隊之一,所以,即便是水滴魚,海底也不再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地。大片的深海區域正面臨海底拖網的威脅。海底拖網是最具破壞力的捕魚方式。南部海洋也設立了一定的深海保護區,但這只是在保護珊瑚而非水滴魚。現在,深達200米的海洋也遭受過度捕撈,而且,捕撈作業已開始離開那些大陸架,轉入兩千米深的深海區域。”
世界最丑動物
為了保護瀕危的丑陋動物,英國動物保護人士想了一個辦法:發起“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選丑”比賽。這場比賽結果出爐,生活在大洋深處的怪魚水滴魚“榮登”榜首。
一般來說,長相丑陋的動物都不得人喜愛,但如果恰好這種動物是瀕危物種,那該如何吸引人類的注意來保護它們呢?英國的一名動物保護人士想了一個辦法:發起“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比賽。這場比賽的票選結果出爐,生活在大洋深處的水滴魚“榮登”榜首。
英國丑陋動物保護學會主席和電視主持人西蒙?瓦特在“YouTube”上發起此次票選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那些長得不夠可愛卻又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關注。為此,瓦特與11位名人、喜劇明星拍攝了“世上最丑動物”宣傳短片。該視頻已獲得了數十萬的點擊率。
瓦特在紐卡斯爾舉行的“英國科學節”宣布了最終“最丑動物”排名,并表示該項活動“提高了自然界那些最挑戰審美觀的生物的知名度”。瓦特說:“人們都知道大熊貓、雪豹、老虎和獅子,認為那才是我們關心的。其實,在我們當前生活的年代,每天都有約200個物種趨于滅絕,我們必須關注其他瀕危動物。”
位居“最丑”榜首的水滴魚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30厘米左右,生活在澳東南部600米~1200米的海底,極少被人類發現。水滴魚身上沒有肌肉,在深海活動全靠那身有浮力的、凝膠狀的肉。
照片中的水滴魚,擺出一副悶悶不樂的悲傷表情。事實上,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郁悶,科學家警告說,由于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威脅。
雖然水滴魚本身不適于食用,不過因為生活在與更美味的海洋生物(如蟹和龍蝦)一樣的海洋深度,水滴魚連帶著成為犧牲品。隨著捕魚活動日趨頻繁,水滴魚經常會被同其他魚蝦一起捕撈。據悉,水滴魚將成為英國丑陋動物保護學會的官方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