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堯
個人簡介
劉西堯(1916~2013.08.24),男,湖南省長沙市人,少將,劉西堯是原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教育部原部長,原中共四川省委書記處書記,老紅軍,劉西堯還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2013年8月24日9時30分,劉西堯同志因病在中國武漢同濟醫院逝世,享年97歲。
職業經歷
劉西堯原名劉錫堯,1916年4月出生于成都。
193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大物理系,在珞珈山上接觸了馬克思主義相關著作。
1936年8月,20歲的劉西堯領導了武漢大學響應北平“一二·九”的游行活動。
1937年“七七事變”后,他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聯系;當年9月底,寫了入黨申請書;10月2日,他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出任黃岡中心縣委書記。
1953年,劉西堯晉升少將軍銜。
1954年,中央同意由時任湖北省委第一副書記的劉西堯任二汽建設籌委會主任。二汽初步選址定在湖北武漢。
1955年,中央決定,二汽在四川成都另選廠址。不久,中央考慮到一汽尚未建成投產,立即又上二汽,不但資金緊張,技術人員也跟不上,二汽因此再次推遲建設。
1963年,劉西堯從國家科委副主任兼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副主任的崗位上調任二機部副部長,主抓原子彈研制工作。
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劉西堯是這次 試驗的副總指揮。
1977年,8月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當鄧小平轉身問教育部長劉西堯當年恢復高考是否可能時,劉做出了肯定回答。他還建議推遲開學時間,當年就恢復高考,獲得了鄧小平批準。
2013年8月24日9時30分,劉西堯同志因病在武漢同濟醫院逝世,享年97歲。
早年生活
奉命在湖北籌建二汽
1954年,中央同意由時任湖北省委第一副書記的劉西堯任二汽建設籌委會 主任。二汽初步選址定在湖北武漢。
他后來接受采訪時回憶:“當時,二汽初步選址在東湖,即現在的武重旁。到了1955年,中央決定,二汽在四川成都另選廠址。不久,中央考慮到一汽尚未建成投產,立即又上二汽,不但資金緊張,技術人員也跟不上,二汽因此再次推遲建設。”
晚年談及此事,老人笑談:“我搞汽車是虛晃一槍。”
他是首顆原子彈實驗的副總指揮
“二汽”籌建擱淺后,這位馬背上的將軍踏上了進軍國防科技之路。
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劉西堯是這次試驗的副總指揮。
2009年10月,在劉西堯茶港的家中,當記者問到是否還記得45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事,老人反問:“我怎么會忘掉?”
“它(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對中國很重要”。劉西堯戴著助聽器仔細聆聽記者的問話,很快做出了回答。“昨天的事我今天就忘了,原子彈的事,不會忘。”
1963年,劉西堯從國家科委副主任兼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副主任的崗位上調任二機部副部長,主抓原子彈研制工作。
原子彈裝配好并吊上塔頂,所有人撤離警戒線后,劉西堯將按鈕鑰匙交給了國防科委副秘書長張震寰,由他按動電鈕。
推動恢復高考選才制度
1977年,復出不久的鄧小平重點抓起了教育。在8月的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時任武漢大學副教授的查全性強烈呼吁:從今年起就改進招生辦法,再也不能忽視新生質量了。當時,大學秋季錄取 計劃仍采推薦制。會上,當鄧小平轉身問教育部長劉西堯當年恢復高考是否可能時,劉做出了肯定回答。他還建議推遲開學時間,當年就恢復高考,獲得了鄧小平批準。1977年高考恢復,改變了無數國人的命運。約578萬人參加了當年的高考,錄取27.3萬。
“文革之后,恢復高考決策的出臺,可以說,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揮了巨大的力量。從此,教育和科學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每每談及此事,劉西堯便深有感觸。
武漢是他的第二故鄉
劉西堯對武漢感情很深。在民族危亡時刻,他走出武大,投筆從戎,轉戰鄂東;建國后,劉西堯曾任湖北省委副書記,1953年曾陪同毛澤東同志上蛇山,還指揮了1953年夏季的防汛抗洪斗爭。老人晚年又定居武漢。
對于晚年生活,他曾說:“退下來后就安心修養,有人找我辦事寫條子我都拒絕,因為假如是不該辦的事,寫條子會讓別人感覺為難;假如是該辦的事,也就不需要我寫條子了。”
這位傳奇老人、武大肄業生,也是武大的杰出校友。今年從武大畢業的博士生韓晗昨日說:“前年祖母還專程到劉老家里看望過他。老人家待人和藹,為人坦蕩,是我們這些晚輩仰望的高峰。”
劉西堯逝世
劉西堯逝世中央領導等送花圈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教育部原部長、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全國政協原常委劉西堯同志遺體送別儀式昨日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劉西堯同志因病于2013年8月24日9時30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7歲。
劉西堯同志逝世后,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對劉西堯同志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送花圈,對劉西堯同志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2013年8月28日上午,武昌殯儀館天元廳莊嚴肅穆,正廳上方懸掛著“沉痛悼念劉西堯同志”的橫幅。劉西堯同志的遺體上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大廳四周擺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央組織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核集團核動力運行研究所、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中國史學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軍區、省法院、省檢察院、武警湖北總隊等,湖南省委、省政府,長沙市委、市政府,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等單位和個人送來的花圈。
28日9時許,送別儀式開始。在低沉的哀樂聲中,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汝岱,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省領導李鴻忠、楊松、王曉東、侯長安、樓陽生、尹漢寧、傅德輝,省老領導王生鐵、王群在劉西堯同志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劉西堯同志遺體三鞠躬,并與其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參加送別儀式的還有:劉西堯同志親屬、生前友好、家鄉代表,省直單位、大型企業、大專院校和部分市州代表等。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汝岱,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湖北省領導李鴻忠、楊松、王曉東、侯長安、樓陽生、尹漢寧、傅德輝,湖北省老領導王生鐵、王群及劉西堯同志親屬、生前友好、家鄉代表,湖北省直單位、大型企業、大專院校和部分市州代表等等參加遺體送別儀式。
中央有關部門和有關省的領導同志羅清泉、宋育英、袁貴仁、郭振乾、宋寶瑞、甘子玉,徐守盛、杜家毫、王東明、魏宏、李崇禧、王黎之、何郝炬、馮元蔚、謝世杰、聶榮貴;省領導王國生、張昌爾、阮成發、張岱梨、陳大民、黃楚平、王君正,省老領導關廣富、沈因洛、蔣祝平等送了花圈。
劉西堯同志1916年4月出生,湖南長沙人。1934年進入武漢大學讀書,其間加入武漢秘密學聯,參加組織武漢大學青年救國團,先后任總務干事、組織干事。1936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湖北黃安七里坪農村工作訓練班學員支部委員,黃岡中心縣委書記,鄂東地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鄂豫邊區鄂皖邊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長江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鄂豫邊區黨校副校長,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洪山地委書記,大冶地委書記。1949年9月后,歷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秘書長,省委第一副書記,第二汽車制造廠籌備處主任兼第一汽車制造廠副廠長,國家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副主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國務院聯絡員、科教組副組長、組長,中國科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中央派赴國防科委學習組副組長,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的核心小組組長,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四川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副省長、省委常委、省顧問委員會副主任。
劉西堯同志是中共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黨的十二大、十六大代表;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社會價值
劉西堯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崇高風范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