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曉鴿
個人簡介
熊曉鴿,IDG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是IDG資本創始合伙人。1993年,熊曉鴿協助IDG創始人兼董事長麥戈文先生在中國創立太平洋風險技術基金(現更名為IDG資本),目前熊曉鴿在中國管理著25億美元以上的創投資金,成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人。“贏在中國”欄目策劃人和連續三年評委。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研究生、湖南大學外語系學士。
職業生涯
1973-1977年,鋼鐵廠當電工;
1977-1981年,湖南大學求學;
1981-1984年,在機電部任翻譯和英語教師;
1984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英語采編專業研究生;
1986年秋,獲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英文名:Hugo Shong);
1987年底,進入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其間任《電子導報》亞洲版主任編輯;
1991年秋,獲美華協會“99最佳新聞報道獎”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稱號;
1993年,代表IDG集團,與上海科委合作,投資2000萬美元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并任總經理;
2000年5月,成為波士頓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第一位亞裔董事。2004年在學院設立“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熊曉鴿亞洲報道年度記者獎”,以及另外兩項科技獎學金。
創業經歷
1984年,在機電部任翻譯和英語教師的他以全國統考總分第三名的成績錄取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國際英語寫作專業研究生;1986年秋天,他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時,獲得美國波士頓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1987年底,獲得大眾傳播學碩士學位后,進入費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在全球最大的出版機構卡納斯公司工作,擔任了《電子導報》亞洲版的主任編輯。1991年秋,榮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美華協會“’99最佳新聞報道獎”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稱號。1993年,他代表 IDG集團投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熊曉鴿親自擔任總經理;同年,與廣東銀行合作,成立另一家技術合資公司。1998 年代表 IDG 集團策劃與國家科技部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向中國的技術產業提供十億美元的創業基金。《中國計算機報》、《計算機世界》、《電腦報》等都是 IDG 投資的媒體,熊作為 IDG 亞洲區總裁,將 IDG信息服務企業的理念在中國發揮到了極致。同時, IDG 投資在中國投資了 60 多家網站,包括著名的搜狐、易趣、慧聰、當當、騰訊 QQ、 3721 和 8848 等。他被譽為“中國引入高科技產業風險基金的第一人”、“中國信息的使者”IDG 投資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網站和高科技企業,獲利頗豐。背后上億美元資本的投資,極大地影響到中國互聯網主流企業的發展。
多年來,熊曉鴿懷著一個赤子之心,十分關心祖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1993年,在他主持下,IDG投資2000萬美元,創立“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中國)基金”(后更名為“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成為最早將西方技術風險投資實踐引入中國的企業家之一。到目前為止,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在中國共投資成立了80多家高技術企業。熊曉鴿現任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的副董事長及合伙人,并出任慧聰國際資訊董事長、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
1998年10月27日,在熊曉鴿積極推動和主持下,IDG與中國科技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IDG將在7年內向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投資10億美元,支持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同月,熊曉鴿同訪華的IDG董事長麥戈文一道受到江澤民主席的接見。
事業上成功的熊曉鴿十分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1995年11月至今,熊曉鴿向其母校湖南大學捐款達200萬元人民幣,建立以其命名的“熊曉鴿獎學基金”。并先后捐款數十萬元,用于該校的學生設施建設。1998年,中國百年未遇的洪災牽動著赤子之心,他專程從美國到家鄉湖南向災區個人捐款20萬元人民幣,而且還以公司名義向整個救災活動捐款100萬元人民幣。2001 年 10 月 3 日湖南大學舉行的 77 級同學畢業 20 周年慶祝會上,熊曉鴿再次捐贈 100 萬元人民幣母校建設游泳館。
1997年10月和1999年4月,江澤民主席和朱镕基總理先后訪美時,熊曉鴿積極參與了在波士頓的接待工作。其中,作為主要接待機構之一,熊曉鴿在波士頓參與組織了歡迎朱總理訪問的盛大宴會。2000 年在熊 曉鴿 的積極策劃下,IDG 成為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中國文化美國行活動的重要贊助機構。
1984年,熊曉鴿從湖南大學外文系畢業,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英語采編專業。
1986年,到新華社實習,當時的夢想是成為新華社外派的戰地記者。
1986年,懷揣38元美金去了美國,拼命苦讀,只用了8個月就拿到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碩士學位。
1987年進入美國歷史悠久的卡納斯出版公司中國版《電子導報》任主任編輯。期間榮獲美華協會“99最佳新聞報道獎”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稱號。
1991年,進入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工作。在他全權接手亞太區事務后,IDG在亞洲多年虧損的項目開始全面盈利。
1993年,代表IDG集團投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中國第一家合資技術風險公司,兼任總經理。隨后又在廣州和北京成立了類似的公司。
1998年10月28日,他又代表IDG集團策劃與中國科技部建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承諾在7年內向中國的技術產業提供10億美元的創業基金。如今他已成為IT國際資本引入中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現任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副董事長。
創業投資
2006-01 投資精品學習網
2005-12 與TDFVC、集富亞洲、IntelVC、Mitsubishi UFJ共同投資A8(2000萬美元)
2005-11 與DFJ、GGV共同投資中國博客(1100萬美元)
2005-10 與晨興投資迅雷
2005-10 與頂新、SIG、SMI投資一茶一坐(1260萬美元)
2005-09 與OAK投資好耶(3000萬美元)
2005-08 與富達、聯想投資、宇聯共同投資中搜(1350萬美元;42.5%股權)
2005-08 與IntelVC、匯豐、聯想投資、維眾…共同投資芯原(1350萬美元)
2005-08 投資信語通(300萬美元)
2005-07 投資桑迪亞
2005-07 投資新浩藝
2005-06 再次投資贏思軟件(70萬美元)
2005-05 投資163888(200萬元)
2005-05 再次投資游龍
2005-04 再次投資億美軟通(1000萬美元)
2005-04 投資網絡秀
2005-04 投資慧洋(20%股權;50萬美元)
2005-03 投資3G門戶網
2005-03 與新橋投資萬網(1億元)
2005-03 與住友商事投資騰武數碼(100萬美元)
2005-02 再次投資POCO(1400萬美元)
2005 投資健康中國
2005 投資MobilePeak
2005 投資海蝶
2005 投資Mapbar
2005 投資潤欣通信(20%股權;200萬美元)
2005 投資ChinaBBS
2008 投資北京健途在線
慈善事業
事業上成功的熊曉鴿十分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1995年11月 至2009年,熊曉鴿向熊曉鴿其母校湖南大學捐款達200萬元人民幣,建立以其命名的“熊曉鴿獎學基金”。并先后捐款數十萬元,用于該校的學生設施建設。
1998年,中國百年未遇的洪災牽動著赤子之心,他專程從美國到家鄉湖南向災區個人捐款20萬元人民幣,而且還以公司名義向整個救災活動捐款100萬元人民幣。2001年10月3日湖南大學舉行的77級同學畢業20周年慶祝會上,熊曉鴿再次捐贈100萬元人民幣母校建設游泳館。網尚文化董事長熊曉鴿于2008年5月14日參加了奧運圣火在江西境內第一站瑞金的傳遞。火炬傳遞前,現場全體人員向在四川地震災害中的罹難者默哀一分鐘,火炬傳遞結束后的儀式則變成賑災儀式,當天的火炬傳遞成了支援災區的愛心接力。
熊曉鴿瑞金傳圣火網尚愛心與火炬同行火炬手代表熊曉鴿先生向全球21880名火炬手發出倡議書,號召火炬手們積極向四川地震災區奉獻愛心。倡議書說:高舉奧運圣火,把吉祥和平安傳遞給災區人民,鼓舞他們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信心,并幫助他們共渡難關,重建家園。
個人榮譽
2004 年,熊曉鴿在母校美國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設立了兩項個人獎項 ——“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和“熊曉鴿亞洲報道年度記者獎”。“熊曉鴿新聞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主流大學以個人名義設立的第一個專業大獎。第一位獲獎者是美國廣播公司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特德 ·科佩爾。同年,他榮獲波士頓大學“杰出校友獎”。同時,他也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理事。
經典語錄
1、我一向以為,要投資一個行業,一定要親自試水,否則永遠只能在淺灘徘徊,無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終極挑戰和快樂。而對一個行業的深入了解,也往往會成就日后投資的神來之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在追求可觀的資金回報之外,不能放棄的,還有夢想和激情。——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2、如只想掙錢,風險投資寧愿投資電影公司,也不會投資單部電影。原因很簡單,一錘子買賣,風險太大。而我認為,對一個成長潛力無限的產業和市場而言,一定要敢于“走險”。——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3、在微博上“潛水”的閻焱昨晚問我,最近幾周怎么不見你發微博了?我回答:太忙。今晨閑翻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一段話令人深思,原文摘錄與眾共享:“在哲學的觀點上看來,勞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于勞碌的人絕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歲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摘自熊曉鴿個人微博
4、中國現在有一個讓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錢,民間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