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總裁辭職
事件簡介
光大證劵總裁辭職,“8·16股市事件”讓光大證券付出慘重代價。截至昨天光大證券停牌前,該股三天跌幅近18%,市值縮水超過70億元。昨天,光大證券公告稱,同意接受徐浩明提出的辭去光大證券董事、總裁職務的申請。每周五是證監會召開例行的新聞發布會的日子,今天是否會公布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備受市場關注。
光大證券總裁辭職
昨天,光大集團在其官網上宣布:8月22日上午,光大集團召開黨委會,決定免去徐浩明光大證券黨委書記、委員職務。
同時,光大證券發布公告稱,光大證券董事會同意接受徐浩明提出的辭去光大證券董事、總裁職務的申請,公司董事長袁長清代行光大證券總裁職責。
光大證券年報顯示,徐浩明為光大證券董事、總裁,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光大證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此次徐浩明辭掉光大證券董事、總裁后,其他職務是否保留尚未可知。
2005年4月,徐浩明接掌光大證券帥印。
徐浩明掌舵8年間,光大證券從最早的創新試點券商、第二家IPO的券商、曾被視為與中信證券比肩的券商領頭羊,一步步走入弊端重重、屢屢受罰的境地,而此次“8·16股市事件”將光大證券拖入泥潭。
光大證券直投業務近5年來投資16個項目,僅一個項目成功上市,且上市項目當年就出現業績下滑;今年首輪IPO財務核查中,光大證券被抽中5家保薦企業,數量僅次于國信證券,并因對康達新材、天豐節能的“薦而不保”,接連被出具監管警示函、遭立案調查。對于光大證券的現狀,其內部員工紛紛感嘆“光大證券到底怎么了?”
光大證券股票自昨天13點整臨時停牌,將于今天復牌。停牌前該股昨天跌2.82%,收報9.98元。
“烏龍軟件商”
極端情況下穩定運行
證監會發言人在8月21日晚上專門就8·16事件中涉及到的“高頻交易軟件”做了解釋說明。經了解,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是定制軟件,目前為光大證券獨家使用。
昨天,“烏龍軟件”公司銘創軟件的官網已恢復正常,該公司在官網上表示,公司因之前按照“保密協議”無法自身進行澄清和說明。
銘創軟件在聲明中指出,公司系統在面臨訂單生成系統極端異常、2秒鐘內受理26000多筆巨量訂單的極端情況下依然穩定運行,為光大證券的后續平穩處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盡量將損失和影響降到了最低。
徐浩明此前在媒體通氣會上表示,此次出現問題的套利系統中,訂單生成系統是光大自主研發,訂單執行系統是向上海銘創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購置。兩個系統同時出錯,導致系統在150秒內沒有執行會自動生成委托。
個別券商暫停量化交易
光大“烏龍指”事件發生之后,各大券商均已針對交易系統展開了緊急排查工作。
某一線券商內部人士透露,其實在“8·16股市事件”當天交易時段中,公司的投資部門、風控部門、運營中心和技術部門進行即時評估,并要求相關崗位嚴格執行風控措施,防止意外。投資部門和風控部門對公司自營持倉面臨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也開展了臨時評估。
在緊急排查過程中,有券商在發現問題后,已經暫停現有的量化交易。
證監會今天公布處理結果?
昨天,有消息稱,8月21日18點至19點證監會調查組基本結束對光大證券套利策略系統烏龍事件的調查,調查組或于當晚或昨天早晨分批離開上海,返回北京,證監會將在一周內公告調查情況。
從光大證券公告董事會同意總裁徐浩明提出辭職的情況來看,部分印證了證監會調查組離開一說,起碼光大證券內部已拿到管理層的調查結果。因為如果還處于案件調查期間,高管最多也就是停職,積極配合調查。
如無意外,今天證監會將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按照證監會主席肖鋼的高效風格,很有可能在發布會現場公布相關情況,但是否涉及行政處罰尚未可知。畢竟從調查組離開到今天,也就兩天的時間。
袁長清
光大證券董事長,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執行董事、黨委委員、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曾任中國工商銀行新疆區分行、河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中國工商銀行黨委組織部長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等職務。
徐浩明
光大證券時任董事、總裁,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光大證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交通銀行辦公室綜合處處長,中國光大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執董辦主任,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辦公廳主任,上海寶鼎投資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最新消息
光大證券前三季盈利可能大幅下降
據報道,光大證券昨天晚間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92億元,同比增加13.24%;實現凈利潤8.11億元,同比減少2.22%;每股收益0.24元。
不過,光大證券強調,公司“8·16事件”交易的損失約為1.94億元,該事件對公司造成的最終損失以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尚無法確定。此外,公司擬加大對存量證券類資產的處置力度,此舉將加強公司流動性并增加凈資本,但同時可能導致公司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為虧損或者同比大幅度下降。
市場微評
向高盛“烏龍”學監管
股市“烏龍”并非中國獨有。美國股市近日發生一起由國際著名投行高盛交易系統錯誤引發的“烏龍”事件。不過,與中國市場監管者不同,美國市場各交易所都及時發出警告,并表示可能取消該時段的部分交易。
同樣是交易系統問題,在光大證券“烏龍”事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發現大規模資金異常行動的情況下,并沒有對當時市場的投資者或機構交易員發出類似的警告,而是忙于澄清“系統正常”,讓“錯單”繼續流入市場,造成股市到期市的連鎖反應。
這樣的反差凸顯了海外市場監管的成熟,更暴露國內交易所對此類事件缺乏監管經驗和應急處理手段。
比較兩次事件,不難發現,美國的交易所在監管中優先考慮的是市場的公平性。盡管短時間內難以明晰事件緣由,但在第一時間對交易者的風險警示讓諸多投資人意識到相關風險的存在。交易所在警示中還明確表示要對交易的有效性進行核查,這為后續的處理工作打了一個“提前量”,也是對市場其他投資者權益的尊重。
而在光大證券事件中,光大證券首先想到的是自身止損,特別是光大證券在公告發布之前,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整個過程缺乏透明度。而交易所也沒能及時告知市場出現異常交易,在光大證券自救的過程中,沒有體現交易所應該持有的“三公”原則。
事實上,回顧光大證券事件的連鎖反應,在每一個節點上都可以遏制事件的發展和發酵。無論是光大證券的資金授權還是有關交易所的風險警示,為什么這些環節的監管者都沒有及時啟動應急機制來保護投資者利益?
也許光大證券只是“原罪”,而更多的反思應該留給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系統,從主管部門到交易所,都應該真正學會尊重投資者的權益。記者 劉開雄 趙曉輝
新聞內存
“8·16事件”七日回顧
8月16日 光大證券操作失誤導致A股瞬間暴漲5.96%。
8月18日 證監會下午公布了“8·16股市事件”的初步核查結果,稱是系統設計缺陷所致,尚未發現存在人為操作差錯,已對光大證券立案調查。上海證監局已責令其限期改正,進行內部責任追究,并暫停公司策略投資部證券自營業務。
8月19日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部門交易再現烏龍,以超低價賣出10年期國債。光大證券的種種努力,被再次出現的債券交易“烏龍”所抵消。
8月20日 “8·16股市事件”后光大證券復牌的首個交易日,其股價于集合競價時間已被大單封死跌停板,圍繞其異常交易所造成潛在損失的擔憂,促使投資者拋售該股。直到收盤,光大證券一直處于跌停板上。
8月21日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出通知,暫停光大證券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
8月22日 光大證券總裁徐浩明引咎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