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快遞單
事件簡介
據報道,今日發現售快遞單現象特別嚴重,隨著快遞業務的迅速發展,人們接受快遞服務的越來越多。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快遞公司人員在提供快遞服務的同時,還將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從而使售快遞單形成了一個灰色產業。
灰色交易
“老客戶一買上萬條”
“售快遞單,絕對真實!”如果你在搜索引擎輸入“售快遞單”,就會顯示大量專門銷售快遞單信息的網站。記者打開一家名為“淘單114”的網站,按照網站上的QQ號,記者與“淘單114”客服人員取得了聯系。“我們做這行很多年,信譽上有保證,老客戶一買就是上萬條。”這名客服介紹說,網站銷售的私人信息,分別來自圓通、申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可供所謂客戶進行選擇。
這名客服人員說,他們銷售的個人信息,包含收發貨人的聯系方式、收發貨地址、是否已掃描等內容,未掃描快遞單賣1元,已掃描快遞單中無收貨地址的賣4角,有收貨地址的賣5角。
記者在QQ群查找中輸入“快遞單”,立即出現上百個符合條件的QQ群,其成員多達100人以上,正在熱火朝天地洽談“業務”(買賣私人信息)。
記者以購買“快遞單”為由,咨詢了好幾名快遞員。有的快遞員同意以0.2元到0.5元不等的價格將手上的快遞單賣給記者,但均聲稱公司管得比較嚴,只能提供電子版信息。
記者調查發現,買賣快遞單已形成一個灰色產業,一筆交易量動輒上萬元甚至數萬元,有的網站還可滿足指定收、發貨地點等特殊需求,他們正在全國各地招募(銷售私人信息的)代理商、加盟商。
記者調查
“被賣”女士驚愕不已
為了弄清究竟,記者用5角錢購買了一條發貨地為重慶市,收貨地為北京市昌平區的快遞單信息,上面詳細列出了收貨人的姓名、詳細住址和手機號碼。記者致電收貨人魏女士發現,快遞單上的各項信息全部屬實。魏女士向記者證實,當天確實有從重慶發出的快遞寄給自己。“這太可怕了,如果自己的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設想。”魏女士如是說。
助長犯罪
歹徒入室劫殺女白領
記者調查發現,網店店主是購買快遞單信息的主力軍,快遞單交易源于網店的“刷鉆”需求,即通過制造虛假交易量來提高網店信譽。
因為網店“刷鉆”形成的快遞單交易,卻為一些犯罪活動提供了方便。今年5月,深圳市羅湖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冒領快件的詐騙案件。經審查,嫌疑人范某在網上購買收件人的快遞信息,再偽造其身份證件,在快件到達但尚未進入派送環節時,直接將快件領走。范某用此手法非法牟利數萬元。去年10月,福建廈門一犯罪分子根據獲取的快遞單信息,冒充快遞員進入一女白領家中實施搶劫,并最終將其殺害。
專家說法
專家建議,執法機關應該加強打擊力度,通過網站上聯系方式順藤摸瓜,嚴查此類違法行為;同時,還要對快遞企業保護個人信息做出具體要求,包括責任追究等;此外,快遞公司要建立嚴格的制度,如在勞動合同中與員工約定泄露個人信息的違約責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