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兄弟
組合介紹
“蘑菇兄弟”大談對其導師庾澄慶的喜愛,并透露曾經用庾澄慶的歌來追女孩。
“蘑菇兄弟”是由王嘉誠和張燕風組成的音樂組合。此前,兩人曾以“冰激凌組合”的名字參加2007年的《快樂男聲》,進入長沙十強。2013年改名為“蘑菇兄弟”,換以標志性的蘑菇頭登上《中國好聲音》的舞臺,憑借歡樂曲風,成為當晚的人氣王。
人物簡介
由王嘉誠與張燕峰組成的“蘑菇兄弟”,歡樂勵志。王嘉誠,28歲(2013年),來自吉林;張燕風,27歲(2013年),來自山西。兩人11歲就認識,同一所學校學武術和散打,課余時間則一起唱歌。能打能唱,剛柔并濟。其中一個做過推銷員、賣過鐵板燒。“蘑菇兄弟”早年曾以“冰激凌組合”的身份參加快男,更是2007快樂男聲長沙十強,簽約過天娛傳媒。六年之后的2013年,兩人又相聚在一起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的節目。
中國好聲音
2013年,蘑菇兄弟登上好聲音的舞臺,演唱了歌曲《睫毛彎彎》。這對蘑菇兄弟以一段童趣十足的“超級瑪麗”開場,一遍彈著小吉他輕松又歡樂,動聽的和聲之后,帶來一段吉他和口琴的對飚!最后伴隨著音樂節奏上的加速,兩位蘑菇頭更是飛揚起來。
在第四期《好聲音》中,“蘑菇兄弟”把四位導師的歌曲都進行了改編。蘑菇兄弟表示:“我們從小就很喜歡哈林老師,他的《情非得已》是追女孩子時的必備曲目。”最終進入哈林的團隊。
新聞報道
好聲音學員專訪:講述山西蘑菇兄弟的故事
蘑菇兄弟的故事頗為坎坷。
由搜狐視頻獨家播出,加多寶全程網絡首席贊助,三星電子、百雀羚全程網絡聯合贊助的第二季《中國好聲音》再次來襲。上周五晚,《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迎來了一個讓山西人感到分外親切的組合——一個戴著小草帽,拎著小吉他,一個頂著蘑菇頭,吹著小口琴,這對可愛的蘑菇組合由28歲來自吉林的王嘉誠和27歲來自山西的張燕峰組成。蘑菇兄弟帶來了一曲自己改編的鄉村風格《睫毛彎彎》,默契十足的和聲與歡樂多變的律動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在張惠妹和庾澄慶都為他們轉身后,兩個人選擇了庾澄慶為導師,展開了他們在好聲音舞臺上的更遠的征程,同時,也為他們坎坷的音樂夢,披上了一件暖暖的外衣。4日,記者電話采訪了正在上海為“好聲音”接下來的比賽緊張做準備的蘑菇兄弟,他們在電話里打開話匣子。
可愛的蘑菇兄弟都是山西人
一個是山西人,一個是吉林人,蘑菇兄弟在電視上自我介紹說,他們11歲就認識,這讓很多人都納悶,兩個小屁孩是咋認識的。記者也好奇,電話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是咋認識的?沒想到一個問題,卻引出了一段少年情誼。張燕峰是山西忻州五寨人,從小在太原長大,他的父母、哥哥至今還在太原生活。他11歲,進入太原小香玉藝術學校學武術,而就是在那里,他認識了來自吉林的12歲男孩王嘉誠,于是,他們成了哥們兒。“那時學校是封閉式的,我們兩個一見如故,因為都喜歡唱歌嘛。”王嘉誠說。在學校的這段時間里,兩人還在1999年參加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為小香玉伴舞,兄弟倆算是見到了大場面。
后來,蘑菇兄弟的人生遇到了十字路口,王嘉誠去了華北廣播電視學校(現在改名為山西傳媒學院),而張燕峰則南下去深圳的文工團當舞蹈演員,一晃三年過去了。
三年之后,還是因為愛音樂,張燕峰回到太原找到王嘉誠,一起在這個地方開始玩兒音樂,也就在那個時候,他們還和日后《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學員王韻壹有了幾次關于音樂的交流,現在想來,人生原來真有些天注定的味道。
兄弟兩人覺得自己在改變音樂上有了些成就,也想到更廣闊的天地去闖闖,他們離開了太原,去了北京,但在那里,他們卻遭遇了挫折。“精英都在北京,所以我們去了,非常困難,跑那些酒吧,沒有老板愿意用我們,因為在6年前,兩個男孩子組合上臺演唱,老板說絕對沒人看,所以,那時的我們沒市場。”
音樂夢破滅了?殘酷的生活現實就擺在眼前,唱歌不能賺錢,他們也只能放棄這個夢想,一頭扎進現實中。
張燕峰離開了王嘉誠,他說要回到山西,去賺點錢,“你先留在這里,我賺點錢咱再唱歌。”于是,王嘉誠留在北京做了打字員,“每天就是打字、發傳真,一個月賺1500元,除去花銷不剩什么了。”
而張燕峰回到山西,在太原做推銷員、去長治賣鐵板燒、到廣州開服裝店……
兩人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說了這么多,張燕峰只想告訴記者,“所以,你知道吧,王嘉誠也是山西人,他從11歲開始就在山西,他所有的朋友都在山西,他的身份證戶口本上填的也是山西太原,所以,我們是山西的蘑菇組合!”
庾澄慶的《情非得已》蘑菇兄弟用它來追女孩
一晃6年,6年后,蘑菇兄弟在電視上看到了第一季《中國好聲音》,動了心思,到了今年的第二季,蘑菇兄弟走到了一起,決定搏一搏。“我們是通過網絡報名的,選歌然后錄歌,然后傳給了‘好聲音’節目組。”于是,他們被選中了。
“從報名篩選到最終站在導師轉身的舞臺上,我們經歷了四五個月的比賽、淘汰,各種考驗,在幾萬人中篩選出來。”張燕峰說。“6年前,我們的組合得不到人們的認可,6年后,我們還是原來的風格,想再拼一次。”
為什么兩個大男人要叫“蘑菇兄弟”?張燕峰說,因為他的兄弟王嘉誠留那個蘑菇頭已經五年多了,“他喜歡甲殼蟲樂隊!而且我們的音樂是鄉村風格,我彈的是六弦尤克里里,王嘉誠吹的是布魯斯口琴,這種口琴在美國鄉村音樂中會經常用到,所以感覺‘蘑菇兄弟’這個名字挺貼合我們的音樂風格。”
兩個想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大男孩,就這樣登上了“好聲音”的舞臺,他們此前以組合的方式出現,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年少時,兩人唱著改編過的庾澄慶的《情非得已》,幫王嘉誠成功追到了女孩子,一晃那么多年過去了,命運大輪回,這次他們不是追女孩,而是“追”庾澄慶。
上臺前蘑菇兄弟超緊張汗從手指尖滴落
好吧,經過千辛萬苦,蘑菇兄弟站在了那四把椅子面前,接下來發生在臺上的事情,大家都從電視上看到了,但舞臺后的故事,和這兩個男孩心里想的,卻是記者必須要告訴你的。
在后臺,蘑菇兄弟水淋淋的,張燕峰說:“我上臺前緊張地上了10次廁所,喝了30多杯水……”王嘉誠接過話茬:“他手心出的汗,順著指尖滴滴答答落在地上,我從來沒見過一個人出汗能出成這樣的。”
就這樣,兩人上臺,開唱,“當時腦子一片空白,就是想把歌唱好,把快樂傳遞出去,不讓自己后悔和遺憾。”他們歌曲尾聲的一句“咦哈”,相信讓所有人都快樂了。
張惠妹和庾澄慶都為蘑菇兄弟轉身了,談到為何選擇庾澄慶,王嘉誠說:“我們挺糾結的,因為阿妹是第一個轉身的,她很真誠的邀請我們,但上臺前,我們就想到要選哈林老師,當年他‘幫’我們追女孩嘛。哈哈。情結在那里。”
如今,蘑菇兄弟在忙著為接下來的比賽選歌、排練,他們說,如果這次沒有被選中,他們的生活,可能會徹底告別音樂。但,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以前的經歷用伸手不見五指來形容,而現在,我們看到了陽光,心里暖暖的。”
最后,蘑菇兄弟給山西的觀眾留了話:我們會拼盡全力,走到最后,為山西父老爭光的。
祝福他們,山西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