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 活女神
活女神簡介
尼泊爾“活女神”在尼泊爾被稱為庫瑪麗(Kumari)(意為處女神),尼泊爾活女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繼承,一向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尼泊爾上至國王,下至百姓,對“活女神”的崇拜都很虔誠。根據印度教圣典,女神是難近母智慧女神的化身,亦是力量神的象征。“活女神”被人們相信是印度王權力和庇護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
相關習俗
尼泊爾活女神是自馬拉王朝開始,尼泊爾歷代國王為維護自己的統治,每逢九月二十六日左右的女神節都要親臨現場,虔誠地接受女神的祝福。女神也在給國王點紅時將其至高無上的神力傳授給國王,否則就有可能遭遇災難。人們認為,“活女神”能保佑尼泊爾國王和人民,給人們帶來和平和繁榮。
入選要求
尼泊爾挑選新“活女神”的工作由皇家祭司進行,其過程既神秘又獨特。“活女神”必須出自佛祖釋迦牟尼出身的釋迦家族,且祖輩必須生息在加德滿都的兩條圣河——巴格瑪蒂河和威斯奴蒂河岸邊,出身清白,沒有任何污點。她必須具備三十二種美德,沒有任何瑕疵,更不得見血,即使被劃破了也不能流血。女孩的星座必須和國王一致;女孩的身上不能有任何傷疤,不能生過病,流過血。她還必須不懼黑暗,在檢驗時必須同殺來祭祀用的羊頭和水牛頭共處一室,度過一夜,以檢驗其不懼怕黑暗。
按規定,候選女童必須極為健康,從未生病、流血,身上沒有任何斑點,也不缺任何牙齒。此外,只有同時具備32種特征的女童才能進入最后的角逐。比如脖子像貝殼般發亮,身體像菩提樹一樣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銳利,腿像鹿兒般筆直,眼睛和頭發必須黑得發亮,手和腳必須修長漂亮。當然,要擔任全體尼泊爾人共同的活女神,還必須擁有超出常人的冷靜和無畏。作為尼泊爾王國的保護神,她的星座必須與國王相吻合。最后幾名候選女童找到之后,斟選委員會還要通過一系列嚴格的考驗,以選拔出擁有超人能力和智慧的一位。
社會現狀
同以往人們愿意自己的女兒擔任眾人尊敬的“活女神”不同,如今人們的想法有所改變。他們寧愿自己的女兒將來去做工程師和醫生。在此次祭司尋訪“活女神”時,有的家庭就設法把女兒隱藏起來。這是因為大多數“活女神”在來第一次月經、要恢復凡人面目后,沒有接受現代教育,缺乏收入來源,過著不幸的生活。
回到民間的女神們的命運凄慘,因為人們認為其血液里還存留著不吉利的東西,故而遠離、歧視她們。很多“退役”女神只能在素服枯燈中了卻一生。在至今還在世的八名前女神中,有七位至今獨身。為改變這些前女神一旦還俗受到社會拋棄的悲慘命運,尼泊爾政府決定給每位在職和還俗的女神,每月發放相當于四十美元的補貼。
在加德滿都老王宮對面,有一座三層白色小樓,所有窗戶都呈褐色,門口兩座石獅忠實地守衛著它的主人。雖然由于年代久遠而顯得老舊,但源于17世紀馬拉王朝鼎盛時期雕欄玉砌的精美工藝還是讓人能感到這座樓的主人不同尋常。這就是在尼泊爾人心目中擁有極高地位的庫瑪里廟。尼泊爾人敬奉的活女神就住在這里。
每天12時和下午4時,庫瑪里女神會身著特有的紅色服裝,頭戴銀飾,出現在窗口,供游客們瞻仰。在歷史和文化傳統悠久的尼泊爾,到處可見各種神廟,敬奉著數不清的神仙。但庫瑪里是尼泊爾唯一的活女神。從17世紀開始,挑選、敬奉以及更換活女神正式成為一種制度出現在加德滿都。敬奉庫瑪里女神成為包括國王在內的所有尼泊爾人的一種風俗和習慣。加德滿都老王宮的活女神被稱為“皇家庫瑪里”,最為有名。
幾百年來,庫瑪里女神都來自平民家庭,退休之后又回歸民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每到挑選庫瑪里女神的時候,數百戶人家將自己的女兒送到神職人員那里,爭相角逐這象征著榮耀和富足的職位。但到2001年,當皇家神職人員又開始尋找候選人時,只有5戶人家愿意將自己的女兒送出來參加挑選。當現任庫瑪里普瑞迪·釋迦家的門被敲響時,她母親里納非常擔心自己3歲的女兒會被挑走,“我不想女兒離開我,但我又怎么能說不?”
孤獨生涯
2001年7月,剛滿4歲的普瑞迪·釋迦被確認為庫瑪里女神,那一天,她穿上特制的白色衣服走到庫瑪里廟中。這是尼泊爾人心目中最崇高的宗教圣地之一。但從此,一位女孩離開了世俗生活,離開了正常人的軌跡,終日生活在這座寂靜、莊嚴的院子里,開始她極為榮耀卻又孤獨的活女神生涯。
直到她十二三歲第一次生理期出現,從而被新一任活女神替代為止。早上7點前,必須完成洗漱裝扮,換上紅衣,披金戴銀。上午9時,她必須坐上金黃色的寶座,接受民眾的朝拜。隨后她跟著老師學習。最后,她可以隨便和玩伴們玩游戲。
庫瑪里在重要的節日要外出巡游,平時也要接見信徒。作為神,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朝拜者看作是吉兇的標志。比如,如果活女神對朝拜者大笑或大叫,朝拜者將生重病甚至死亡;如果活女神臉色陰沉,左顧右看,那么朝拜者家中肯定將發生爭吵;如果活女神用手指取食物吃,朝拜者將破財等等。因此大多數情況下,庫瑪里女神接見民眾時都必須面無表情,也沒有任何動作。當然,如果庫瑪里正面看一下朝拜者,那么這位朝拜者一定會高興好幾天,因為這會給他帶來好運氣。
普瑞迪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即使是父母也只能偶爾探望一次。她的姐姐如今被允許每周六去跟她玩兒,從工作人員口里,母親知道女兒現今喜歡玩游戲和吃冰淇淋。除了重大節慶日之外,她從不離開自己的住所。直到青春期月經到來,繼任者接班。
后期生活
退休津貼
經過一系列的儀式后,老庫瑪里就正式退休了。她可以保留的,是一枚金幣和一件她在任時穿的紅色衣服。政府給在職庫瑪里的津貼是每月6000盧比(10盧比約合1元人民幣),以及每月1000盧比的教育補貼。
這差不多是尼泊爾最低官方工資的兩倍,是這個貧窮國度人均收入的4倍。但在物價昂貴的加德滿都,這僅夠維持正常生活。在退休之后,一般民眾仍然將她們稱為庫瑪里,而不是其本來的名字。退休之后的津貼是每月3000盧比,終身享用。
悲慘生活
一旦失去庫瑪里女神的光環,她們的生活立即變得真實而殘酷。由于幾乎沒有讀過書,再加上長期與社會生活脫節,退休之后的庫瑪里女神們不得不長期待在家里,靠父母、親友和好心人贊助生活。更殘酷的一種迷信說法是,任何男子只要與前任庫瑪里結婚,會于6個月內死于咳血。這使得庫瑪里女神退休后的生活變得更加孤單。過去,許多庫瑪里退休后被迫終身不嫁,空守閨閣。
近幾年來,庫瑪里女神制度的缺陷一再被指責。2002年9月,當時的眾議員比得亞·班達里公開指責庫瑪里制度侵害了婦女和兒童的權利。越來越多的庫瑪里開始與命運抗爭。
相關新聞
“活女神”薩米塔·巴吉拉查婭
2012年6月24日,尼泊爾首都附近舉行傳統的紅麥群卓拿節(Rato Machhendranath),農民祈禱風調雨順、好收成和好運氣。一位由10歲女孩擔任的“活女神”薩米塔·巴吉拉查婭(Samita Bajracharya)身著華貴衣服、繁復首飾,被眾人抬于肩上,接受信眾膜拜,極具神秘氣息。
“活女神”名為“庫瑪麗”(Kumari),在尼泊爾語中意為“處女”,被印度教和佛教教認為是力量女神“卡莉”的化身。薩米塔·巴吉拉查婭(Samita Bajracharya)年僅10歲,因出眾的美貌在3歲那年被選為庫瑪麗,從此生活發生三百六十度轉折。
Samita Bajracharya在出席儀式之前必須接受眾人精心的打扮。她的母親用紅色和黃色顏料在她額頭上畫上極賦宗教意義的圖案,并用黑色在她眼周描上濃重眼線。她的雙腳也被會涂紅,然后穿上一套華麗的傳統服飾,并帶上庫瑪麗代代相傳的繁復首飾。工作人員將庫瑪麗將經過的道路沖洗干凈,一只警犬則隨身護她安全。當一切就緒時,她的母親、父親及一位工作人員將她從家里抬往節日現場,接受眾人的頂禮膜拜。
在整個過程中,庫瑪麗的腳不能觸地,否則將被視作不祥之兆。而信眾們則會向她投擲鮮花和錢,并爭相親眼目睹他們崇拜的女神真容。如果女神對扔過來的禮物報之以微笑,信眾們認為自己的心愿必會實現。如果女神哭泣或大笑,這表示信眾會患上重病甚至送命。如果她流淚或擦眼睛,信眾們則相信自己死期不遠。如果她發抖,則表明信眾會有牢獄之災,如果她俯身撿起食物,則意味著信眾們會破財。
歷代庫瑪麗都是由寺院高僧們從幼童中挑選健康、從未流過血或染過病、牙齒完整的女孩,然后接受32道“完美測試”,比如“像榕樹或金子般的身體、從未有傷痕的如脂皮膚,從未流過血”。
在成為庫瑪麗之后,女孩極少露面,一年僅現身13次,其余時間都留在寺廟中,在深墻內過著極為尊貴而受到重重保護的生活。她們不能上學,連在室外玩耍和與朋友接觸都被認為“不潔”。在到達青春期后,這些庫瑪麗會被認為已經不潔,會被撤去頭銜。
在恢復凡俗生活后,這此庫瑪麗女孩的生活仍會經歷艱難的適應期。她們一般很難找到夫婿,一方面是由于自幼被嬌寵而很難融入日常婚姻,另一方面,傳說與庫瑪麗結婚的人會早亡,這也使很多男子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