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漲價
事件簡介
汽油漲價,過去的一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本周六(7月20日)油價上調已成“鐵板釘釘”。7月16日,記者從多家市場機構獲得的預測數據顯示,汽油漲價上調已無懸念,上調幅度可能將會達到280元~300元/噸,這是新定價機制以來的最高漲幅。
每噸或漲280至300元
據金銀島測算,截至7月16日,參考原油品種(WTI、布倫特、布倫特Dtd、迪拜、ESPO)均價106.425,變化率為5.22%。折算成國內汽柴油噸價,應該上調280元/噸,調整幅度較大。換算成升價,汽柴油每升上調幅度大概在0.2~0.24元。
金銀島分析師王延婷稱,近期國際原油或將高位回吐,但當前參考原油變化率幅度較寬,原油小幅回跌對本次調價影響較小,周五零售價上調基本已定。
安迅思成品油資深分析師梁丹表示,如果本周國際原油價格均持穩在周一的水平,本周六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的幅度預計在290元/噸左右(折合汽柴油零售價約為0.21~0.25元/升)。原油價格若繼續震蕩走高,那么此次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上調的幅度可能將會達到300~350元/噸。
市場反應很淡定
此次調價預期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刺激有限。隆眾石化網成品油分析師薛群說,此次調價預期刺激上游用戶價格推高,但是下游用戶并不“買賬”,反應較為平淡。
受成品油上調預期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有所走高。卓創資訊監測,截至7月15日收盤,綜合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地煉的國內93號汽油價格較7月8日微漲3元/噸至8680元/噸;0#柴油均價上漲61元/噸至7656元/噸。
本周初國內油市延續上周漲勢,大部分地區繼續上推油價。但是漲幅也較往年有所減少,“2013年新的定價機制執行后,調價預期對市場的刺激反應并不是特別大,而且目前市場的支撐有限”,陳晴說,這主要受國內大部分地區迎來較強的降雨有關,“物流運輸、室外作業等行業的汽柴終端需求均受到一定打壓。故整體來看,國內成品價格上漲幅度較為有限。
薛群認為,此次油價上調對市場的利好支撐相對薄弱,2013年成品油市場需求的恢復緩慢。所以,盡管油價上調,但是國內油品市場的成交情況依舊難有改善。據悉,中石油、中石化今年整體銷售任務完成情況都較去年有所下滑。
改革應考量國內供需
盡管成品油價格19日上調幾無懸念,但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基本面與漲價在事實上脫節。縱觀今年以來的幾次油價上調,大多與需求狀況背道而馳。
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成品油2160萬噸,同比增長6.8%;累計出口成品油1470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3.9%。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我國汽柴油總體供大于求,導致進口減少,出口增加。有媒體報道稱,國家發改委近期約談部分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了解國內成品油市場情況,研究下半年成品油供需變化趨勢,其用意就在于緩解國內供需不均衡以及油氣的高庫存壓力。
6月22日,成品油價實現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的第二次上調,當時100元/噸的漲幅與冷清的油市形成反差。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晴表示,現行定價機制與國際原油價格可謂“貼面而舞”,但對國內下游市場的供需情況考慮不足。目前國際原油的金融屬性漸成價格的主導因素,而國內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7.1%,國內的能源安全會受到影響。“加入對國內市場供需的考量,將是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下一次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