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迪和默多克
個人介紹
鄧文迪
鄧文迪1968年生于中國山東,從小在江蘇省徐州市長大。父親為廣東東莞人,母親為山東濟南人。其父親當時任一個工廠的廠長。后來全家遷居廣州。1988年19歲時前往美國留學。鄧文迪,被稱為中國最富有女人,有“一個傳奇的中國女人”之譽,全名文迪·鄧·默多克(Wendi Deng Murdoch,1968年12月5日-),原名鄧文革,后改名鄧文迪,婚后從夫姓。是傳媒大亨---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曾任新聞集團亞洲衛星電視業務的副主席。2013年默多克和鄧文迪離婚。
默多克
默多克,全名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 年3 月11 日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畢業于牛津大學。其父基思·默多克是澳大利亞先驅和新聞周刊的董事長。1952 年其父去世后魯帕特繼承了阿德萊德的小報《新聞報》,短短的三四十年間將其發展為跨越歐、美、亞、澳幾大洲,涉足廣播、影視、報業諸領域的傳播媒介帝國。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負盛名的英國《泰晤士報》,也有美國電影界的大腕級電影公司——20 世紀福克斯公司。80 年代初,默多克的國際新聞集團的年營業額即已達到12 億澳元,他本人也成為新聞界屈指可數的人物之一。當前他的事業還正在不斷發展之中。他目前是全球龐大傳媒帝國新聞集團的主要股東,董事長兼行政總裁。以股票市值來計算,新聞集團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亦稱為“默多克的傳媒帝國”。
相關事件
1999年,68歲的默多克迎娶了31歲的鄧文迪,為此一度引發了家族內部激烈的紛爭,但默多克說,“這樁婚姻讓我年輕了30歲”。接著,鄧文迪生下兩個女兒格蕾斯和克洛伊。1999年,默多克和前妻離婚時,安娜特地在離婚協議書上加了個苛刻的條件——默多克死后,作為妻子的鄧文迪無權繼承他的任何遺產。除非鄧文迪婚后能生個一男半女,而默多克去世時,她的子女恰好要不滿18歲,鄧文迪才能掌控她孩子名下的股份。
鄧文迪婚后也不甘落后。她祭出了高科技“法寶”——試管嬰兒,靠默多克化療前存下的冷凍精子受孕。2001年11月19日,鄧文迪生下了她和默多克的第一個寶寶格蕾斯,終于“母憑子貴”,在默多克的財產中插上一腳。
最新新聞
不能像鄧文迪默多克——汪洋以夫妻喻中美經濟關系
“今天由我和雅各布·盧這對新人來主持新一輪的中美經濟對話,在中國的語境里,新人是指剛剛結婚的夫妻,我知道美國允許同性婚姻。但顯然我和雅各布盧沒有這個意思啊。”
10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中美經濟對話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甫一開口,就將全場的美國和中國高官逗得哄堂大笑。這雖然是汪洋在該論壇上的“首秀”,但他似已駕輕就熟,全場脫稿演說,并且妙語連珠,顯得輕松自信。
在調侃自己和盧這對“新人”之后,汪洋話鋒一轉說:“不過,中美經濟關系有點像夫妻,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也有吵架,有分歧,但是都必須增進了解,增強互信,培育共同的生活基礎。”
“我們兩家不能走離婚的路,像鄧文迪和默多克,代價太大了。”汪洋這一句話再次引來笑聲。
談及本輪對話,汪洋說,我們是一個老的對話機制,但是一個新的對話團隊,我們要繼續好的傳統爭取更大的光榮。奧巴馬總統說過,自滿不是一個偉大民族的風格,我們兩個民族都是偉大的,所以我們都不自滿。
“我希望我們這個新的對話團隊一定會有新的作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汪洋說。
對于如何搞好經濟對話,他進一步提出四點建議,第一條便是“要坦誠務實,不兜圈子,不回避矛盾,努力在分歧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二,汪洋提出,要相互尊重。“對話會有交鋒,但要尊重對方說話的權利,我們要將心比心地去理解對方的立場。”
“我們上午在(美國)國務院看了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他說過要像愛護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居。”汪洋說:“在地球村上,中美是最大的鄰居。”
他對與會美國官員說:“我們搞市場經濟只有20多年的歷史,規則我們不是很熟悉,更何況許多規則是美國制定的,所以這就需要一個非常平等的對話環境。”
汪洋提出的第三點建議是要管控分歧。他說,對話是為了消除分歧的,但對話本身是要管控分歧,不能不歡而散。這就要求我們雙方要著眼長遠,不求畢其功于一役。談得攏的就談,談不攏的接著談,一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好在,我們離世界的末日還遠著呢。”汪洋面帶笑容說。
汪洋的第四點建議是要求同存異。他強調,在中美經濟合作上,雙方有許多共識,有許多事可以做。中美雙方要努力把這些共識和可以做的事發揮到極致,使對話的成效最大化。
“剛才雅各布·盧財長已經點出了很多題目,解決這些題目上的分歧,形成共識,我估計夠我們兩個談五年的。”汪洋最后說:“但是我相信我們的對話一定會不斷地有成果,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一定會越來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