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面條
十大簡介
剛剛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面條”中,武漢熱干面等“民間五大面條”上榜,但有質疑稱入選的好幾種面連聽都沒聽說過,此外陽春面、臊子面意外落選。另外,這次面條的評選最后落腳到企業,為此評選出了“中國十大面條名店”
此次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面條為:武漢熱干面、北京炸醬面、山西刀削面、蘭州拉面、四川擔擔面、河南蕭記燴面、杭州片兒川、昆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和吉林延吉冷面。
武漢熱干面
漢族面食,熱干面是武漢特色漢族小吃。他與山西刀削面、兩廣伊府面、四川擔擔面、鄭州燴面并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干面以武漢熱干面為最。武漢熱干面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無論是來漢參會或是旅游的人們都要設法品嘗武漢名吃—熱干面,就連在外工作或學習的武漢人回漢后的第一站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熱干面館解解饞,可見武漢熱干面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武漢熱干面已形成了工業化生產,讓武漢名吃走向世界。
北京炸醬面
醬面就無疑是北京人的當家飯了。暑天吃炸醬面,既便利又開胃。直到現在,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雜院,仍可以見到這樣的情景:街坊四鄰在吃飯口聚在一堆兒,端著碗炸醬面,碗里擱一根脆黃瓜,在當院或門洞里一蹲,吃兩口炸醬面,咬一口黃瓜,不耽誤聊天,不耽誤下棋。
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Shanxi noodles)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蘭州拉面
蘭州清湯牛肉拉面,蘭州著名風味小吃,傳說起源于唐代,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的悅目色彩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而成為地地道道的“中華第一面”。其制作的五大步奏無論從選料、和面、醒面,還是溜條和拉面,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面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為全國名面食之一,是四川的獨特風味。擔擔面是四川的一道名小吃,相傳1841年由自貢一個叫陳包包的小販創制,已經有上百年歷史。當年挑擔擔面的扁擔一頭是個煤球爐子,上面一口銅鍋。銅鍋隔為兩格,一格煮面,一格燉雞;另一頭裝的是碗筷、調料和洗碗的水桶。賣面的小販用扁擔挑在街上,晃晃悠悠地沿街游走,邊走邊吆喝:“擔擔面——擔擔面——”喜歡擔擔面的一聽到這種熟悉的叫賣聲,趕緊叫住小販說“來一碗”。那么你只要付點小錢,就能品嘗到這種美食了。
河南蕭記燴面
蕭記燴面的創始人蕭鴻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面的師傅,退休后領著兩個兒子開起了燴面館。他沒有沿襲傳統的羊肉燴面風格,而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
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是杭州的一種著名湯面,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余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于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后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一般在3-5元人民幣),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昆山奧灶面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于湯面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于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制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奧灶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面時不在溫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制好的面湯放在鐵鍋里,用余火燜煮,保持其溫度;碗燙,碗洗凈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衛生。因此“奧灶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鎮江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又稱伙面,是鎮江家喻戶曉的面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以獨特的配方、奇特的工藝、混合型的口味,2009年10月在天津“第十屆中國美食節暨第八屆國際美食博覽會”上,喜獲“中華老字號百年名小吃金鼎獎”,已成功申報為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吉林延吉冷面
蕎麥面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面留給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這樣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冷面講究的是湯清——牛肉湯定是要將浮油撇清的;涼爽——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后食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夏日的炎熱統統拋到“面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