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寒野
人物簡介
馮寒野,男,19歲。畢業于重慶南開中學,2013年高考總分693。
分數與志愿
語文118分
數學145分
英語145分
理綜285分
高考志愿:北大、清華或港大
專業志向:經濟、法律、哲學
人物經歷
一年三次
角逐北京大學失敗
今年不是馮寒野的第一次高考。2012年,18歲的馮寒野上應屆高三,一年三次角逐北京大學都宣告失敗。.
2012年,馮寒野參加全國數學奧賽獲得全國一等獎,獲保送資格。為上北京大學,馮寒野報名參加了北大的保送生考試。但一場考試下來,自我感覺不錯的馮寒野失敗了。
接下來,他努力地準備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爭取考過自主招生考試,還有獲得20分加分的機會。”這次,幸運女神依然沒有眷顧他。
或許是保送和自主招生考試的失敗,信心受挫,或許是太多精力花在自主招生考試上,忽略了正常備考,在全國統一高考中發揮不佳,馮寒野只考了642分。
看到這個分數,跟預期相差得太遠,志向遠大的小馮傷心欲絕,堅決不填報任何高考志愿。
一句話
說服父母支持復讀
馮寒野一心想復讀,但父母并不支持。父親馮渝龍說:“我們認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小步,不必在意這一站的得失。”
“另外,我們當時還是很擔心,2013年重慶將實行新高考,教材內容和考試形式都會有較大的變化,復讀風險很大。”馮渝龍說,為了兒子的前途考慮,他們悄悄瞞著在志愿表上填了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期而至,沒想到,馮寒野仍然堅持復讀,還跟父母發生強烈沖突。
“最后,兒子的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馮渝龍說,兒子的這句話后來一直印在他的心頭:“高三這一步,我沒有踩穩,希望你們能讓我有機會回踩一次,這次踩穩了,以后的人生每一步會踩得更踏實。”
網球王子納達爾是馮寒野的青春偶像。這名神奇的網球運動員在一次又一次受傷后,在眾多人士不看好的情況,憑借意志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再次成為球場上的勝利者,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堅守“高四”,永不放棄,馮寒野做到了。昨天中午,正從成都趕回重慶的路上,他接到父親的祝賀電話:“693分,第一名,你成功了!”
一個選擇
金牌小記者選理科
“小時候,他一直想當一名記者。”父親馮渝龍昨天告訴記者,兒子除排球外,就喜歡舞文弄墨。
“在他三四歲時,我們就注意觀察他的興趣和愛好。”馮渝龍說,其他孩子都在學鋼琴、小提琴,寒野只選了“語言藝術”,“他對說話和演講還有點興趣”。
上小學二三年級,寒野是《少年先鋒報》的一名記者。“他那時就喜歡寫東西,寫一些豆腐塊的小文章發表在報紙上,興趣就更大了。”馮渝龍說,他還曾得到報社頒發的“金牌小記者”獎章。
初中時,是校廣播電臺的記者兼播音員,上高一時,馮寒野成為南開中學新聞社的社長……
高二分科時,所有的人都認為馮寒野會選擇文科,他居然選了理科。“可能是更喜歡理科班激烈的競爭,未來有更大的選擇余地吧!”馮寒野已經說不清當初選理科的原因。
不過,他的志向已不是當一名記者,“首選會是經濟類專業”。
生活談論
談情感
高考前不向女生表白
“我心目中的理想女孩,應該是能跟我一起奮斗、一起進步。在上高中時,我也曾對班上一個女同學有過懵懂的情愫,但我控制住了自己,在高考之前都不會去向她挑明。”
“我沒有談過戀愛,我認為父母不要強烈的反對中學生初戀,很多同學在相互愛慕中會成為互相鼓勵。”
談友情
好朋友不必常在身邊
“好朋友不常在身邊,卻是永遠能鼓勵你和給你支持的人。我復讀時,很多上大學的老同學還經常給我發信息,在QQ和微博上鼓勵我,到過節的時候還能收到很多明信片。有位在武漢上大學的同學,一連寄了兩次明信片給我,上面的話語讓我受鼓勵。”
談學習
靠日積月累不能偷懶
“我沒有發現自己有多大的學習天賦,就是靠平時多積累,例如天天要背英語單詞不能偷懶,語文的那些名篇名句,只要老師要求了,就認真背。像這次高考中,碰上那道名句填空題,不少同學當場傻眼,而我全部都能填得上。”
“英語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非常拖分,平時閱讀量一定要跟上,高一高二,多看看英語雜志或書籍,高三,也要堅持每天在復習題里去找英語短文來讀。”
談父母
學習上的事不多問
“我上高中就一直住宿舍,最初是六人一間,后來不斷有同學在外面租房子單獨住,父母跟來陪讀。最終只剩下兩三個人了。”
“集體宿舍沒有套房舒適,也噪雜,但我喜歡這樣的環境,更有規律的學生生活。很慶幸,父母很支持我的想法,只是每個周末來學校看我一次,給我買點水果,對學習上的事也不多問。很愛他們,留給我這么多自己的空間。”
談老師
讓我輕松地去耍
“復讀的生活壓力山大,我碰到了最好的老師。他們總是用適當的方式點燃我奮斗的激情,我碰到什么問題都去找他們交流。上學期寒假,我感覺物理成績老是提不高,去徐炳老師請求指點。結果他只說了一句話"各自去耍,放輕松地耍,回來一定能提高"。果然,知我者莫如師,心態放松了,不用加夜車,成績照樣能上去。”
談名次
真想第二名比我多幾分
“我最想的還是做第二名吧,真想第二名比我多幾分!誰是第一名并不重要。因為所有分數排名靠前的同學,大家的成績都是差不多的,誰成為高考的第一名只是因為他的運氣比較好一點而已。狀元沒什么了不起,以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不要它給我帶來太多的壓力就好。”
相關報道
去年三次角逐北京大學失敗“排球王子”復制納達爾奇跡
心態 復讀一年心更平靜
馮寒野出現在南開中學行政樓二樓會議室時,已是下午3點過。
“現在的心情很平靜,就像"高四"一整年一樣,心情一直很平靜。”圍著會議桌坐定后,略顯靦腆的馮寒野,將雙手放在桌上,手指自然地交叉扣攏。他的普通話很標準,但聲音不大,也沒有明顯的抑揚頓挫,正如他自述的一樣,平靜。
高四,是他給復讀下的一個定義。其實,去年總分640多,已經被上海財經大學錄取,但他毅然選擇復讀。因為他對自己應屆高三那一年的表現不夠滿意,高一、高二成績一直拔尖的他,高三時心態比較急躁,情緒容易波動。經過復讀,他解決了心態問題,能一直保持平穩。
說起馮寒野的冷靜、沉著,班主任兼物理老師徐炳印象深刻:今年高考數學考完后,由于難度偏大,當晚自習時班上很多同學都哭了,但馮寒野仍專心致志地看書復習,為第二天將要進行的理綜作準備,絲毫不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