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擱淺
事件簡介
6月16日傍晚,在三亞大東海海域,一頭擱淺的海豚被人發現。一些游泳的市民紛紛拿出手機,或拍攝已經奄奄一息的海豚,或是將自己和海豚一起合影,更有甚者,要求救生人員將海豚抬高一點,如此反復。晚11時半,這頭海豚因嗆水過多,肺功能衰竭死亡。
相關報道
海豚擱淺,道德不能擱淺
6月16日, 一頭海豚在海南省三亞市大東海海域擱淺。然而在等待專業的救援人員到達的過程中,一些正在海面上游泳的游客和市民聞訊而來,紛紛拿出手機拍攝這頭受傷的海豚,更有甚者,不停地要求救生人員將已經奄奄一息的海豚抬出水面與之合影。
人性的自私與丑陋在這一刻暴露無遺。當那只受傷的海豚被無聊的人們抬出水面的那一刻,人性卻已經沉入了海底。
我們不一定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一定有多么高尚的覺悟,但我們不能丟掉人性中最溫暖的那點善良。一只擱淺的海豚,一群無聊的游客,書寫了人性的丑陋。這就如同魯迅先生曾經寫過的那些伸長了脖子的看客,只不過他們看的是悲催的人的命運。可那些可憐的人與受傷的海豚又有什么本質上的不同呢? 圍觀、起哄、說三到四、指指點點,我們有了物質生活的飛躍,可卻并沒有帶來道德水平的必然提升。面對一只擱淺的海豚,我們沒有了對生命的敬畏,對弱者的同情,對動物的人道。這難道僅僅是好奇心使然嗎?
海豚有著孩子樣的叫聲,有著孩子般的可愛,可我們呢?有的只是自私與冷漠,甚至于殘酷。這只擱淺的海豚只是成了一群無聊人們暫時的玩物,可有多少動物成為了人們的食物??罩酗w過的大雁,高原上奔跑的藏羚羊,山林里的黑熊……經濟利益的誘惑,使多少動物慘遭毒手?
印度圣雄甘地說,一個國家偉大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國民對待動物的方式評判出來。對待動物的方式反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一方面,我們在高喊口號,要愛護動物,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可轉過臉,我們就在餐桌上大快朵頤,把動物當成了美味。這種極端的行為方式的確有些類似于精神分裂。我們說善待動物,其實也是在善待生命。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無論是人還是動物。
如果受傷的海豚會說話,它該如何面對那些好奇的人們?是訓斥他們還是默默無語?我不知道。或許我們在記住那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的同時,更該記住“如果你不能保護它,那請你不要傷害它”。人類的善惡其實真的很好評判,讓我們記住那只被擱淺的海豚,那些被傷害的黑熊,那些無法遷徙的飛鳥,我們在動物的眼里,不該是殺手,是魔鬼,而應是朋友,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