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課
事件簡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成為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一大亮點。”其授課內容由王亞平主講,是中國首次開展的太空科普教育活動,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為大家展示一些在失重環境下的奇特物理現象,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們上一堂實實在在的“太空物理課”。
相關信息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10日表示:“航天員將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成為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一大亮點。”
天宮一號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設備工作正常,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充足,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最終確定。
武平介紹說,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中國利用載人航天活動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開展此類科普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對于授課內容,武平介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開展雙向互動交流。
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最終確定。屆時,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這次活動。
“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熱愛航天。”武平說。
相關報道
昨天,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第一場新聞發布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宣布,神舟十號發射時間為今日17時38分。她介紹,本次飛行任務的性質是應用性飛行,將為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她還透露,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將進一步提高。
主要目的
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技術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
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航天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乘組人員 以老帶新共2男1女
神十乘組沿用了神九任務“以老帶新”的搭配方式,包括2名男航天員和1名女航天員。武平昨天宣布了神十發射時間,以及飛行乘組人員: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其中聶海勝擔任指令長。2名男航天員互為備份,均具備飛船駕駛、組合體管理、手動交會對接、開展空間科學實驗,以及故障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她介紹,昨天下午,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開始加注推進劑。
“參加任務的各系統與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和適應本次飛行任務的具體要求,神舟十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分別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武平說,此次任務中,航天員將通過在軌操作完成對天宮一號有關設施設備的更換和維修。
本次任務飛船計劃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后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并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完成組合體飛行后,飛船撤離并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行軌道。
昨天下午,天宮一號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狀態穩定。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飛行任務 驗證和鞏固交會對接
有記者提問,此次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性質和目的,與之前的任務有何不同?
武平介紹說,與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的試驗性飛行不同的是,神舟十號將開創中國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的先河,將為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同時也更加注重為空間站建造積累經驗。
與前兩次任務相比,神舟十號一是驗證和鞏固交會對接技術。截至目前,僅進行過三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手控交會對接,還需要更多飛行試驗的考核。二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相關技術。神舟十號飛船計劃在軌飛行15天,將進一步考核驗證人在太空的生存能力,以及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驗證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武平說,這次飛行,要為開展空間站建造進行相關實驗。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期間,將安排天宮一號地板更換,還有密封圈更換等在軌維修操作,還將視情況開展飛船繞飛試驗,這些都是在為空間站建造奠定技術基礎。此外,任務期間還將開展科普活動,航天員將面向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神舟飛船與長征2號組成天地往返系統,將為天宮一號提供人員和物資的往返服務。
“所謂應用性飛行,是相對以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試驗性飛行而言的。”武平表示,截至目前我們開展歷次飛行任務,是以考核和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而本次任務中,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主要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往返運輸服務。當然交會對接功能也會在這次任務中得到進一步驗證和考驗。
此外,飛船和火箭經過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行任務的考核和驗證,現在功能更加完善、完備,性能更加穩定,可靠性安全性進一步提高,技術狀態基本固化。武平說,由神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從神十任務開始進入了應用飛行階段。
太空授課 時間待定將全程直播
此次飛行任務過程中,將安排航天員首次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和天地互動交流等科普教育活動。
武平表示,本次科普教育活動是我國利用載人航天飛行普及航天知識的一次嘗試,目的是向中小學生傳遞航天科學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向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
關于授課內容,她介紹說,主要是使中小學生了解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師生進行雙向互動交流。
據介紹,為了做好本次科普教育活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協和中央電視臺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也進行相關訓練。
關于太空授課的具體時間,武平表示,本次活動將在組合體運行期間擇機進行,具體時間將綜合考慮飛行任務安排、航天員作息情況和測控通信等保障條件來最終確定。屆時,將通過媒體全程直播這次活動。
太空生活 增加食品個性化設計
同神舟九號相比,這次在航天員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上有哪些改進和變化?
武平稱,為了進一步提高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質量,首先是完善了艙內生活垃圾處理。本次任務中,增加了廢物收集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方便航天員在軌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密封處理和存放。
其次,豐富了航天食品。針對航天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增加了食品種類,而且通過改進工藝改進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此外,還優化了航天員的工作程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項目的時間余量。經過為天宮一號更換地板,還有一些限位裝置,可以使航天員的天宮生活更加方便。
天宮一號 壽命將滿但風險可控
有記者提問說,自2011年9月發射入軌,天宮一號先后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進行了共4次交會對接,2年設計壽命即將期滿,再與神舟十號交會對接的風險是不是更大了?
武平說,自去年6月29日神舟九號飛船返回后,天宮一號即轉入長期在軌運行。為了完成本次任務,天宮一號已完成變軌調相和載人環境的恢復與建立等準備工作,目前天宮一號準確運行在預定的交會對接軌道上,滿足交會對接任務要求,也滿足航天員進駐條件。
關于風險問題,武平表示,客觀地說,2011年9月天宮一號發射入軌以來,已在軌運行約600多天,這一期間,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和九號飛船進行了四次交會對接,天宮一號設計壽命是兩年的時間,目前已處于設計壽命末期階段,部分元器件有可能會有所降低,經過航天員駐留特別是在有氧環境下密閉了近一年,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會給艙內環境帶來一些變化。這些都是這次任務面臨的新情況,也就是風險所在。
她介紹,為了保證天宮一號在壽命期內完成工作,在研制時就已經考慮了相應的冗余設計和產品的壽命試驗,對微生物和有害氣體的控制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對圓滿完成本次任務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