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菲爾丁
美國作家菲爾丁簡介
亨利·菲爾丁(1707-1754)英國第一個偉大的小說家,英國小說得以定型的奠基人。是十八世紀英國四大現(xiàn)實主義作家之一,也是十八世紀歐洲最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之一。
人物檔案
中文名:亨利·菲爾丁
外文名:Henry Fielding
國籍:英國
出生地:薩默塞特郡
出生日期:1707
逝世日期:1754
職業(yè):小說家
畢業(yè)院校:伊頓公學
主要成就:現(xiàn)實主義杰出小說家
代表作品:《幾種假面具下的愛情》、《從陽世到陰間的旅行》
生平事跡
菲爾丁出生于英國西南部格拉斯頓伯里附近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上校軍官,母親是一位大法官的女兒。少年時代的菲爾丁過著富裕的生活,幼年受教于一個牧師,隨后在伊頓公學接受中等教育。在16歲以前,他已經(jīng)精通了希臘文和拉丁文,讀了許多古典名著。1728年即21歲時,他赴荷蘭的萊頓大學學習語言,兼攻法律。由于父親再娶,資助中斷,他在萊頓大學只念了一年就不得不退學。
1729年菲爾丁回到英國,他沒有走同階層的其他青年所走的道路--尋找有聲望的保護者,而是決定自力更生。早在他剛滿20歲的時候,他的處女作--五幕喜劇《帶著各種假面具的愛情》就在倫敦上演了,一共演了28場。所以,他毅然選擇了寫劇本開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由于他才學淵博、談吐幽默,立即受到文藝界的歡迎,很快正式踏上倫敦劇壇。
剛開始,他翻譯改編了莫里哀的喜劇《屈打成醫(yī)》和《吝嗇鬼》,接著就寫出了比較成功的喜劇《生氣的丈夫》和《法律公子》,從此與舞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成為職業(yè)劇作家。從1730年到1737年,他共寫了25部劇本。這些劇本譴責貴族階級的道德腐化,揭露英國政府的貪污腐敗,藝術上廣泛地吸收了民間戲劇的手法,把詼諧怪誕的成份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大政治問題雜糅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社會政治喜劇這一體裁,因此鋒芒畢露。倫敦劇院的老板們怕開罪權勢集團,拒絕上演菲爾丁的戲劇。于是,菲爾丁和一個朋友合伙買下一個劇團,親自主持小劇場戲劇。他的社會和政治喜劇觸怒了當權的輝格黨的首領。1737年,英國首相沃波爾爵士在議會通過了反民主的“戲劇檢查法”,要求一切劇本上演14天送審,違者罰款并吊銷執(zhí)照。后來,為了進一步鎮(zhèn)壓,又實行了“擾亂治安法”,使倫敦的市民不敢去看菲爾丁劇團的演出。菲爾丁的劇院不得不關閉,他的戲劇生涯也就被迫結束了。
同年,菲爾丁在他31歲的時候改學法律,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七年的課程,于1740年取得律師資格,并曾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區(qū)任法官,又于1748年擔任倫敦警察廳長,訓練了最早的一批偵察犯罪活動的偵探警察。菲爾丁是個絕對正直的人,這種職業(yè)經(jīng)歷使他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為創(chuàng)作積累了廣泛的素材。
同時,菲爾丁還于1739至1741年主編《不列顛信使》(又名《戰(zhàn)士》)雜志,發(fā)表了大量的雜文、書簡和特寫,成為他日后小說寫作的準備階段。
在私人生活方面,菲爾丁于1734年27歲時結婚,生有許多子女,因此生活很貧困。1743年妻子病故后,他續(xù)娶了妻子的忠實女仆,并擔任了地方法官。他任職期間正直認真,秉公執(zhí)法,還常常救濟窮人。雖然生活一直不富裕,但是菲爾丁總能保持樂觀奮發(fā)的精神。顛沛流離的貧困生活和緊張勞累的工作使他步入中年后便疾病纏身,乃至四肢癱瘓。1754年他攜家眷赴葡萄牙里斯本求治,兩個月后不幸病重去世,安葬在當?shù)氐挠箞@中。
代表作品
《幾種假面具下的愛情》
是作者第一部喜劇,該書1728年問世,但沒獲得成功。
《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
該書于1739年動筆,次年脫稿,但到1743年才出版。這是一部政治諷刺小說,旨在批判政府的罪惡、虛偽和殘酷。書中平行地描寫了兩個主人公的命運:純潔善良的珠寶商人湯姆士.哈特夫利和兇惡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他們在生活中相遇,江奈生看中了哈特夫利的漂亮太太,他企圖引誘她而沒有成功,為達到目的,他把哈特夫利害得破了產(chǎn)。相親相愛的哈特夫利夫婦,經(jīng)過種種磨難,最后幸福地團聚,而江奈生因他的作惡而受到懲罰。在這部書里,有笛福和斯威夫特的影子。首先,很象笛福那些敘述冒險家生平的小說。歷史上確有江奈生其人,在描寫江奈生的強盜活動的時候,菲爾丁把他同當時英國首相沃波爾相提并論;在菲爾丁筆下,監(jiān)獄成了諷刺英國整個政治社會生活的寓言,影射兩黨斗爭和議會政治。其次,又有斯威夫特的諷刺手法,把所謂的大人物和一般公民對立,揭露大人物的虛偽本質。
1740年,理查遜發(fā)表了《帕美拉》,菲爾丁不太贊成,于1741年出版了諷刺戲擬小說《夏美拉》,全名是《夏美拉·安德魯斯夫人生平的辯護》,這個書名本身就有菲爾丁的批判思想,因為“SHAM”意為“虛偽”。
1742年,菲爾丁又發(fā)表了小說《約瑟夫·安德魯斯》,全名是《約瑟夫·安德魯斯及其朋友亞伯拉罕·亞當斯先生的冒險故事,仿塞萬提斯的風格而寫》(The History of the Adventures of Joseph Andrews, and of His Friend Mr.Abraham Adams)。在該書的序言里,菲爾丁宣布要創(chuàng)造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散文滑稽史詩”,其特點是“情節(jié)比較廣泛綿密,它包含的細節(jié)五花八門,介紹的人物形形色色。”在內容上,他特別強調下層社會的人物及風習的介紹,并提倡“嚴格局限于描寫自然,把自然模仿得恰到好處。”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理查遜小說中女主人公帕美拉的兄弟約瑟夫,他本是一個仆人,孀居的女主人看上了他,而他不同意,于是被逐出。當他回轉家鄉(xiāng)的時候,他的女友芳妮也正從家鄉(xiāng)啟程到倫敦來。同時,鄉(xiāng)村牧師亞當斯也正帶著手稿到倫敦去,希望出版。三人在途中相遇,決定一起回鄉(xiāng)。三人旅途中的冒險構成小說的最重要部分。在小說結尾,帕美拉出現(xiàn),她反對兄弟同普通農(nóng)家女芳妮結婚,但最后二人還是幸福地結合了。這部書是戲擬作品,諷刺《帕美拉》,又學習了《堂吉訶德》,亞當斯先生是仿照堂吉訶德塑造的。也是英國第一部重要的“路上小說”,流浪漢小說傳統(tǒng)。社會風俗畫卷。
1749年,菲爾丁出版了《湯姆·瓊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全名是《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
1751年,菲爾丁最后一部小說《阿米利亞》出版。現(xiàn)實主義社會批判小說。富家小姐阿米利亞與窮軍官布斯上尉結婚,苦難的遭遇。為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小說奠定基礎。
菲爾丁一入中年就病魔纏身,45歲柱起拐杖,次年四肢癱瘓。在1754年,菲爾丁辭去法官職務,去葡萄牙旅行,寫了絕筆著作《里斯本航海日記》,不久因健康惡化在里斯本逝世,年僅47歲。
菲爾丁自稱師承于阿里斯托芬、塞萬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亞、莫里哀、斯威夫特等人,以幽默和諷刺作為向虛偽、謊言、暴虐和罪惡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菲爾丁嚴肅的寫作意圖正是通過使讀者得到娛樂和享受而實現(xiàn)的。菲爾丁與笛福、理查遜并稱為英國現(xiàn)代小說的三大奠基人。
《湯姆·瓊斯》
英國薩莫特郡的富紳奧爾華綏妻兒早喪,家里只有他和老處女妹妹白利姬兩人。有一次,他去了倫敦三個月,回來后發(fā)現(xiàn)床上有個棄嬰。誰都以為尖酸刻薄、守操謹嚴的白利姬會對棄嬰之事大加責難,相反,她卻對嬰兒表示同情,卻大罵嬰兒的母親是淫婦。兄妹倆開始調查棄嬰的來歷,很快懷疑上了女仆珍妮·瓊斯。在主人面前,珍妮“供認不諱”,但拒不交代嬰兒的父親是誰,只講將來總會水落石出。為了免人閑語,奧爾華綏辭退了珍妮。他將棄嬰收為養(yǎng)子,取名湯姆·瓊斯。
珍妮曾在鄉(xiāng)村教師龐立支家干過活,由于她長得漂亮,龐立支的妻子早疑心丈夫與她有私,聽到棄嬰之事,再也不能容忍。龐立支有口難辯,在輿論壓力下,只好出走。
白利姬與布利非上尉結婚了,生了個兒子,名叫布力非。上尉想霸占奧爾華綏家族的財產(chǎn)的陰謀未逞,便中風身亡。小布力非便由舅父奧爾華綏教養(yǎng),后來又被立為繼承人。
湯姆誠實勇敢,布力非則自私虛偽。塾師神學家斯奎爾和哲學家屠瓦孔偏袒布力非,視湯姆為眼中釘。布力非更是處處與湯姆為敵。湯姆與隔鄰莊園主魏斯頓的獨生女蘇菲亞青梅竹馬,友愛真摯,布力非卻處處從中作梗。蘇菲亞出獵墜馬,湯姆為救她而摔斷左臂,蘇菲亞深受感動,兩人感情日增。
蘇菲亞的父親想把女兒嫁給布力非,蘇菲亞偏偏非湯姆不嫁。布力非更恨湯姆,于是挑動舅父把湯姆趕走。蘇菲亞拒不嫁給布力非,也離家出走。
湯姆流浪途中巧遇以理發(fā)為生的龐立制,兩人一同流浪。一天,湯姆從強盜手中救出沃特爾夫人,她便是昔日的珍妮,現(xiàn)已淪為妓女,湯姆在厄普頓旅館被她勾引,并與她發(fā)生關系。蘇菲亞恰巧也來到這家旅館,知此丑聞,十分憤怒,留下暖手筒及字條給瓊斯,便去倫敦投奔親戚貝拉斯頓夫人。
湯姆和龐立支追至倫敦。湯姆因找不到蘇菲亞而十分苦惱,又囊空如洗,便上了貝拉斯頓夫人的圈套,與她發(fā)生關系。貝拉斯頓夫人探知湯姆鐘情蘇菲亞,便視蘇維亞為情敵,設計把蘇菲亞嫁給一位伯爵,見蘇菲亞不從,便安排伯爵闖進蘇菲亞房間強施暴行。正在蘇菲亞呼救無援之際,她父親恰好來到,喝退伯爵。
貝拉斯頓夫人見湯姆千方百計想擺脫自己,便與伯爵相勾結,雇傭流氓,陷害湯姆。湯姆在一次打斗中自衛(wèi)傷人,被流氓們抓獲,送入監(jiān)獄。奧爾華綏和布力非也趕來倫敦,加上魏斯頓,他們都期望湯姆被判死刑,以使蘇菲亞回心轉意。布力非賄買家庭律師,利用被收買的流氓捏造偽證,誣告湯姆殺人。湯姆終以殺人罪下獄。
塾師屠瓦孔臨死前良心發(fā)現(xiàn),寫信向奧爾華綏懺悔,承認他以前指摘湯姆的地方皆屬惡意捏造。被湯姆打傷的人很快痊愈,因此湯姆殺人罪不能成立。由于沃特爾夫人的揭露,家庭律師被迫說出自己是受布力非的賄賂才指使流氓做假證。沃特爾夫人又向奧爾華綏說出湯姆出生的真相。原來湯姆是白利姬與奧爾華綏某朋友的兒子所生,白利姬臨死前也要家庭律師將這些轉告奧爾華綏。真相大白,奧爾華綏取消了布力非的合法繼承人資格,決定把他趕出家門,改立湯姆為嗣。魏斯頓聽到這個消息后,馬上同意了蘇菲亞和湯姆的婚事。湯姆和蘇菲亞終成眷屬。
小說創(chuàng)作
1740年11月理查森的《帕梅拉》出版,此時,他偶然看到了理查生的帕梅拉,因為不喜歡其中的道德說教,菲爾丁寫了部戲仿作品,《對沙米拉·安德魯女士生活的辯解》,被認為是對喬納森·斯威夫特和約翰·格雷的繼承。
1742年他發(fā)表了約瑟夫·安德魯傳,以帕梅拉的弟弟約瑟夫為主人公。 1743年他發(fā)表了三年前已經(jīng)寫好的《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這本書被認為是對沃爾波爾的諷刺,其主人公江奈生·魏爾德和沃爾波爾呈現(xiàn)平行發(fā)展的關系。其中帶著一堆小偷,滿心志向成為「大偉人」的魏爾德被認為是影射沃爾波爾領導的輝格黨。
1921年5月,林紓與陳家麟合譯菲爾丁(譯名斐魯丁)的小說《從陽世到陰間的旅行》,并以《洞冥記》為書名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相關報道
浙江高考題擺烏龍:英國作家戈爾丁變美國作家菲爾丁
讀過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蠅王》一書的讀者或對書中一句話感觸頗深。戈爾丁寫到:“世界正在失去偉大的孩提王國。一旦失去這一王國,那是真正的沉淪。”
2013年高考7日如期而至。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中引用了上述這句話。不過考試一結束,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作文題目中將“英國作家戈爾丁”寫成了“美國作家菲爾丁”造成烏龍。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表示,目前高考還未結束,考卷內容仍是保密,對此暫不回應。
6月7日,2013年高考拉開帷幕。當天上午語文考試一結束,全國各個省的作文題目在網(wǎng)上熱傳。
浙江省的作文題目是:中國作家豐子愷說,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的。英國作家赫胥黎說,為什么人的年齡在延長,少男少女的心靈卻在提前硬化。美國作家菲爾丁說,世界將失去海底王國,一般失去這一偉大的王國,那就是真正的沉淪。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