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康生
人物簡介
29歲的熊康生是北京大學企業管理專業、香港大學金融學專業雙碩士,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留京成為一名“金融才俊”時,他卻拒絕了20多萬元年薪的工作和北京戶口,甘愿來到南京江寧區當了一個小小的村官。對于他的選擇,連他媽媽都說他“瘋了”。
夢想舞臺
“我要找的不是工作,而是一份事業。南京的村官,給了我實現夢想的舞臺。雖然當村官年收入只有七八萬元,但我不后悔,這是我喜歡的事業。”熊康生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說。
熊康生出生在安徽蕪湖南陵縣的熊村,距離南京開車兩小時不到的地方。2007年本科畢業后,在北京一家證券公司找到了一份年薪10萬以上的工作。2009年,以研究生入學考試總成績第一考入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其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交流學習,獲得北京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雙碩士學位,還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稱號。
去年畢業后,熊康生婉拒了北京一家央企年薪二十多萬元的職位和北京戶口,來到江寧區東山街道章村社區,擔任社區主任助理。在江寧區現有的299名大學生村官里,熊康生的學歷是最高的。而他那些北大的同學,大多與銀行、證券公司簽訂了年薪三四十萬元以上的工作。
相關報道
熊康生第一次走進南京市江寧區東山街道章村社區,大家都認為他是“鬧著玩、干不長的”。擁有“雙碩”學位,怎么會甘心做社區主任助理,當一名“芝麻村官”?不過,當村官不是熊康生一時興起的決定。在社區工作的10個月中,他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還寫下283篇 “自省日記”,他喜歡一句人生名言“唯有自省,人生才不會封頂”。 放棄高薪,北大高材生應聘做“村官”
2009年,熊康生以研究生入學考試總成績第一考入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后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交流學習,獲得北京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和香港大學金融學專業的雙碩士學位。
畢業后,同學們紛紛與銀行、證券等公司簽約,運氣最好的同學找到了年薪70多萬元的工作。不料,他卻放棄了北京戶口,放棄了踏入金融界的機會,來到南京,通過競聘做了江寧區東山街道章村社區主任助理,當起了“芝麻村官”。
“這不是我一時興起。”熊康生說,研三時他就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到最基層鍛煉”。“我現在年收入只有七八萬元。”熊康生說,自己不后悔自己的選擇,他的夢想不是金錢而是跟人打交道。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把這里村民的生活改變好一點,也就滿足了。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大家都很喜歡他
章村社區委員王永銘說,第一次得知熊康生要來做社區主任助理,大家都覺得他就是“鬧著玩、干不長的”。不過,通過10個月的接觸,大家對他紛紛刮目相看。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王永銘對熊康生的認識。他告訴記者,熊康生雖然學歷高,但為人謙和,平時喜歡跟大家交流,愛虛心向每一位“老同志”請教。
熊康生在社區主要負責招商引資和安全生產工作。他借助南京北大校友的力量,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眾多前來招商的企業中,為社區篩選出低能耗、高成長的優質企業,短短幾個月,已成功吸引了3家企業入駐。
“平時,他還協助主任,做了很多雜事。”王永銘說,熊康生非常講究工作方法和效率。社區主任交給熊康生一個任務,讓他擬一個居民小組規范管理方案。他不僅擬好了方案,并征求每一個居民小組組長的意見,并上門做調研,完善方案,讓方案更切實可行。
他每天都在“自省”
熊康生閑暇時間最喜歡和社區居民們聊天,感知他們的冷暖,聆聽他們的故事。“學校里學的知識都冷冰冰的,而現在身邊的一切都那么鮮活、真實、具體,我覺得自己更接地氣了。”熊康生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有能力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的人。
為了讓自己不斷提升,他一直堅持寫“自省日記”。10個月,一共寫了283篇。日記的主要內容是日常做人做事的一些反省和感悟、讀書讀報或者與人交流后的感悟。熊康生說,寫日記的原因很簡單:不斷提高自己,讓自己進步得更快!
熊康生“自省”日記
2012年10月17日
小節即是大節
省:今天社區的孫會計跟我說,我離開辦公室的時候要記得關燈。這是小節,但其實小節就是大節。總之,要隨時有服務的意識,注意細節的意識。細節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細節更體現一個人的能力,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