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納步行者隊
球隊簡介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INDIANA PACERS)是NBA的一支勁旅。自1976年加入NBA后,逐步確立了強隊地位,“米勒時刻”一直是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詳細介紹
70年代,初來乍到的步行者隊表現不佳,從未進入季后賽。1981年,在當年最佳教練杰克-麥克寧(Jack McKinney)的指揮下,步行者隊取得44勝38負的戰績。隨后,球隊再次陷入低迷,1982-1983賽季,步行者隊跌落谷底,只獲得了區區20場勝利。
隨后,球隊進行了一系列陣容調整,先后于1985年選入榜眼新秀威曼-迪斯戴爾(Wayman Tisdale),1986年選入最佳新秀“步兵”查克-帕森(Chuck Person)。1987年著名的外線殺手、“大嘴”雷吉-米勒(Reggie Miller)也被球隊選中。這位忠心耿耿的神射手在步行者隊效力的18年里,先后創造了球隊和NBA的多項紀錄,5次入選全明星陣容并奪得一枚奧運金牌。他多次在比賽最后關頭力挽狂瀾,一劍封喉,讓許多球隊大吃“米勒時刻”的苦頭。
90年代,步行者隊終于盼來了復興。1993年和1994年,在著名教練拉里-布朗(Larry Brown)的調教下,球隊實力更上一層樓,連續兩年殺入東部決賽,可惜沒能突破尼克斯隊和魔術隊的防線。堅強的步行者隊沒有放棄對東部冠軍的沖擊。在1998年最佳教練“大鳥”拉里-伯德(Larry Bird)的統帥下,步行者隊于1998年和1999年重返東部決賽。但是全盛時期的公牛隊和尼克斯隊擋住了他們前進的步伐。2000年步行者隊再接再厲,終于在東部決賽中擊敗尼克斯隊,報了一箭之仇,奪得球隊歷史上第一個東部冠軍。球隊在總決賽中遇上了擁有奧尼爾(Shaquille O'Neal)和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的湖人隊,2:4的比分沒能使步行者隊笑到最后。
2000年,將球隊帶上歷史頂點的拉里-伯德因為身體原因不再繼續留任,另一位NBA名宿“微笑刺客”伊塞亞-托馬斯(Isiah Thomas)入主球隊。這位前印第安那大學隊的英雄和NBA的總冠軍得主,為步行者隊延續了希望,帶領球隊在其后的三年間繼續留在季后賽。2003-04賽季,依舊神勇的雷吉-米勒與小奧尼爾(Jermaine O'Neal)、阿泰斯特(Ron Artest)、哈林頓(Al Harrington)組成了攻防更趨平衡的陣容并迎來了爆發,取下了聯盟兼隊史最佳的61勝21負的常規賽戰績。季后賽前兩輪,步行者隊分別以4:0和4:2的總比分淘汰凱爾特人隊和熱火隊,但到了東部決賽,步行者隊遇到了活塞五虎,并最終以2:4敗下陣來。
2004-05賽季,基本保持原有陣容的步行者隊原本希望再次沖冠,但2004年11月19日,臭名昭著的奧本山宮群毆事件徹底毀滅了這個宏愿。該事件中,共有9名球員得到了總計143場的禁賽處罰,其中事件的頭號人物阿泰斯特更是被剝奪了此賽季剩余比賽的參賽資格。事件使球隊元氣大傷,常規賽結束時僅以44勝38負名列東部第六。在季后賽首輪大戰7場淘汰凱爾特人隊后,步行者隊在東部半決賽再遇活塞,并同樣以2:4落敗。賽季結束后,球隊的功勛球員雷吉-米勒宣布退役。
米勒退役后,步行者隊繼續以小奧尼爾為核心,力圖復興,但球隊狀況卻日益下滑,使得以阿泰斯特為首的一批猛將相繼離開球隊。在06年跌跌撞撞擠入季后賽并在首輪就已2:4負于籃網后,球隊在06-08兩個賽季都無緣季后賽。于是在08年夏天,步行者隊將小奧尼爾交易至猛龍隊,徹底展開重建。
正當球隊為群龍無首而焦慮時,球隊的05屆新秀丹尼-格蘭杰迎來了爆發。他以位居聯盟前列的的得分,入選全明星陣容及獲得年度最快進步球員等表現接過了球隊領袖的權杖。盡管2008-09賽季,球隊依然無緣季后賽,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步行者隊的再次崛起將為時不遠。
2012-13賽季,北京時間3月11日,邁阿密熱火坐鎮主場105-91拿下印第安納步行者豪取18連勝,賽季開始至今,熱火隊終于戰勝了全部29支球隊,從開局6分鐘的纏斗到熱火隊逐漸占據領先,他們掐住了保羅-喬治這個點,在第二節建立起兩位數優勢,下半場連中7球的得分高潮幫助熱火隊領先20分,此后比賽節奏一直在邁阿密人掌控中,末節步行者隊反撲未果,在比賽還有不到3分鐘結束時換下所有主力宣告放棄。
2013年03月20日,步行者對陣魔術籃板63-42遙遙領先,這也是本賽季步行者第四次單場籃板至少領先對手20個,這也追平了他們隊史紀錄,此前在1992-93賽季,他們也做到了4次。
隊名來源
1976-今 印第安納步行者隊(Indiana Pacers)
隊名搠源
步行者隊于1967年組建于印第安納波利斯(Indianapolis,印第安納州首府),加盟當時的ABA(美國籃球協會,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確切地說,Pacers可能譯作溜馬隊或者溜車隊更加恰當。因為根據當時的八位投資者之一、律師出身的理查德.廷克漢姆(Richard D. Tinkham)介紹,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輕駕馬車比賽(harness racing pacers)在印第安納州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投資人之一的查克.巴恩斯(Chuck Barnes)本身就是一位狂熱的賽馬迷;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印第500(Indianapolis 500,美國享有盛譽的汽車賽事)所用的領跑車就叫作pace car。
廷克漢姆還介紹說,當時Pacers這個名字很快就定下來了,爭論的焦點反而集中在應該叫Indianapolis Pacers還是Indiana Pacers。最后因為當初的設想是球隊雖然以印第安納波利斯市為根,但是要在整個州內打比賽,所以球隊正式命名為Indiana Pacers。
球隊輝煌
印第安納步行者在1976-77賽季同其它三支ABA球隊一起并入了NBA。這支三次ABA總冠軍得主在加盟NBA伊始,慘淡經營,頭13個賽季只有一次勝率超過百分之五十。經過長達15年的摸索,球隊戰績終于在九十年代初有所起色。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他們已經成為東部賽區的一支勁旅。從1994年到2000年,步行者隊五次進入東區總決賽,兩次奪得中部分區冠軍,并于2000年殺入NBA總決賽。
在步行者隊1967-68的首個ABA賽季之前,印第安納波利斯已經有過兩支NBA球隊。印第噴氣機隊(Jets)只打了1948-49一個賽季就慘淡收場,戰績是可憐的18勝42負。下一個賽季印第奧林匹亞人隊(Olympians)粉墨登場,他們以39勝25負的戰績取得了NBA西部分區的冠軍。奧林匹亞人隊打了四個賽季,于1953年解散。
印第安納州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籃球重鎮,當地群眾對各中學籃球隊以及印第安納大學的校隊印第安納人隊(Hoosiers。譯者注:這是印第安納州本地人給自己取的綽號)一向給予鼎力的支持,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印第安納人隊在主教練鮑勃.奈特(Bob Knight)帶領下取得了成功之后。正因如此,各職業聯盟自然而然地十分垂涎這個市場。于是在1967年,八位商人每人出資幾千美元組建了步行者隊,正式加入了ABA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