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奪命周
事件簡介
14日,湖北宜昌沃爾瑪超市,正在運行的手扶梯突然斷裂,一名女士墜亡;
14日,陜西西安,一名女士因為乘電梯踏空而墜亡;
15日,廣東深圳,一名女護士被電梯夾頭身亡;
16日,云南玉溪中醫院,兩名乘客被電梯卡住,其中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相關報道
“電梯奪命周”給我們什么警示
14日,湖北宜昌沃爾瑪超市,正在運行的手扶梯突然斷裂,一名女士墜亡;14日,陜西西安,一名女士因為乘電梯踏空而墜亡;15日,廣東深圳,一名女護士被電梯夾頭身亡;16日,云南玉溪中醫院,兩名乘客被電梯卡住,其中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短短的三天,四人死于非命,電梯奪命周,是血的教訓。避免電梯慘案再次發生,我們應當有諸多反思。每一起電梯致殘致死事件,或許都有原因,但這樣的事件,看似是一個個的個例,其實,偶然之中也有一定的必然。
我們知道,現在的電梯多半都是九十年代的產品,它們相繼進入生命的“大限”,雖然每年都有年度“體檢”,但高齡電梯的安全事故往往事發突然,一旦發生事故,沒有可預測性。電梯不是一般的日常用品,一旦發生了事故,就系著人命的安全;另一方面,大量的房屋公共維修資金由于手續復雜導致提取難,沉睡在管理部門的錢柜里,電梯的維修成為難題。
電梯奪命周,給我們什么警示呢?首先,對于公共場所的老舊電梯,管理部門應多增加幾次檢測,不能因為怕檢測費用高而不愿增加檢測次數,或者存在僥幸心理。要知道,一旦發生慘劇,付出的代價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樂觀預期。其次,對于居民樓里的老舊電梯,物業公司應當簡化提取公共維修資金,積極主動地提出維修申請,淘汰過于陳舊的電梯。第三,相關部門應當出臺電梯的報廢年限。由于沒有明確、統一的報廢年限,許多電梯超期服役,帶病工作,這是電梯慘案的一大誘因。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今后,電梯事故將進入高峰期,對于電梯這樣的公共安全,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或心存僥幸。電梯奪命周,給了我們血的教訓,我們應當銘記。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我們必須把“電梯安全”當成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