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何首烏
簡介
何首烏為蓼科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生長在海拔200-3000米山谷灌叢、山坡林下、溝邊石隙。
人形何首烏是指形狀似人形的何首烏。有天然形成和人工栽培兩種。天然形成是何首烏在生長過程中遇到石塊等硬物導致其不能正常生長而出現凸凹不平的現象,其中酷似人形的就稱為人形何首烏。人工栽培人形何首烏的方法:根據需要制造出各種人形模具,然后將小的何首烏置于模具內,栽于地下,長大后即成人形何首烏。人工栽培的人形何首烏各部位勻稱、飽滿,就像一個雕刻藝術品。現在很多人形何首烏多為模具制造,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鑒別
真假何首烏可從以下四方面加以辨別.
l,來源:真的何首烏為蓼科植物,而假的何首烏一般都為薯蕷科植物.
2,顏色,質地:真的何首烏表面為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切面為淺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俗稱“筋” ,質堅實.假的何首烏表面顏色灰暗,光滑,切面顏色偏白,中間無筋,質地松脆.
3,藤莖:假的何首烏藤一般都是后來種植時,在假的何首烏中插入真的何首烏藤人工假造而成,用力拉會拉出來.
4,味:真的何首烏味苦而澀,假的何首烏味淡。
新聞
2013年05月07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城物流港附近金桂苑小區的張老漢在工地挖到了一個母體形狀的人形何首烏,無獨有偶,7日當天,該縣另一名采中藥的何某竟然也在林泉鄉一個山邊挖到了一個公體形狀的人形何首烏。一公一母兩只何首烏竟然同一天“出土”,而且還是在不同的位置,真的這么巧合還是有人故意造假,一時還真讓人難以辨別。經測量和稱重,這個母何首烏高約40公分,重約5.5公斤;公何首烏高約60公分,重約7.5公斤。兩只何首烏采挖的位置,相距有10多公里的路程。
據了解,真正的何首烏呈不規則的紡錘形或者是團塊狀,表皮呈紅棕色或者是黑褐色,表現凹凸不平,有不規則縱紋,質地堅實不易折斷,味為苦澀。有專家說:“自然形成的植物根系不可能長成人形!”而假的何首烏則根本沒有何首烏的藥效。相關資料顯示,利用何首烏進行詐騙的案例不少。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薯類生命力強、生長快的特點,將其放入預先備好的人形模具中埋入土里,待薯苗長出后,再嫁接上何首烏苗以謀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