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10號線
簡介
北京地鐵10號線,分一、二兩期,一期西起海淀區巴溝,沿元代土城徑直向東,在芍藥居和亮馬橋之間轉了90度的大彎,然后向南經東三環路直到勁松站。由西北至東南呈倒“L”形。再向西南方向延伸,經過松榆南路、分鐘寺、鐵匠營路、成壽寺路,最終與5號線交會于宋家莊站并進行換乘(二期規劃)。一期在2008年7月19日下午2時正式通車。2008年以后開工再向西再延伸一站地,到達藍靛廠路。整條線路全長32.9公里,共設車站28座。2013年5月5日,10號線連成環狀,全線通車,全長57公里,共有45個車站,為目前世界最長全地下站點地鐵線路。
概況
北京地鐵10號線到位列車達到了84組,基本可以滿足既有線路2分30秒發車間隔不變。從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獲悉,目前10號線已經實現“O”形軌通。
2013年5月5日清晨4點49分30秒,從10號線巴溝站首班車啟動時刻,10號線終于由“C”變“O”,成為京城地鐵第二環,角門東、泥洼、豐臺站三站同時開通。10號線全長57公里,共有45個車站,為目前世界最長全地下站點地鐵線路。記者上午體驗采訪后計算了一下,首班車一圈兒跑下來用時104分鐘。
北京地鐵10號線一期工程在全國首次實現了3分鐘間隔的高水平開通,在奧運期間安全運送乘客960萬人次,且開通至今保始終持運行零事故;向世人展示了我國先進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水平。
工程概況:
10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24.65km,全部為地下線。包括22座車站和1座車輛段,控制中心設在小營:遠期日運量為110萬人次,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流量4萬人次;采用六輛編組的國標81型車;工程的總投資約為131億元;自2003年12月開工,于2008年7月19日通車試運營。
10號線二期工程2012年12月30日開通,其中在首經貿-西局有斷點,列車將按照西局-三元橋-宋家莊-首經貿的方式運營,斷點將在2013年年底(也許與十四號線一期一起)開通。
建設意義:
1、10號線一期工程是國家承辦奧運會的承諾交通項目。它是連接奧運支線與其它既有地鐵線網的唯一線路,在對奧運交通保障具有關鍵性作用。
2、10號線一期工程是半環線,與大部分已建成地鐵線和規劃地鐵線形成交叉換乘,既能減輕環線(2號線)壓力,也使北京市軌道交通步入了網絡化時代。
3、10號線一期工程途徑北京市中關村地區、奧運公園區、( CBD)北京商務中心區三大重點發展區域,且在分別與4號線、奧運支線、及1號線換乘,形成三個軌道交通金十字,極大改善了上述地區的交通擁擠狀況,增進了經濟發展,堪稱北京地鐵線網中的一條經濟線路。
項目特點:
功能特點:服務奧運、換乘點多、使北京軌道交通形成網絡。
實施特點:建設周期最短、實施難度最大。
工程亮點:采用國際最先進的運行控制系統;以3分鐘運行間隔的全國最高水平開通;全面落實了與近遠期線路換乘設計;周到的便民服務設施;在北京創新設計了分離島式、10m單柱式、8m無柱式三種新型車站形式;時代特色裝修設計。
設計團隊
主要設計(及勘測)單位
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鐵道第三勘查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
總參工程兵第四設計研究院
第二炮兵工程設計研究院
都市建筑設計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華創天中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深圳市利德行投資建設顧問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各系統設計
設計目標及原則:
總體技術目標:高質量服務奧運;改善中關村科技園區、奧運園區、商務中心區的交通狀況;很好地與既線路
有及規劃線路實現換乘銜接,完善北京軌道交通網絡:
總體技術原則:以人為本、綠色環保、安全可靠、經濟實用、國產化率高;
1、線路、車輛、運營:
(1)線路:最小曲線半徑350m、最大坡度29‰。
(2)車輛:采用國產WVF交流牽引傳動方式標準B1型車,DC750V接觸軌上部受電。
(3)運營:初、近、遠期采用三動三拖六輛編組,列車定員:1460人,遠期高峰小時最大行車密度為30對/h。
2、土建:
(1)建筑:主要選擇島式站臺車站,個別采用側式站臺車站;車站施工采用全明挖、全暗挖、明暗結合三種方式;區間施工主要采用明挖、暗挖、盾構三種工法。
(2)結構:地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地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地下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一級,重要
性系數取y0= 1.1;結構設計抗震烈度為8度。
(3)人防:地下站及相連區間按5級人防分段隔絕式防護的要求進行設計,防化等級為頂級,每個單元按戰時臨
時掩蔽1,500人考慮。
3、設備系統:
(1)軌道:正線采用60kg/m鋼軌9號直尖軌道岔,車輛段采用50kg/m鋼軌7號曲尖軌道岔;正線一般地段鋪設短枕式整體道床、特殊減振地段鋪設鋼彈簧浮置板整體道床,車輛段庫內整體道床、庫外碎石道床。
(2)供電:采用分散式供電;牽引網系統標稱電壓為直流750V,允許電壓波動范圍為500-900V;降壓變電所輸出電壓為AC380V/220V,為動力、照明系統供電。
(3)通風、空調:采用了“新型閉式集成通風空調系統”,首次真正實現集成空調系統的變頻節能運行。
(4)動力照明:所有負荷均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重要負荷,如消防、行車等,采用兩個低壓電源,末端自動切換。
(5)給排水及消防:主要包括生產、生活給、排水系統、水消防及滅火器配置、氣體滅火系統。
(6)通信系統:包括專用、商用通信系統、公安通信系統、政務通信系統。
(7)信號:全國首次采用基于無線通信的移動閉塞信號列車控制系統。
(8)自動售檢票系統(AFC):接入北京市軌道交通清算管理中心(ACC),在ACC的統一協調下與其它軌道交通線路實現網絡化運營;對乘客實現“一票通”、 “一卡通”;對運營商實現與ACC的清分對帳。
(9)綜合監控系統:綜合監控系統作為信息監控的共享平臺,集成了傳統的電力監控系統、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安全門系統t界面集成了閉路電視系(CCTV)。廣播系統(PA),互連信號系統(ATS)、自動售檢票系統(AFC)、C 乘客信息系統(PIS)、時鐘(CLK)、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系統。綜合監控系統由中心、備用中心、車站、車輛段綜合監控系統組成,并在控制中心設置了綜合監控培訓系統,在萬柳車輛段設置綜合監控設備維護系統,對電力監 控、BAS、屏蔽門設備進行維修統計與維護。
(10)安全門系統:門體總高度2550mm,每側站臺設置24道滑動門,與列車車門一一對應,同步開啟。
(11)乘客信息系統(PIS):提供乘客須知、時鐘信息、列車到站出站時間、乘客引導信息、一般站務和公共服務信息、商業信息、發布管理公告、廣告等。
(12)電扶梯系統:自動扶梯梯級寬度1m,速度0.6m/s,垂直電梯運行速度1.0m/s,額定載重1000kg。
進展
2012年年底,10號線二期開通里程30.1公里,開通車站20座,與10號線一期實現大“C”形運營。二期共安排84列列車上線運營,其中新增41列,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
因為泥洼站、豐臺站受到前期豐臺火車站規劃調整等影響,“C”形通車時,泥洼站、豐臺站將形成斷點。同時,線路中的角門東站在2012年汛期時施工進度受到影響,年底通車將甩站,列車經過不停車。
根據2013年的地鐵建設、通車計劃,地鐵10號線計劃于2013年下半年連成環狀,斷點處以及甩站將全部具備通車條件,實現全線通車,真正成為繼2號線之后的第二條地鐵環線。
新聞
車站滲水
2011年09月15日,北京汛期宣告結束。這個多雨的夏季,北京中心城區的防澇能力屢受考驗。而作為重要公共交通的地鐵也暴露出大面積滲漏水的情況,其中以10號線最為嚴重。7月至9月,調查發現,22個站點中,90%存在滲漏或地面有濕漬的情況。按照住建部頒布的《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地鐵10號線的絕大多數站點的防水性能均不達標。
劫持人質
據北京市公安局介紹,2012年7月19日21時7分,北京市公安局接到110報警稱,一男子在10號線呼家樓地鐵站B口持刀劫持一名女安檢員。北京市公安機關立即啟動緊急預案,相關部門警力迅速趕赴現場。民警到達現場后,談判專家與嫌疑人進行對話。對話中,民警提出以自己交換人質,被嫌疑人拒絕。
經過70余分鐘反復勸說無效后,在嫌疑人持刀傷害人質的情況下,北京市公安局特警總隊藍劍突擊隊狙擊手果斷開槍,將嫌疑人擊斃,人質安全獲救。
目前,嫌疑人身份正在進一步核實中。
年內通車
據介紹,地鐵10號線全線57公里,其中二期全長32.5公里。2013年年底,10號線二期將率先開通30.1公里,開通車站20座。地鐵10號線二期共安排84列列車上線運營,其中新增41列,最小行車間隔3分鐘。
因泥洼站、豐臺站受前期豐臺火車站規劃調整等因素影響,2012年年底,10號線一期與二期貫通時,泥洼站、豐臺站將形成斷點,列車只能實現“C”形路線運營,列車須在西局站、首經貿站掉頭折返。同時,線路中的角門東站因2012年汛期施工進度受到影響,年底通車時將甩站,列車經過不停車。
根據2013年的地鐵建設、通車計劃,地鐵10號線已經于2013年5月5日全線貫通“成環”,斷點處及甩站將全部具備通車條件,實現全線通車,真正成為北京繼地鐵2號線之后的“地鐵二環”。
形成二環
地鐵10號線二期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中第二環線的組成部分,沿線不僅將串聯起潘家園舊貨市場、十里河建材一條街、大紅門、公主墳商圈、草橋、世紀城居住區等功能區,還將與宋家莊、豐臺火車站、六里橋、公主墳、五路等大型交通樞紐相銜接,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
地鐵10號線全線貫通后,可以與軌道交通規劃線網中的10條地鐵線換乘,即與既有1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9號線、13號線、機場線、亦莊線等換乘,并與正在建設的14號線等線路形成換乘,可以實現軌道交通線網的互聯互通,大大提高網絡化運營效率。
全線通車后,地鐵10號線將擁有13座換乘站,平均站距1.4公里,并在宋家莊及五路地區各設停車場一座。
2012年年底,10號線二期與10號線一期實現大“C”形運營,泥洼站、豐臺站兩座車站形成斷點。2013年5月5日,10號線已經連成環狀,全線通車,成為繼2號線之后的第二條環線地鐵。
10號線全線貫通之后可換乘多條地鐵,包括1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8號線、9號線、13號線、機場線、亦莊線,14號線、16號線等,實現軌道交通線網的互聯互通,提高網絡化運營效率。
日客流量居首
2013年3月1日,北京軌道交通路網客運量首次突破900萬人次。3月8日,客流數字再次刷新紀錄,首次突破1000萬大關,達到1027.54萬人次,其中10號線客流居路網各條線路之首。
“當天的情況的確比較特殊。”戰明輝介紹,當天工體有中超比賽、順義有車站,又趕上三八婦女節,很多單位放假,利用假期逛街的人增多,造成了當天客流破千萬。
據統計,當天地鐵10號線客運量達到169.79萬人次,創出了歷史新高。
“大客流是意料之中的,但比預計更快。”戰明輝表示,按照往常的客流統計來看,每年3月到6月,是地鐵客流回升的時間段,兒客流突破千萬卻恰恰發生在3月。隨著2013年5月,地鐵14號線局部開通,通過10號線接入路網,地鐵9號線與1號線在軍事博物館站實現換乘,地鐵10號線最后區段開通,地鐵路網客流破千萬獎成為常態。
規劃
在北京地鐵最初的規劃中,只有一條環線——2號線。后來,1999年調整規劃后,出現了10號線的規劃,但是只有目前一期的線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北京人口的增多,2號線太小,不能有效地調節客流的問題開始出現。在2001至2002年,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賽斯達公司為北京地鐵進行了線網優化。這次優化提出了第二條環線的概念。這次線網優化所進行的規劃中,10號線和11號線一起構成了第二條環線。雖然線路大體走向確定,但是10號線東段的線路仍在兩條平行線路——東三環和西大望路之間存在爭議。
一期工程
2003年12月27日,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重點工程,10號線一期開工。10號線一期東段的走向最終確定為沿東三環建設,以緩解CBD的交通壓力,由14號線沿西大望路建設。但東三環地下并沒有施工預留,設計方需要同時面對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和東三環大量立交橋的橋墩基礎結構,因此10號線提出了分離式島式站臺設計,車站縱向分成兩個或三個平行的結構,再通過通道連接。一期共有5座車站采用了這種結構。
地鐵施工過程中事故不斷。先是2005年11月30日,22標段熊貓環島站附近發生坍塌,造成水管斷裂,一輛翻斗車被埋在土下;之后在2006年1月3日,東三環京廣橋發生漏水事故,造成三環路面部分塌陷;同年2月27日,在太陽宮站到三元橋站區間發生起重機鋼絲繃斷事件,造成3名工人死亡;4個月之后,3標段海淀南路又發生坍塌,造成兩名工人死亡;2007年3月28日蘇州街站發生滲水塌方事故,造成6名工人死亡。
10號線一期于2008年7月19日同8號線一期(當時作為10號線工程的一部分,稱為“奧運支線”)、機場線一起開通,兌現了申辦奧運會時關于乘坐地鐵從機場到奧運村的承諾。
二期工程
2007年12月28日,全長32.46公里的10號線二期工程開工,這意味著11號線原有規劃并入10號線,北京地鐵第二條環線即將誕生。雖然已經開工,但是設計仍然經歷了很多變動。2009年8月,應沿線居民要求,在首經貿站與草橋站之間增設了紀家廟站。而位于蓮花橋站和六里橋站之間的馬官營站則受到沿線居民反對而取消。
2010年,鐵道部又提出對豐臺火車站進行改擴建,接入京廣高鐵,以緩解北京西站的壓力,新站站址位于既有豐臺站東側,10號線孟家村站以北,前泥洼站以南。由于需要更改規劃,兩座車站于2010年5月停止施工。規劃部門提出將孟家村站、前泥洼站取消,合并至新豐臺火車站地下,稱作“三站合一”,這一方案會使附近居民出行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受到沿線居民,尤其是三環新城居民的強烈反對。最終實施的方案中,前泥洼站(即現泥洼站)北移300米,孟家村站北移100米接駁豐臺站。豐臺站地鐵站位于豐臺站南廣場,地下站廳和豐臺站地下出站大廳相連,同時又設置出入口為周邊居民服務。風波過去之后,兩站又遇到拆遷問題,泥洼站于2012年2月進場施工,而豐臺站更是4月11日才開始施工,這使得2012年底10號線全線通車變得異常困難。雖然泥洼站6月封頂,豐臺站施工方也力爭年底具備通車條件,但是最終10號線二期還是以一個缺口的環形開通運營——2012年12月30日,北京地鐵10號線二期“C”型分段開通。此外,角門東站在2012年6月24日受到暴雨影響,河水倒灌進入地鐵站,因而也只能暫緩開通。
二期開通后,10號線的客流快速增長,超過1號線成為北京地鐵客運量最大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