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概述
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所導致的的一種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主要由于食草動物接觸土生芽孢感染而導致疾病,人類通過接觸病畜及其產品或食用病畜的肉類而二發生感染。 炭疽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壞死、潰瘍、焦痂和周圍組織廣泛水腫及毒血癥癥狀,偶可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感染,并可伴發敗血癥。
流行病學
炭疽散布于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等牧區較多見,呈地方性流行,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
1.傳染源:主要是草食動物牛、馬、羊、騾、駱駝、豬、犬等受染病畜。食草動物因食入水草中的炭疽桿菌芽孢而感染。人與人的傳播很少。
2.傳播途徑:直接或間接接觸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骨粉或涂抹染菌的脂肪均可引起皮膚炭疽;吸入帶炭疽桿菌的氣溶膠、塵埃可引起肺炭疽;進食帶菌肉類可引起腸炭疽。其中皮膚接觸病畜及食用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原困。
3.人群易感性:各年齡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較持久。
4.流行特征:呈全球性分布,主要在南美洲、東歐、亞洲及非洲地區。我國全年均有發生,多數為散發病例。有職業性,多發于牧民、農民、屠宰與肉類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以及獸醫等。夏季因皮膚暴露多而較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