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癌癥
舌尖上的癌癥
近日有一微博上了一張“飲食與癌癥關系”的醫學圖譜,”對此幾位專家評估圖譜里的大部分內容比較“靠譜”,但有些結論也存在爭議。
微博上的這一張《舌尖上的癌癥: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圖譜,在短短幾天就被轉發近千次。在圖譜中,作者一共列舉了近20種食物和15種癌癥的關系,并且分別用紅色、黃色、深藍和淺藍色分別顯示該種食物增加或降低某種癌癥風險的可能性,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致癌風險物比如黃曲霉菌,也有一些一直以來被當成健康元素的營養素“中槍”,比如高鈣飲食和β胡蘿卜素就被提出,可能有致前列腺癌和肺癌的風險。
我們拿著這張圖走遍了南京4家三級醫院和一所大學,采訪了多位腫瘤醫生和營養專家。看到這樣一張圖,專家們基本上都肯定了它的科學性,不過,有一些地方說的也不算嚴謹,得重新分析。
閑話少說,就讓我們一起“讀圖”,研究下這份舌尖上的腫瘤圖。
圖譜中,“廣式咸魚”,“鹽、咸食”也被列為“可能增加癌癥風險”的食物,前者被指增加鼻咽癌風險,后者則是可能增加胃癌的風險。
據了解,廣式咸魚的制作有一道“霉變”的工藝,專家在用廣式咸魚喂養大鼠的實驗中發現,大鼠鼻腔及鼻旁竇癌發生率增加。
我省吃“廣式咸魚”的并不多,但在福建沿海吃咸魚、蝦油的不在少數。王烈提醒,福建沿海愛吃蝦油、咸魚,這些腌制、發酵的東西都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增加消化道腫瘤的風險,是得到公認的。福建胃癌高發,就跟亞硝酸鹽有關。
王烈說,對福州胃癌病人,他從家族病史、旁系家屬追查,發現病人家屬里有其他的胃癌患者,并且大多有吃蝦油的習慣。過去,福州的蝦油都是用死蝦爛蟹發酵的,而老福州人特別愛吃蝦油,一日三餐都用蝦油炒菜。代代人吃蝦油、咸魚,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長年累月聚集在體內,有致癌作用。盡管現在蝦油的加工工藝改進,但幾代人愛吃蝦油,基因可能改變,變得有遺傳性。碰上過度勞累、壓力大,有家族聚集性的胃癌就纏上福建沿海人。
在圖譜中,最“清白”要屬含糖飲料,與15類癌癥看上去沒有任何關系。但是含糖飲料真的沒有危險嗎?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歐陽學農告訴記者,人體的能量主要靠攝取葡萄糖,含糖飲料能提供不少人體所需能量。但是,現代人并不缺乏能量,喝大量的含糖飲料,再加上運動缺乏,多余的能量就會導致人體肥胖。而肥胖會造成人體代謝紊亂,加大各器官的負擔,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息息相關,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所以,含糖飲料絕不能大量飲用。
采訪中,歐陽學農反復強調,一定要自然飲食、健康飲食,不能吃垃圾食品。他說,燒烤、膨化、油炸食品最好少吃,尤其是孩子。這三類食物上了他的“飲食黑名單”,也是他在工作中反復交代病人的。
歐陽學農說,燒烤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這是公認的化學致癌物。膨化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劑之類的添加劑,有些膨化食品會在表面加上氫化油脂,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而很多油炸食品的油反復使用,也包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如脂肪肝、高血壓、膽囊炎、胃病、糖尿病、肥胖,還可能增加患心腦血管病、癌癥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