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三項
鐵人三項介紹
鐵人三項是一鼓作氣才能完成的比賽,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車、公路長跑三項目按順序組成,2000年成為奧運會項目,2006年成亞運會項目。
鐵人三項現狀
概況
國際鐵人三項聯盟每年都組織很多比賽。其中有奧林匹克標準距
鐵人三項離的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在世界各地舉辦的10-12站鐵人三項世界杯系列賽;長距離鐵人三項世界杯系列賽;標準距離和長距離鐵人兩項世界杯系列賽與世界錦標賽,此外還有冬季鐵人三項賽、室內鐵人三項賽、殘疾人鐵人三項、青少年鐵人三項賽等。比賽一般分優秀運動員組、青年運動員組和業余分齡組,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年齡最小的僅9歲,最大達91歲。比賽的規模逐年增大,參加比賽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美國
鐵人三項運動起源于美國夏威夷,據統計,現在在美國每年參加正式或非正式鐵人三項比賽的人數約為15萬人。到2003年止,美國鐵人三項協會有正式會員45274人,其中男性占71%,女性為29%。2002年全美鐵人三項賽事多達850次。
英國
每年英國經官方批準的賽事可達350次,幾乎每天都有比賽。全國有200余家鐵人三項俱樂部。
2005北京鐵人三項男子日本
目前日本大約有30萬人參加鐵人三項運動,每年大約舉辦200次比賽。
澳大利亞
悉尼世界杯賽組委會數據:
·54%的愛好者年齡介于16至34歲
·57%的愛好者家庭年收入超過43000美元
·47%的愛好者有大學教育背景
·63%的愛好者無負責贍養的人,有充足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75%的愛好者為白領或藍領管理者
鐵人三項·77%的愛好者為活躍的體育參與者
·他們大部分擁有自己的汽車和資產,擁有電腦及因特網接入
其他
·鐵人三項是一項體現生活方式的運動,他散發出生命力與魅力。
·鐵人三項運動是“清新的”、“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同時也是“艱苦的”、“苛刻的”和“筋疲力盡的”。
·鐵人三項綜合了三個截然不同的運動項目———游泳、自行車和跑步。
·鐵人三項現有的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和跑步10公里)。
·1998年底,來自39個國家的220名女運動員和來自43個國家的251名運動員獲得了國際鐵人三項聯盟的世界排名。
·奧運會有男女各50名運動員有資格參加鐵人三項比賽。
鐵人三項特點
鐵人三項是將游泳、自行車和長跑這三項本身已經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運動結合起來,而創造的一項新型的體育運動,他具有這三個運動項目所不具有的特點:
綜合性:鐵人三項是連續一次完成游泳、自行車、長跑的綜合型體育
鐵人三項運動項目;
靈活多變性:比賽場地可因地制宜、靈活多變、距離可長可短、項目設置可三項可兩項,可以有多種形式的設計便于推廣;
廣泛參與性:目前能夠完成鐵人三項奧運標準距離比賽的運動員年齡最小僅8歲,最大的達94歲。在競賽分組上設專業優秀組和業余分齡組,使比賽即有優秀專業運動員的競爭,又滿足了廣大業余愛好者的對挑戰極限的喜好。
公平競爭性:鐵人三項比賽賽程長、難度大、連續性強,便于排除人為因素干擾比賽的進行;
刺激性、挑戰性:鐵人三項是一項耐力與毅力相結合的運動項目,運動員通過比賽完成對在自然和自我的挑戰,因此具有強烈地刺激與挑戰性;讓人忘掉自我
觀賞性:比賽在室外進行,風雨無阻,賽場既可設置在海濱城市、風景名勝城市,也可設在山區鄉村,具有較強的觀賞性。
商業性:鐵人三項運動被已評為當今世界最具魅力和最具商業價值的十大體育運動之一。
編輯本段戰術
鐵人三項運動術語。鐵人三項運動中積極揚長避短、合理支配體力、熟練運用
鐵人三項技術而獲優勝的方法。賽前應察看賽場區域路線,并結合個人特點制定總的參賽計劃。
三項各有具體戰術:
(1)游泳。游中保持中快速游進;途中跟隨合適對手;沖刺要根據賽時條件發揮優勢,加速游完賽程。
(2)自行車。出發控制好自行車,以保持穩定騎行;途中尾隨騎行,借助前車騎行造成的氣流帶動可節省體力,并根據風向調整置,在出發、追趕或超車時運用猛沖技術;距終點30-50米處發起沖刺,爭取趕前到達。
(3)長跑。一般采用勻跑,可節省體力、減少消耗。跑程中視體力狀況可靈活采用領先跑和相隨跑戰術。
鐵人三項規則
鐵人三項比賽是技巧和耐力的嚴峻考驗,這種艱苦的比賽包括3個部分。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的鐵人三項比賽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車和10公里的長跑一起組成。鐵人三項比賽的運動員在不同項目之間不能停頓,一項比賽到達終點后就要立即進入下一項比賽的起點。
市民鐵人三項賽
競賽
男子和女子的鐵人三項比賽都是一次性的在同一個路線上分別舉行。最棒的男子運動員要用1小時50分鐘完成比賽(游泳20分鐘,騎自行車1小時,長跑半小時),而最好的女子運動員要比男子運動員多用12分鐘。第一個完成全部三項比賽的獲得冠軍。
游泳
游泳是三項賽的第一項,在悉尼奧運會上將設置一座浮橋,運動員們從浮橋上同時跳水出發。他們要沿著由浮標和繩索標志出的三角形路線前進,如果有人抄近道就會受到處罰。運動員可以用他們喜歡的任何姿勢游泳,但實際上所有的運動員都選擇自由泳。
自行車
從水里上岸后,運動員要馬上轉入自行車的賽程。在自行車賽段中,整個賽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但是如果車胎出了問題,運動員可以帶車跑到換胎站換胎。一般來說,運動員必須自己換胎,但是悉尼奧運會專門訓練了人手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被分配在沿著賽道的6個換胎站里服務。直到1995年,奧運會都禁止自行車手借助前面選手的氣流前進,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前面的選手是不公平的。騎手必須設想一個長10米、寬3米的長方形環繞在周圍,作為氣流區。他們不能讓自己的氣流區與其他運動員的重疊,除非要超車。但是執法機構發現要執行這一規則有極大的困難。所以1995年他們廢除了這條規則,讓騎手們自由的互相借風。但現實中騎手們中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約束著每一個人不去借風,任何人打破規矩很快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
長跑
長跑賽段最重要的規則就是運動員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完成全部比賽。這一條聽起來顯而易見,但是在一些令人難忘的鐵人三項比賽中,尤其是最艱苦的夏威夷鐵人三項賽中,有一次美國選手朱麗·摩斯最后就是爬過終點線的。這種情況不能在奧運會上發生。
鐵人三項
換項
在緊張的比賽過程中,一名運動員從游泳換到自行車或者從自行車換到長跑所用的時間至關重要。所以規則規定在換項區域里的運作要受到嚴格的監控。運動員在換項區域內不能阻止其他的運動員,或者侵犯他人的競賽設備。他們必須使用指定的專用自行車架,完成自行車賽段后再將自行車放回原架。從運動員將自行車從架上取下時起直到完成自行車賽段并將自行車放回原架時止,運動員必須戴好頭盔以保證安全。運動員必須在指定的區域或者起始線處上下自行車,在換項區域內不得騎車。
最后,禁止任何人裸體或者不適當的暴露身體--這條規則看似簡單,但當運動員快速從水中上岸,脫掉防水衣、戴上頭盔、套上鞋子,還要從架上取下自行車,“事故”常常會在這時發生。運動員的目標是在30秒以內完成換項的工作。
處罰
比賽期間,運動員不能互相阻擋或妨礙,更不能惡性競爭,做出危險動作。如果運動員在游泳比賽中犯規就要被罰在游泳賽結束后停留30秒再繼續比賽。如果在自行車或者長跑賽段中犯規,裁判可能出示黃牌警告。這時運動員必須停止比賽等待裁判警告后才能繼續。如果嚴重犯規或者多次犯規,運動員就會被紅牌罰出賽場。兩張黃牌積累就會得到一張紅牌,紅牌自動罰下。規則鼓勵裁判在比賽中前攝性的警告以阻止犯規的發生。但是他們不必在出示第一張黃牌以前警告犯規的運動員。當然規則的重點是保證比賽順利的進行,裁判介入的越少越好。
鐵人三項器材及場地
游泳
游泳賽段必須帶游泳帽,但是如果運動員在賽程中無意丟失了泳
鐵人三項帽不受處罰。允許使用泳鏡和鼻夾,但是用來幫助游泳的器材是不允許的,比如腳璞、手套、短槳或者浮漂等都禁止使用。水溫在20度以上可以不穿防水衣,水溫如果在14度以下就必須穿防水衣。如果水溫再這兩者之間有裁判來決定運動員是否需要穿防水衣。這個決定由裁判做出,而裁判一般是傾向于較弱的運動員。防水衣必須不超過半厘米厚,而且運動員的泳褲必須有上身。
自行車
在自行車賽段中,運動員必須佩帶頭盔,還要穿運動服。自行車一定要按照規定規格制作,除非運動員的身材太高或者太矮可以例外。至少要在賽前24小時要檢查車輛,以便留出時間讓運動員按照規則要求做出必要的修正。運動員必須在指定的自行車架上取出和放回他們的自行車和頭盔。
長跑
運動員在長跑賽段中必須穿鞋(自行車賽段中不是必須的)和運動服。
路線設計原則
在保證比賽運動員安全和公平競賽的前提下,場地的設計和布置要盡可能的以轉換區為中心構造一個主會場區域。轉換區應靠近游泳起點。主會場區域包括貴賓和觀眾看臺、轉換區、總終點,以及大屏幕電子顯示器、計分牌等設施。賽場的管理區域主要包括:游泳出發區、游泳終點至轉換區的通道、轉換區、終點通道和終點門、醫務區、運動員恢復區、休息區、媒體及媒體區、計時和成績統計區、終點混合區等。
游泳賽段場地設置原則
游泳可在水域寬闊的江河湖海中進行。游泳路線可用浮標在水面設置成矩形或三角形;起、終點最好設在同一地點;游泳出發可采用碼頭跳水或由岸上跑入水中等出發形式;游泳水域水深至少1.8米,要求水情穩定安全,水質須符合衛生標準;水溫一般應在20℃以上,20℃以下運動員可穿鐵人三項比賽專用的保暖泳服進行比賽。
游泳起點:如采用碼頭跳水出發的方式,至少要設置一個能容納所有運動員的60米×2米的出發平臺和為所有運動員提供公平出發位置的出發線帶。優秀組的運動員之間應享有至少75厘米的間隔空間。游泳路線:理想設計為順時針方向游進,每圈750米,全程為2圈。第一個轉彎處距離出發線不應少于300米。游泳終點:至少有4米寬,地面以藍色地毯覆蓋,并在附近設置淡水淋浴通道和飲水站。
轉換區設置要求
優秀組比賽的轉換區最小寬度為9米、最小長度為30米,并安放足夠的車架,以便為每名運動員提供至少75厘米(分齡組運動員的空間至少為60厘米)的空間。轉換區的入口和出口要有足夠的寬度,流向要朝同一個方向,分別在進、出口外部附近設置上車區和下車區(1米寬,至少6米長),并設置黃色的上車線和下車線。
自行車賽段場地設置要求
要求賽道路面平整、寬度不應少于5米。優秀組比賽的自行車賽道路線應設計不少于3圈,理想賽道為6~8圈的環形賽道。賽道應包括坡度和彎道等有一定技術難度的路線,避免180度的折返。賽道中禁止出現交叉路段,整個路線要對其它車輛封閉。在進出轉換區的沿途應至少有400米長的安全護欄。賽段中,要設置至少兩個備用車輪站。
跑步賽段場地設置要求
要求賽道路面平整、賽道寬度不少于3米,無交叉,并要對其它車輛進行封閉。賽段全程必須有明確的路線指示標志。每1公里要設里程指示牌,每2公里至少設一個飲水站,每個飲水站的長度至少30米。賽道轉彎處應放置明顯的箭頭指示標志,并要有良好的視線。在跑步賽段的終點線前要求至少有3米寬、100米長的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