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展工
盧展工鼓勵勤工儉學女生
誰說90后就是嬌生慣養的一代。在河南省委食堂勤工儉學的一名90后大學生張旭月就用他的行動為90后駁回一陣光榮。然而在省委機關賣飲料的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連省委書記盧展工都經常來鼓勵她,給她買飲料。
書記關懷
昨天下午,鄭州金水路中青大廈16樓會議室,團省委、省學聯組織的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在這里舉行。來自鄭州大學、河南農大、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圍繞本報報道,就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成長成才進行熱烈交流。
“張旭月同學很普通,但很有代表性”,“這篇報道觸動心靈,參加勤工儉學、社會實踐,我們會有更多心靈的觸動”……2個多小時里,參加座談會的20多位同學敞開心扉,聊感受、談經歷、找差距、提建議,個個搶著發言
“馬上就要放暑假,7月5日,學校將要召開全校的暑期社會實踐的啟動儀式,許多同學會奔赴不同的地方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鄭州大學學生會干部桑海巖說,在這個時候,看到有關張旭月的報道,“很受感動,也很振奮”。感動的是張旭月的自立、勤奮,感動于盧書記的悉心關懷。振奮的是,我們周圍有很多旭月這樣的同學,有許多這樣的90后大學生。
“仔細讀報道,感覺旭月很普通但很有代表性。她就是我們身邊的同學,她自立、勤奮、堅持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河南農大外國語學院的李曉文同學說,報道中看到的盧書記,務實、親民、親切。盧書記對旭月的關心、關懷,讓人非常感動。“盧書記關心的不僅僅是旭月這一個人,他關心的是我們大學生群體,是我們90后的大學生們”。
深切體會
參加座談會的學生代表們,幾乎人人都談到了自己的“打工”經歷,或勤工儉學,或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感受不一。與張旭月相比,不少人找到了差距。
“看完張旭月的報道,我總結了三條信息:90后;家里不富,也不缺錢;城里長大。”河南農大的張亞磊同學說,“這三條,我完全符合。但誠實地說,我和旭月有差距。”他說,放暑假時,農村的同學幾乎都不回家,打工賺學費;城里的孩子,幾乎都回家和家人團聚,或出去旅游,自己也不例外。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9級學生胡利朋,曾獲得中國大學生“誠信自強之星”稱號。家境貧寒的他,在學校幫助下,和同學一起創辦了快遞公司,如今已初具規模。他說,嘗試過很多,也失敗過很多,“大學生要立足校園,根植生活,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能力”。
“我們要從細節入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李曉文同學說,無論勤工儉學還是社會實踐,“我們都要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