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曾復
劉曾復個人資料
劉曾復是位生理學家,對普通生理學、電生理學、整合生理學都有在研究。也是生物控制論、生物醫學工程學等交叉學科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在京劇藝術方面造詣亦深。193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歷任北京醫科大學和首都醫學院生理學教授。
劉曾復教授離開了我們
劉曾復對我國生理學和京劇藝術發展搜有著獨到的貢獻,他是央視百家論壇的主講人,京劇學者。可是,這位為我國奉獻極多的教授于今晨7點25分離開了我們。
出生于1914年的劉曾復先生,劉曾復的家可謂是世代簪纓,父親劉詒孫與中國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同科考上舉人,民國期間在總統府當秘書。因酷愛戲曲與“九陣風”閻嵐秋交誼甚厚,故閻嵐秋常帶劉曾復去戲園看戲,使其逐漸入迷,從酷愛、學戲、登臺到研究。曾得益于眾多名家傳授與指點,即有王君直、王榮山、王鳳卿、閻嵐秋、侯喜瑞、錢寶森、王福山、劉硯芳等人。均曾為其說戲或唱、念、做、打等,僅老生戲能說能演一百余出。
劉曾復的最后一次登臺是1962年的事了,那是九三學社和梅蘭芳劇團的一次聯合演出,地點是全國政協禮堂。劉老和朱家溍都是九三學社成員,那天的大軸戲是朱家溍和梅葆玖的《霸王別姬》。劉曾復呢,最初打算和李慧芳唱《三擊掌》——他想偷個懶,演個分量不重的“二路老生”戲。可安排的人覺得不過癮,商量著想把戲改成唱工繁重的《武家坡》。“《武家坡》?那我唱到八月十五就得趴下!后頭半個鐘頭都甭唱啦!李慧芳可是六半調,受得了嗎我?!”劉曾復提出抗議。最后雙方各讓一步,選擇了“輕松”一些的《汾河灣》。演出非常成功,可從那兒之后,劉曾復就正式“告別舞臺”了。
劉曾復畢業于清華大學,曾任北京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出任中國戲曲學院首屆研究生班導師,北京戲曲職業專科學院特約教授,中國戲曲研究中心顧問,京劇大師余叔巖、孟小冬藝術研究會會長,參與編撰《中國京劇百科全書》。幾十年來,劉曾復先生堅持做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工作,致力于京劇戲曲以及京劇臉譜藝術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著有《京劇臉譜圖說》、《京劇臉譜大觀》、《京劇臉譜夢華》、《京劇臉譜概藝》等多部臉譜研究著作。他曾得到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等眾多京劇大師的贊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