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好人
江北好人
6月17日江北石子山體育公園旁的龍湖源地工地一位41歲的工人雷文德找到項目經理趙俊仁跟他說::“馬上端午節了,還是考慮給幾百名農民工兄弟每人發點粽子和鹽蛋噻。” “行啊,還是你想得周全。”趙仁俊拍拍他的肩膀說。“對了,馬上天氣就要熱了,上次我建議的給每個工人宿舍安裝空調的事,能在‘七一’前安完嗎?”放心,沒問題,很快就開始布電線了。”趙仁俊笑著說。
幾個月來,雷文德有管不完的“閑事”。
“老好人”的變化
雷文德是大足區國梁鎮人,在外打工20年,一直在建筑工地上。去年開始,在江北石子山這個工地當安全員。
“我走了很多建筑工地,每個地方都有很多可以改進之處,但我以前不愿去說三道四。”雷文德說,這道理很簡單——管好自己,別狗咬耗子。
很多時候,雷文德甚至都忘了自己是名黨員,更別說過組織生活。
因為事不關己,每個問題他都是一個字——“好”,久了,大家都叫他“老好人”。
今年3月,江北區建設系統開始在建筑工地設立基層黨組織“紅心驛站”,作為今年“兩新”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而雷文德所在的工地正是3個首批掛牌的驛站之一,他也成為“紅心驛站”服務團隊的生活委員。
“這時大家才知道身邊有哪些是黨員,可我當時就覺得不過是走過場。”雷文德說,直到接下來驛站搞了一系列組織活動,做了一系列實事后,他才明白,這不是做樣子的。
從此,“老好人”漸漸開始變了。
3個開水器
劉繼東是工地上的外架工,天氣熱了,他每天至少要喝5瓶礦泉水。
“以前只有辦公區域可以打開水,可工地那么大,有時要走20多分鐘,我就只有買礦泉水帶到工地里去。”劉繼東說,其他工友和他一樣,每天用于買水的錢都要五六元。
今年3月底,雷文德以“紅心驛站”生活委員的身份找到趙仁俊:“我們能不能在施工現場多安幾個開水器,大家也方便。”
說這話時,雷文德心里有些發毛——他以前從沒敢這樣直接對經理提要求。
沒過幾天,3個開水器就運到工地上,分別安裝在了幾處施工現場。這樣一來,工人都可自帶水壺,喝水方便了。
發現“管閑事”立馬起效以后,雷文德心里有點成就感,膽子也放大了。
食堂漲價風波
4月初,工地的食堂突然說原料漲價,飯菜也要漲價。原本一葷一素是6元,一葷兩素是7元,現在通通漲1元。
工人們不服氣了,紛紛找到項目部領導和食堂扯皮,因為誰也不肯讓步,雙方一直僵持著。
雷文德用了另外一種方式。他首先找到食堂負責人:“熱天了,食堂到處都是蒼蠅蚊子的,不衛生,出了事你們負得起責啊?其實買幾盞驅蚊燈就解決了,又不貴。再說了,這里的工人都是干體力活的,要油葷,你們菜里油水太少,大家一直都有意見,你們還要漲價他們肯定不依,得想辦法。”
然后,他又找到項目部領導:“現在物價的確漲得快,我覺得可以核算一下食堂的成本,看能否補貼一些,不要漲價,農民工掙點錢不容易。”
最終,這場風波以雷文德的方案圓滿解決了,食堂不但不漲價,油葷還比以前重了,食堂環境也改善了。
編外調解員
“現在的農民工很有維權意識,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引導他們維權要理性,不可蠻干。”雷文德說,要讓自己的話有說服力,首先就得拉近黨員和普通農民工的心理距離,這取決于自己平時的處事態度和方法。所以,他就一直充當著基層農民工和項目部之間的編外調解員的角色。
4月下旬,工地上一個叫李兵的工人和班組長吵了起來,眼看要動手。原來這個工人的丈母娘突然病重,家里缺錢,他就找組長想預支下月工錢,可組長不同意。
雷文德直接找到財務室:“這救命錢等不起啊,我們也可人性化一點。”最終,李兵領到了預支的3000多元工錢。
此后,雷文德還調解了很多糾紛——哪個工人磚沒砌好和質檢員說不攏了,哪幾個工人在施工中為爭塔吊產生矛盾了……只要雷文德出馬,大家很快就消氣了。
“現在,工人們都很信服我們紅心驛站,我們工地上一共有12名黨員,每個人都是雷文德。”龍湖源著紅心驛站宣傳委員葉萬祥說。
目前,江北區有4個掛牌的紅心驛站,讓32名農民工黨員找到了家,并為他們提供了免費體檢,另外幫扶困難黨員2名,短短3個多月時間,還在農民工中培養了46名入黨積極分子,對400余名農民工進行了業務培訓,其中大部分通過這種免費培訓拿到了基礎工種上崗證。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再建6個紅心驛站,今后要全面開花。”江北區城鄉建委組織人事科的彭英介紹,紅心驛站有兩大工作重點,一是培訓一線工人,二是盡力滿足大家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需求。
從“事不關己”到“啥都要管”
——農民工黨員雷文德的角色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