稈焚燒致多地現灰霾天氣
記者6月13日報道:近日,南京的天空變成“蠟黃天”,市區能見度很差;揚州消防部門一天接到數十起麥田火災;合肥天空霧氣彌漫,粉塵顆粒漫天;安徽頻遭霧霾天氣,寧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發生多起多點車輛追尾事故,11人死59人傷;上海也持續三天污染指數超標……而這一切的元兇是秸稈焚燒所致。
上海污染指數超標 系蘇北焚燒秸稈所致
環保專家表示,這一次的污染是極其罕見的大跨度,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重污染情況,形成了一整片的“污染地圖”。
而在上海,盡管農委部門表示,夏收期間,申城沒有出現大面積焚燒秸稈的情況,但根據目前試點公布的PM2.5數據顯示,6月7日15時起,上海污染指數開始上升,一度超標近2倍。直到11日清晨,才逐步達到國家標準(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0.075毫克/立方米以下)。根據環保部門監測,上海此次污染指數上升,是蘇北大面積焚燒秸稈所致。
秸稈綜合利用遇瓶頸 一些單位有經濟包袱
據悉,目前上海85%秸稈用作秸稈還田,剩下15%,一部分綜合利用,一部分被農戶丟棄或當柴火燒,還有零星被焚燒。盡管秸稈綜合利用應當為主,秸稈還田為輔,但是考慮到經濟可行性,上海目前采取了“秸稈還田占大頭”的過渡性階段。未來,秸稈綜合利用才是趨勢。
據悉,目前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已成熟,主要還是生產規模沒跟上,不少單位仍有“多做多虧本”的包袱。記者獲悉,目前上海對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的本市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及相關農業企業,給予45元/畝的資金補貼;對收購本市秸稈,并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的單位,按實際秸稈收購量,給予200元/噸資金補貼;對實施秸稈綜合利用的項目,給予固定資產投資額30%的資金補貼。盡管秸稈還田增加了農民的工作量,200元/噸的補貼對于秸稈綜合利用單位來說杯水車薪,但是政府的政策補貼,為他們已減輕了不少負擔,然而“到位”還談不上。而補貼上是否能“再幫扶一把”,要看國家和地方的政策。
此外,要讓上海再度擁有世博期間的藍天白云,光上海禁燒秸稈是不夠的,還要靠周邊省市區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