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 我們仨
回憶 我們仨
“我們少了許多父輩身上的精神,也很少有人會去追憶和緬懷父輩的辛酸史用以自省。”說這句話的,是“富二代”鄭威奇。
鄭威奇,1992年出生,浙江象山人,剛讀大一。這句話,來自他的長篇博文《回憶,我們仨》。這兩天,這篇博文被網友“浙江象山”轉載到新浪微博上,很多網友說,自己看得掉了眼淚。
鄭威奇的長微博說不上文采,只是信筆把自己回憶中的一些東西寫出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父母的創業史。
鄭威奇的父親從小就是苦出身,有5個兄弟。他14歲輟學上山打柴,17歲學著養螃蟹,19歲開始學木工。成婚后,5兄弟分家,他和妻子只分到了兩只碗和兩雙筷子,差不多就是凈身出戶。
1992年,鄭威奇出生了。他母親當時是剖宮產,為了湊醫藥費,把親戚朋友來看望時送的荔枝等水果都拿到集市賣了。
鄭威奇兩歲時,家里做鯰魚生意虧本,還背上了債。此后,一家三口為了還債,拼命攢錢,連菜都不舍得買,整整喝了兩年醬油湯。
2001年前后,父親摔傷腳踝,需要動手術打鋼筋幫助接骨。為省點錢,他沒用麻醉,硬是咬著毛巾讓4根鋼筋穿過骨肉。
2002年,老鄭兩口子在象山定塘買了一塊地,辦了一家小廠。小廠慢慢做大,去年的產值已經達到了5000萬元,鄭家的生活也開始好轉了。
不過,鄭家還是一樣的簡樸低調。4日,記者趕到象山縣定塘鎮探訪發現,不管是廠房還是住宅,四面都是白墻,沒有任何裝修,地上鋪著地板紙,還破了好幾個洞,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連床頭的櫥柜都是20年前的款式。
鄭威奇的媽媽說,家里至今保留著分家時的一只瓷碗,還準備把它一代代傳下去,就是為了記住那些日子。
“現實是殘酷的,我就想,如果你沒辦法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沒辦法超越別人,就超越自己。”鄭媽媽說,這10多年來,他們就是這么過來的,而且沒有虛度過半天。
博文節選
媽媽說:“當我決定嫁給你爸的時候,也是他最窮的時候……你爺爺分家產的時候,我和你爸爸分到兩口碗兩雙筷子,沒有房子。那個時候我挽著你爸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著你爸的背說‘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討飯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禮是在你外婆家進行的,其實也不算婚禮,就是我們倆,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大小娘舅坐著吃桌飯,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閣樓。”
父親說:“你老媽生你的時候,剖腹產,沒有錢付醫藥費,來看望的幾個親戚送的荔枝,我們倆都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去賣錢。所以兒子我告訴你,作為男人就是天塌下來了也不能哭!我那個時候就硬是把眼淚鎖在眼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