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蝽
簡介
錐蝽(triatomine),半翅目異翅亞目獵蝽科錐蝽亞科昆蟲的通稱,因頭狹長似錐而得名。
錐蝽成蟲體長25mm上下,略呈橢圓形,色黑或暗褐,胸、翅及腹側緣有紅或黃斑。刺吸式口器,喙長,分3節,攝食時伸長,可直接自皮下毛細血管吸血,不用時彎入前胸腹面溝內。喙可與溝嵴摩擦,發出短促刺耳的聲音。眼后部位變細似頸。前胸前狹后寬,足長。
傳播疾病
能傳播美洲錐蟲病的錐蝽甚多,主要為棲于人類居所附近的種,如分布于中南美(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烏拉圭、委內瑞拉等國)的大錐蝽、騷擾錐蝽、長紅錐蝽等。紅帶錐蝽在中國華南常見,叮人可致劇痛及過敏反應,有的國家曾報道其體內查見天然感染的克氏錐蟲,或認為南亞的紅帶錐蝽能傳播黑熱病。
錐蝽叮刺美洲錐蟲病患者及保蟲寄主時,將帶有循環型錐蟲鞭毛體的血液吸入消化道內,鞭毛體在其腸內發育為繁殖型錐蟲鞭毛體并大量繁殖,1周后又成為循環型錐蟲鞭毛體。錐蝽再次吸血時因吸血量多,腹后增高,促使排糞于被叮咬者的皮膚上,糞滴中的鞭毛體可通過三種途徑侵入人體:在人體主要叮咬暴露部位,特別是皮膚粘膜交界處如口角外眥。許多種類常叮刺熟睡者唇邊的皮膚,故俗名“接吻蟲”。
多數種類叮人不痛,不易被察覺,但吸血錐蝽則叮人甚痛,引起局部腫脹硬結或致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