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鄒家華三顧茅廬邀其擔綱重點型號總師;
72歲,身斷三根肋骨仍堅持科研;
80歲,炮彈試驗現場一天跑幾十個來回……
66歲,鄒家華三顧茅廬邀其擔綱重點型號總師;
72歲,身斷三根肋骨仍堅持科研;
80歲,炮彈試驗現場一天跑幾十個來回……
中文名:祝榆生
家鄉:重慶
性別:男
民族:漢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18年
所處時代:現代
職業:軍事 新型主戰坦克總設計師
成就:2005年被授予“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稱號
代表作品:中國99式主戰坦克
1950年9月,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
1952年后,歷任解放軍高級步兵學校部長,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副院長,第五機械工業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兵器工業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兵工學會第十屆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和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第一、二屆副主任委員,中國空氣動力學研究會第一屆副會長。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研制成功地雷、反坦克手雷及多種攻堅戰斗器材。創造了坑道定距爆破法。
1955年5月被授予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1959年祝榆生進入哈軍工炮兵工程系(二系)任副主任,1960年二系從哈軍工分出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后擔任教育長、副院長等職務,主要分管教學科研工作,1975年調五機部兵器科學研究院任副院長,主管科研。
1984年1月,祝榆生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新型主戰坦克總設計師。為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2005年獲“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
80年代中期,兵器工業總公司承擔的ZTZ99式主戰坦克(通稱三代主戰坦克)的研制和生產任務,由于缺乏適合該任務的人才,仍起用了當時已 66歲的祝榆生擔任總設計師,他退休后仍繼續承擔總設計師的職責。一直到定型、生產。
1999年ZTZ99式主戰坦克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式
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國成立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我國自行研制、首次公開露面的ZTZ99式三代主戰坦克氣勢恢宏地隆隆駛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全國人民的檢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海內外炎黃子孫感到振奮和驕傲,不少人至今仍記憶猶新。擔任總設計師的祝榆生和副總設計師王哲榮當時看到鋼鐵方隊中的ZTZ99式三代主戰坦克群,不禁熱淚盈眶。這是何等威武雄壯的一幕,只有歷史知道其中的份量。
2005年被授予“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稱號。
1999年10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三軍列陣,鐵甲生輝。由首次公開露面的ZTZ99式三代主戰坦克組成的方陣隆隆駛過。面對堪稱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主戰坦克之一的99式坦克,中外軍事專家流露出驚嘆的神情,海內外炎黃子孫感到振奮和驕傲,而擔任三代坦克總設計師的祝榆生早已是熱淚盈眶。
鏡頭回溯至1984年的1月,中央軍委正在為99式坦克苦苦尋找總設計師。99式坦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一個由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直接下達研制任務的陸軍裝備重點項目。當時面臨的艱巨情況是,國內第二代坦克還沒有設計定型,國外美國的M1,德國的豹2,前蘇聯的T72、T80三代坦克均已定型和裝備,整整領先我國兩代。在這樣的局勢下,誰有資格擔此重任?誰有能量拉近和國外先進坦克相差幾十年的差距。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鄒家華堅決地提出了一個人選:祝榆生,并三顧茅廬,力邀其出山。
鄒家華的建議收獲的是人們驚訝的目光。
祝榆生是何人?他是“全國戰斗英雄”,軍功章累累;在一次迫擊炮試驗排險中,他身先士卒,失去右臂;他先后歷任華東工程學院副院長、兵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兵器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被任命為三代坦克總師的那年,他已經66歲。
1984年,在北京西郊槐樹嶺,祝榆生帶領手下的科研人員悄然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國防高科技攻堅戰。
研制期間,祝老經常要夾著十幾斤重的資料包奔波于各個試驗場地,由于沒有右臂,行走有時會失去平衡,祝榆生這些年跌過多少跟頭,他已經記不清了。
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頭協調有關技術問題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顧不上胸口的劇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顛簸的汽車如期趕到會議現場。持續了幾個小時的研討結束了,祝老艱難地扶著桌沿,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隨行人員這才發現了異樣,把祝老強迫送進了醫院,這才發現72歲的他已經摔斷了三根肋骨……
至于再聽到他拖著斷臂,在火車的硬臥上爬上爬下,在荒灘野地的試驗場一天跑幾十個來回,在高大的坦克上爬里爬外竟不足為奇了。
15年磨一劍,祝榆生讓中國的新型坦克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佇立于引領武器裝備科技前沿的潮頭。
在坦克三大性能火力、防護、機動的指標上,三代坦克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令世人震驚。
設計初,祝榆生就把搶占火力打擊制高點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力排眾議、獨辟蹊徑地選擇了當時世界上并不看好的125毫米口徑滑膛炮裝配坦克,并對之進行改良和完善。由于比世界主流的120毫米口徑炮有更大的裝藥室和炮口動能,從而在火力上具有更加強悍的打擊力。
防護性能方面,99式坦克相當于6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與美國M1A2坦克相當于600毫米均質裝甲,德國豹2A6坦克相當于580毫米均質裝甲對比,處于同一水平。而99式坦克加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的外掛防護后,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可謂獨占鰲頭。同時,99式坦克還具有更加矮小的“身材”,祝榆生稱之為“機體矮換來高生存率”。
由于受到我國發動機技術水平限制,機動性成了99式坦克相對薄弱的環節,但是祝榆生還是千方百計通過其他方式彌補了動力的不足??傊剌p、油耗少等特點都為99式坦克的機動性加分不少,從而與世界先進水平旗鼓相當。
此外,祝榆生在坦克的外形上還采取了組合式的結構,很多部件都可以拆卸和更換,不僅減輕了車身的重量,更為將來的坦克技術發展留下了改造升級的空間。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聯合軍演中,中國最先進的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坦克的改進型成為中方最受矚目的武器裝備,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問世以來首次駛出國門,而在這次軍演中,它也憑借出色的表現證實了之前人們對其卓越性能的種種猜測,不愧為我國陸軍裝備的“軍中神”。
“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這是所有了解祝榆生的人們的共識。
關于工作,祝榆生置病殘身體于不顧,卻在科學研究中爆發著令人驚嘆的能量。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深有感觸地說:“??偯款D飯只吃一兩多糧食,真不知道他的精力是從哪里來的。”
對待同事,祝榆生平等友善。不少從事三代坦克研制的工作人員都是夜以繼日、任勞任怨,他們用樸素的話語表達著對這位總師最真摯的敬意:“看在您老人家的面子上,我們沒有獎金也要干好!”
對待生活,祝榆生奉行節儉。由于一只胳膊做飯不便,祝榆生的食譜上經常出現的就是面包、方便面、剩菜剩飯。
對待住房,祝榆生甘居陋室。水泥地板,白粉墻壁,祝榆生卻在這里數十年如一日工作不輟,思考不息。由于房屋冬天陰冷,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祝榆生的女兒曾經趁他出差時給鄒家華寫了一封信,希望組織上能夠換一套條件稍好的房子。祝榆生得知此事后,除了將女兒嚴厲責備一番外,還親自向鄒家華另寫了一封信,并請求將原信退回。
作為三代坦克總師,祝榆生絕對有資格站在褒獎的浪尖。但他卻像當初平靜地接受任務時一樣,默默無聞地退到了聚光燈之外,不帶走任何功名的負累。在信息化如此發達的今天,網上所能搜到的祝老的消息竟然屈指可數。
祝老的謙遜也貫穿于任何一項工作的始終。采訪時,祝老總是不停地“推卸”著功勞:“三代坦克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記者了解到,在科研工作歷次評獎或獎勵中,他都首先把名譽和利益讓給下屬。問其原因,祝老淡淡地笑著說:“年輕人比我更需要鼓勵和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祝榆生獲得“兵器工業科技發展終身成就獎”。當祝老踏上領獎臺時,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面對這樣一位對祖國從無所求,對名利毫無追求的老人,人們選擇了最原始、最樸實的方式來表達對他深深的敬意和發自肺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