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凡氏綜合癥(Marfan's syndrome),俗稱蜘蛛人癥、蜘蛛指(趾)綜合癥,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患者心臟、心血管可能發育異常。病變主要累及中胚葉的骨骼、心臟、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骨骼畸形最常見,全身管狀骨細長、手指和腳趾細長呈蜘蛛腳樣。
馬凡氏綜合癥
馬凡氏綜合癥 - 概述
馬凡氏綜合癥是由法國醫生Bernard J.A. Marfan 于1896年發現,是一種可遺傳的疾病,患者身體結締組織 ( Connective Tissue ) 先天性較常人脆弱,全身組織均易受影響而導致骨骼、肺部、眼睛、心臟及血管易生病變。患病率與種族、性別無關。
按照美國馬凡氏綜合癥組織統計,每五千人有一人患上此病。據心臟外科醫生稱,中國人患上此病的比率為每十萬人有十七人患病。由于沒有正式統計資料,實際患者比率可能更高。
馬凡氏綜合癥致病原因乃人體第十五對染色體異常,遺傳自父或母其中一方,亦有四分之一患者是因胚胎基因突變而成。此病為顯性遺傳病,患者下一代有百分之五十機會患上此病。
從醫學角度說,有明顯的生理缺陷,如美國女排明星海曼、俄羅斯滑冰選手格林科夫死后尸解顯示,他們都患有馬凡氏綜合癥。
馬凡氏綜合癥 - 研究歷史
1896年,法國兒科醫生Antoine Marfan首次報告一名5歲的女孩患有骨骼等系統的異常,此后100年間人們逐漸認識到這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新的遺傳相關疾病。
1914年發現它可以合并有晶狀體異位。1931年發現其因中胚層缺陷導致,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1943年發現可合并主動脈擴張和夾層動脈瘤,1955年正式被歸類為結締組織遺傳病,1975年發現合并二尖瓣脫垂,1988年發現可有硬脊膜膨脹。
馬凡氏綜合癥的診斷標準也幾經修訂。1979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Reed E.P等人從心血管、眼、骨骼及家族史四個方面系統的闡述了馬凡氏綜合癥的臨床表現和診斷依據。
馬凡氏綜合癥 - 顯性遺傳
馬凡氏綜合癥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這種遺傳疾病會導致人體發育時缺乏一種酶,從而出現先天性缺陷。
人類第15號染色體上有一個叫做FBN1的基因,編碼微纖維蛋白1。它可以被看成是把身體細胞黏合在一起的膠水。這個基因發生突變后,“馬凡氏綜合癥”便產生了。
馬凡氏綜合征患者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骨骼系統的變化。他們身材修長,體格細高,臂展大于身高。他們的四肢及手指腳趾尤其長,有時被稱為“蜘蛛指(趾)”。他們的面部特征也很明顯,長頭、高顴骨、小下巴、大耳朵,由于下頜發育不好,他們語言表達往往受影響。
馬凡氏綜合癥 - 發病機理
本病原發缺陷不明,有人認為是彈性蛋白和膠原組織肽鏈之間的橫向聯合受損,即賴氨酰氧化酶缺陷。此外與酸性粘多糖沉積、唾液酸增多、透明質酸堆積、硫酸軟骨素形成不良或過度破壞有關。
病變發展速度個體差異很大,但總體看預后險惡。據等調查,有 1/3 的馬凡氏綜合癥病人死于32 歲以前,2/3 死于50 歲左右。1995 年Sileverman JL 報告平均年齡僅40 歲。
死亡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是心血管病變造成的。最常見的是主動脈瘤破裂、心包壓塞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二尖瓣脫垂而 致的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超聲心動圖檢查證明有 95% 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變,Crawford 的研究表明,當主動脈根部直徑大于6cm 時,則有出現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發生主動脈內膜剝離癥的危險。
馬凡氏綜合癥 - 臨床表現
1、骨骼肌肉系統:主要有四肢細長,蜘蛛指(趾),雙臂平伸指距大于身長,雙手下垂過膝,下半身比上半身長。長頭畸形、面窄、高腭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肉不發達,胸、腹、臂皮膚皺紋。肌張力低,呈無力型體質。韌帶、肌腱及關節囊伸長、松弛,關節過度伸展。有時見漏斗胸、雞胸、脊柱后凸、脊柱側凸、脊椎裂等。
2、眼:主要有晶體狀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白內障、視網膜剝離、虹膜震顫等。男性多于女性。
3、心血管系統:約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見主動脈進行性擴張、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由于主動脈中層囊樣壞死而引起的主動脈竇瘤、夾層動脈瘤及破裂。二尖瓣脫垂、二尖瓣關閉不全亦屬本征重要表現。可合并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樂氏四聯征、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縮窄等。也可合并各種心律失常如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房顫、房撲等。
馬凡氏綜合癥 - 特點
1、馬凡氏綜合癥影響韌帶、肌腱,讓關節延展性超強,這是該病癥的顯著特征。菲爾普斯的助理教練烏班切克曾說:“我相信輕度的馬凡氏綜合癥對游泳運動員有好處,這種病讓他們具有超強的柔韌性,這是游泳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先天條件。”
2、身材修長,體格細高、臂展大于身高,這是另一個顯著特征。
3、馬凡氏綜合癥患者的四肢及手指腳趾尤其長。
4、馬凡氏綜合癥患者的面部特征也很異于常人:長頭、高顴骨、小下巴、大耳朵,由于下頜發育不好,他們語言表達往往受影響。
5、身材瘦高是“馬凡氏綜合癥”的一個特征,患者的身材大多不太勻稱。
6、馬凡氏綜合征的患者,大多有高度近視。
馬凡氏綜合癥 - 診斷標準
1、在1996年修訂的“馬凡氏綜合癥”的診斷標準中,在骨骼、眼睛、心血管、肺、皮膚及體包膜、硬腦(脊)膜、家族遺傳史等方面,分別列出了幾項主要標準和次要標準。
2、“馬凡氏綜合癥”骨骼系統診斷有8條主要標準,只有“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減小,或上肢跨長/身高的比值大于1.05”這一條稍微能挨上一點邊,而作為一項標準,這項表現中必須至少有4項吻合才行。
馬凡氏綜合癥 - 主要危害
馬凡氏綜合癥的主要危害是心血管病變,特別是合并的主動脈瘤,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臨床表現骨骼、眼、心血管改變三主征和家族史即可診斷。臨床上分為兩型:三主征俱全者稱完全型;僅二項者稱不完全型。診斷此病的最簡單手段是超聲心動圖,有懷疑者均可行此檢查,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通過MRI(磁共振顯像)。目前尚無特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