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杭州昆侖天籟老業主拉橫幅“房鬧”開發商;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館老業主舉手牌靜坐“房鬧”開發商,同一天晚上,因不滿開發商大幅度降價,鎮海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約400名業主堵在門口,討要說法;5月5日,杭州江南銘庭老業主,也聚集到售樓處,擺花圈“房鬧”開發商。連續幾天,杭州、寧波接連上演“房鬧”事件,而導火線都是房價下跌給老業主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開發商拒絕補償差價。
杭州房鬧
簡介
5月3日,杭州昆侖天籟老業主拉橫幅“房鬧”開發商;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館老業主舉手牌靜坐“房鬧”開發商,同一天晚上,因不滿開發商大幅度降價,鎮海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約400名業主堵在門口,討要說法;5月5日,杭州江南銘庭老業主,也聚集到售樓處,擺花圈“房鬧”開發商。連續幾天,杭州、寧波接連上演“房鬧”事件,而導火線都是房價下跌給老業主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開發商拒絕補償差價。
杭甬兩地接連上演“房鬧”事件
坐落于寧波鎮海的保億麗景英郡,是由保億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5月4日晚,因不滿開發商大幅度降價,約400名老業主堵在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門口,討要說法。業主給開發商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賠錢、退房、不準降價。這三種方案,開發商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
在一次交涉中,由于不滿售樓處一位負責人的回應,現場眾多業主被激怒了。業主認為開發商沒有誠意,集體沖進售樓處,屋頂的視頻監控先被毀壞后,隨后業主們將售樓大廳的沙盤推倒……
當晚11時許,記者驅車趕往現場。在距離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不遠的一個路口,聚集著一大群人。現場一片嘈雜聲,聽到最多的是“賠錢”、“退房”。一位姓張的業主說:“其實我們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想通過堵路的方式讓開發商負責人出來解決問題。”
譚女士今年34歲,她和老公來自湖南,一直在鎮海駱駝打工。去年11月份,她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并向親朋借了一點,終于湊齊50萬元,去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交了首付。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了,譚女士非常開心。可是5月4日那天,譚女士卻聽說保億麗景英郡的樓房降價了,而且降得很厲害。譚女士買房時是1.1萬元/平方米,現在已經是7800元/平方米,103平方米的房子縮水了約30萬。
與鎮海首度上演“房鬧”事件不同的是,杭州近三天時間里,連續上演了三場“房鬧”事件。
5月3日,杭州體育場路昆侖控股旗下公司的門前,聚集了一群由六七十人組成的昆侖天籟老業主“維權”隊伍,要求開發商就差價補償給個說法。
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館打出廣告房價大幅下調,老業主聚集至杭州秋濤路上的浙江中豪控股集團樓下,舉著“退房”的手牌,喊著“中豪欺詐”的口號,要求開發商賠償差價。
5月5日,杭州濱江區樓盤——江南銘庭打出最低破百萬的降價消息。一時間,售樓處是熱鬧非凡,一邊是新業主趕緊交錢生怕落下,一邊是老業主聚集在門口,拉橫幅送花圈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
記者了解到,這三家遭遇“房鬧”的開發商,降價都比較猛烈,與去年下半年相比,降價金額都達2000-4000元/平方米。“如果按一套一百平的房子來算,短短半年時間,損失就高達三四十萬元。”昆侖天籟老業主李女士說。
名師說法
房產專家:必須尊重契約,不能以“鬧”取勝
對于日益增多的“房鬧”事件,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也持不同的看法。
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樓市執行總編蘭洪海就提出了“契約精神”的說法,他說,開發商與購房者之間能不能就降價較勁,關鍵看合同約定,合同如寫明若降價將補償業主,那么業主的要求就天經地義,反之,只能算是“無理取鬧”。說到底,雙方較勁的標準就是那一紙契約。
買賣雙方一旦簽訂合同就必須要嚴格遵守,而這一點恰恰是商業社會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契約面前,無所謂大事小事,正如在規則面前,強者弱者當一律平等。
蘭洪海表示,契約精神的核心,是保護人們的公正自由和利益,每一個人想要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就必須尊重契約,而不是靠“鬧”取勝。
社會學家建議
社會學家:建議組建第三方機構協調
雖然從法律上來講,“房鬧”行為毫無可取之處,但從情感上來說,一降價就是幾十萬元的損失、半生的心血,靠省吃儉用籌房錢的老百姓確實是無法接受的。由此一來,“房鬧”不再是普通的治安事件,而逐漸上升為一個公眾關注的社會問題。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院楊建華認為,“房鬧”事件就目前來講,涉及面較廣,若強行按照相關法律執行,追究其刑事責任,到最后的結果必然是購房者、開發商、政府三方俱傷。如此“死結”該如何解開?楊建華有自己的想法,“我建議由有關部門牽頭組建非訴訟的第三方協商機構,讓老業主與開發商在第三方機構的協調下進行友好文明的協商。”最終目的是能讓當事雙方各退一步,達到利益的均衡點,從根本上化解矛盾。
此外,楊建華還建議相關部門,應就“如何化解因房價起伏造成社會公眾矛盾”制定相應的預案,從而更有效地應對沖突、引導民眾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