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英語: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簡稱ECOWAS、法語:Communauté économique des États de l'Afrique de l'Ouest,簡稱CEDEAO)是西非的一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成立于1975年5月28日,總部設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西共體的宗旨為促進西非地區國家的經濟一體化,推動成員國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發展與合作。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概述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英文縮寫ECOWAS),簡稱西共體,是非洲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總面積527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1/6多;人口2.25億,占非洲總人口近1/3。
宗旨:促進成員國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強相互關系,為非洲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最終目標是實現西非地區經濟一體化。
成員國:有成員國15個(2001年):貝寧、布基納法索、多哥、佛得角、岡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加納、科特迪瓦、利比里亞、馬里、尼日爾、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于2000年12月31日退出該組織。
西非經濟貨幣共同體:由尼日利亞、布基納法索、馬里、塞內加爾、幾內亞比紹、科特迪瓦、多哥及貝寧八國組成,使用西非國家中央銀行發行的西非法郎。以上八國除幾內亞比紹使用葡語外,其余皆為法語國家。
西非貨幣區:由非洲最大產油國及人口最多的國家尼日利亞主導,包括使用英語的岡比亞、獅子山、加納和使用法語的幾內亞所組成。
總部:執行秘書處設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歷史
1975年5月28日,在尼日利亞和多哥兩國元首的倡議下,西非15國(佛得角1977年加入)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召開首腦會議,簽署《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條約》,正式成立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簡稱西共體)。
西共體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協調成員國經濟發展,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西共體在2001年12月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決定對西共體合作、補償和發展基金進行全面改革,放開基金參股成分,擴大融資渠道,強化吸收國際游資的能力。會議還決定在原基金的基礎上組建西共體投資與發展銀行。
2003年2月,西共體投資與發展銀行宣布成立,總部設在多哥首都洛美。
2004年1月起,西共體開始實行統一護照。各成員國公民持統一護照將不需事先獲得簽證便可前往西共體任何國家旅行、工作和定居,完全實現了成員國間人員的自由流動。這一舉措使得西非地區成為非洲大陸目前唯一公民可自由流動的地區。
2006年6月,西共體第30屆首腦峰會通過了西共體機構改革一攬子方案。根據通過的改革方案,從2007年1月起,西共體執行秘書處將由9人組成的委員會取代。委員會主席來自加納,副主席來自布基納法索,7名委員分別來自尼日利亞、多哥、塞內加爾、塞拉利昂、馬里、尼日爾和科特迪瓦。會議還通過了新的西共體議會組成辦法,屆時議員將通過普選直接產生。
2009年6月,西共體批準對西非單一貨幣實施路線圖進行修訂,擬于2020年開始實行單一貨幣。
2009年10月西共體快速反應部隊進行首次后勤軍演,這意味著西共體將擁有統一的武裝力量,區域集體防務已現雛形,有利于西非地區共同打擊販毒、買賣人口、海盜和其他跨國犯罪活動,保證人員和貨物流動的安全與順暢。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組織機構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
最高權力機構,每年召開一次。執行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一年。
部長理事會
由每個成員國的兩名部長組成,每年舉行兩次會議,負責監督共同體機構的運轉情況,審查并通過執行秘書處和專門委員會的建議。
執行秘書處
負責處理共同體日常事務。
技術和專門委員會
共有6個,負責為部長理事會準備工作報告,審議提交部長理事會通過的計劃。
共同體法院
由7名大法官組成,負責監督各成員國遵守共同體條約和有關法律,調解成員國之間的分歧。
共同體議會
2000年11月成立,總部設在阿布賈,為咨詢和論壇性機構。2001年1月,議會領導機構正式設立,馬里人阿里·努烏姆·迪亞洛被推舉為議長。此外還設有合作、補償和發展基金、西非中央銀行委員會、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商業銀行等機構。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歷任領導人
執行秘書長
歷任西共體執行秘書長:
阿布巴卡·迪亞比·瓦塔拉(Aboubakar Diaby Ouattara,科特迪瓦)1977年1月-1985年
莫莫杜·穆努(Momodu Munu,塞拉利昂)1985年-1989年
阿比斯·邦杜(Abass Bundu,塞拉利昂)1989年-1993年
愛德華·本杰明(Edouard Benjamin,幾內亞)1993年-1997年
朗薩納·庫雅特(Lansana Kouyate,幾內亞)1997年9月-2002年1月31日
默罕默德·伊本·錢巴斯(Mohamed Ibn Chambas,幾內亞)2002年2月1日至2012年
主席
西共體歷任西共體主席:
納辛貝·埃亞德馬(Gnassingbé Eyadéma,多哥)1977年–1978年
奧盧塞貢·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尼日利亞)1978年–1979年
列奧波爾德·桑戈爾(Léopold Sédar Senghor,塞內加爾)1979年–1980年
納辛貝·埃亞德馬(Gnassingbé Eyadéma,多哥)1980年–1981年
西亞克·史蒂文斯(Siaka Stevens,塞拉利昂)1981年–1982年
馬蒂厄·克雷庫(Mathieu Kérékou,貝寧)1982年–1983年
艾哈邁德·塞古·杜爾(Ahmed Sékou Touré,幾內亞)1983年–1984年
蘭薩納·孔戴(Lansana Conté,幾內亞)1984年–1985年
穆罕默德·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尼日利亞)1985年–1985年8月27日
易卜拉欣·巴班吉達(Ibrahim Babangida,尼日利亞)1985年8月27日–1989年
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Dawda Jawara,岡比亞)1989年–1990年
布萊茲·孔帕奧埃(Blaise Compaoré,布基納法索)1990年–1991年
達烏達·凱拉巴·賈瓦拉(Dawda Jawara,岡比亞)1991年–1992年
阿卜杜·迪烏夫(Abdou Diouf,塞內加爾)1992年–1993年
尼塞福爾·索格洛(Nicéphore Soglo,貝寧)1993年–1994年
杰瑞·羅林斯(Jerry Rawlings,加納)1994年–1996年7月27日
薩尼·阿巴查(Sani Abacha,尼日利亞)1996年7月27日–1998年6月8日
阿卜杜勒薩拉米· 阿布巴卡爾(Abdulsalami Abubakar,尼日利亞)1998年6月9日–1999年
納辛貝·埃亞德馬(Gnassingbé Eyadéma,多哥)1999年
阿爾法·奧馬爾·科納雷(Alpha Oumar Konaré,馬里)1999年–2001年12月21日
阿卜杜拉耶·瓦德(Abdoulaye Wade,塞內加爾)2001年12月21日–2003年1月31日
約翰·阿吉耶庫姆·庫福爾(John Agyekum Kufuor,加納)2003年1月31日–2005年1月19日
馬馬杜·坦賈(Mamadou Tandja,尼日爾)2005年–2007年1月19日
布萊茲·孔帕奧埃(布基納法索)2007年1月19日
古德勒克·喬納森(Goodluck Jonathan,尼日利亞) 2010年–2012年2月17日
瓦塔拉(科特迪瓦) 2012年2月17日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經濟合作
區內貿易自由化
1、對未加工產品及傳統手工藝品貿易自由化須符合:
A、原產于成員國;
B、在列商品;
C、具有原產地證和西共體出口申報文件。
2、工業產品貿易自由化:1990年1月1日起10年內降低工業產品關稅和相同作用的稅收,消除非關稅壁壘,須符合以下條件:
A、原產于成員國;
B、事先批準;
C、具有原產地證和西共體出口申報文件。
除貝寧消除了工業產品的關稅外,大部分成員國只免除了未加工產品的關稅。
建立共同對外關稅
西共體下屬8個法語區國家組成的西非國家經濟貨幣聯盟于2001年1月1日建立共同對外關稅,由4種稅率組成:0%、5%、10%、20%。
最惠國待遇成員國可給與另一成員國貿易上的最惠國待遇,但給與第三國關稅承讓待遇不得高于成員國獲得的優惠待遇。成員國與區外第三國間關稅承讓協定將不得減損條約規定的成員國義務。
資本與人員自由流動
共同組建資本事務委員會,確保成員國資本自由流動不受阻礙;發行西共體支票,便利區內貿易支付;所有西共體居民不需簽證或入境許可,可進入任何一成員國,并可居住不超過90天。
農業與工業
主要是發展地區私營企業、鼓勵外商投資,但實質性合作與成果較少。農業方面的合作情況也類似,一些如建立地區性種子繁殖和牲畜飼養中心的設想被擱淺。
經濟與貨幣聯盟
1、短期內消除貨幣類非關稅壁壘。允許區內居民使用當地貨幣支付機場稅、飯店賬單和購買機票,大部分成員國已達到此要求。
2、實現西非貨幣相互兌換,進而建立單一貨幣區。
3、協調經濟與財政政策,最終實現經濟與貨幣聯盟。在社會經濟領域尤其是工農業、交通、通訊、能源和科研方面采取統一政策;貨幣、金融和財政政策相協調;組建單一的地區性央行等等。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基礎設施
交通
西共體公路交通優先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修建橫跨西非高速公路網絡;第二階段主要是各公路的互連,以使內陸國家受益。目前第一階段的跨海岸公路建設和跨沙漠草原地區公路建設均完成80%以上。此外,建立私營區域航班與航運公司及鐵路互通的設想正在探討或開始籌備。
電信
區內電信計劃第一階段基本完成,成員國首都之間已可通過微波聯系;第二階段用改進的衛星和光纖連接區內的計劃尚未正式啟動。
能源
1、 電力。在成員國建水壩及火電站,實現成員國高壓輸電線網的互接及建立儲備電力網。目前絕大多數項目因資金短缺無法啟動。
2、西非天然氣管道項目。從尼日利亞的洼里通過貝寧、多哥至加納與科特迪瓦邊境,目前(2012年)正在運做之中。
3、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的開發與合作
其他
1、環境保護
包括地區性浮水雜草控制計劃、沙漠防治計劃、水資源管理計劃及氣象計劃等,但許多計劃處于籌款階段,尚未真正實施。
2、社會文化、旅游、地區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 相關事件
2012年4月5日,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成員國軍隊參謀長在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西共體警備部隊具體“作戰行動計劃”,以幫助馬里恢復和平和安全。主持會議的科特迪瓦國防事務助理部長保羅·科菲·科菲在開幕式上說,應制定西共體警備部隊具體作戰行動計劃,想方設法幫助馬里恢復憲法秩序和阻止叛軍推進。他要求軍事首腦們通過會議制定“路線圖”,包括預算、行動時間表、各國分擔派遣人員數量、各編隊規模、后勤支援及行動期限等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