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杭州送奶工王芳,因母親病危要回家看望,又怕耽誤了送奶。于是,在返湖北陽新老家前,王芳花了40元打印了200多張道歉紙條,紙條上這樣寫道“尊敬的客戶:因本人家中母親病危,兩天的牛奶給您一起送,由此給您帶來不變(便),敬請原諒,謝謝!——送奶工王芳”,王芳把兩瓶奶和紙條一起送到用戶奶箱。用戶說,這份真誠像久違的陽光一樣溫暖,讓人感動。
送奶工道歉信
“尊敬的客戶:因本人家中母親病危,兩天的牛奶給您一起送,由此給您帶來不變,敬請原諒,謝謝!——送奶工王芳”。
這張紙條用5號粗體打印而成,3月10日早上,拱北200多戶某品牌牛奶的訂奶戶,從自家的奶箱里拿到這么一張解釋的紙條,以及兩份牛奶。
隔了一天,即3月12日早上,牛奶又如期送到了每戶人家的奶箱。
小小一張紙條,卻折射出了這名送奶工人對待客戶的認真同真誠,家住永慶坊3幢的施女士覺得這份溫暖同真誠,比久違的陽光更加難得:“誰家沒有個急事、難事?用這種方式告知受影響的客戶,這個送奶工工作挺負責的,至少真誠待見我們這些見不上面的客戶。”
母親病危
昨天下午,記者在拱墅區總管堂東苑83號,見到了這位送奶工王芳,她很瘦,眼袋也特別大,她說最近沒睡好。
王芳,50歲,湖北陽新人,來杭12年,從2005年開始在和睦奶站送牛奶,她負責拱北小區已有3年多。
3月初,王芳75歲的母親病危,家里人不停催王芳回去見最后一面,王芳買了3月10日晚從杭州到陽新的火車票。去老家一來一回,光是在火車上就要耗上24小時,買好了火車票后,王芳就犯難了:因為牛奶必須每天都送,她一離開,就沒人送牛奶了。
以前可以找人代送,可是一下子時間緊張,找不到老鄉幫忙,左右思量之后,王芳請示了領導,決定當天來回,這樣,就不會耽誤太久,“只要他們(訂奶戶)心里踏實了就行,當時我就這么想的。”于是,王芳寫了紙條,告訴他們事情的原委。
王芳就近找了家復印店,打印了400張小紙條,花了近40元打印費。
一天來回老家
3月9日晚上11點,王芳比平時早起了3個小時,騎電動車趕去登云路的奶站。
直到第二天早上8點,加上同事的幫助,王芳才全部送完了400多份牛奶。兩盒牛奶,然后在中間夾上打印好的小紙條,這是王芳送出去的牛奶以及解釋。
3月10日,睡了3小時,王芳趕了晚上6點53分的火車。3月11日早上6點半,王芳下火車后,趕往縣人民醫院看望母親,在醫生建議之下,王芳和家人幫母親辦了出院手續,“我媽老也要老在家里的,所以我們讓她出院了。”
當天下午,將母親送回家后,王芳又匆匆趕上了6點22分從陽新開往杭州的火車。3月12日早上5點17分,王芳下火車后,拿著放了兩件換洗衣服的拎包,連家也沒有回,直接趕往了奶站,拉上300份牛奶,一直忙到中午12點。200多張紙條送出去后,訂奶戶都很理解。
“12號上午,我從湖北趕回來,遲送了牛奶,有4戶人家打電話給我,責問我為什么遲到,我解釋后,他們也理解了。”
紙條贏得了客戶的尊重
施女士說:“她能和我們用紙條及時說明,證明這個送奶工師傅心里有我們這些沒見過面的喝奶人,這份責任心讓人很感動。”
2005年,在老鄉介紹下,王芳開始這份送牛奶的工作。因為送奶工有時間差的優勢,所以她就堅持了下來:凌晨送牛奶,上午睡一覺,下午去干點雜工、鐘點工,傍晚還要去接一個小孩放學,一天三份工,賺錢來養活兩個孩子。
每天,王芳要走9個小區,基本上是每一幢都只有一兩份份牛奶,300戶人家走下來,起碼停200多次電瓶車,工作時間從每天凌晨2點到清晨7點,很消耗體力。
王芳堅持了整整7年,是該奶站工作時間最長的員工。
今年3月份,王芳的工資提高到2000元,這筆錢里,除了交房租500元,王芳打算寄回家1000元,“女兒已經在工作了,兒子還在讀研究生,需要700元的生活費,老公在家務農,婆婆眼睛不好。”
和睦奶站的負責人徐女士說:“王芳是我們奶站工作時間最長的,訂奶戶維護得也最好,其中不少客戶都已經有7年的訂奶時間了。她年齡應該也是最大的,而且每個月都是零投訴。不少訂奶戶也對她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