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聲族是指強烈熱愛以聲音(包括各類音效,配樂,角色的臺詞,歌曲)來演繹劇情作品的聲優的一群人。
戀聲族
簡介
戀聲族是被聲音折服的人群。聲優也即是“配音演員”(在日語中“優”表示“演員”的意思)。因為日本是動畫片大國,所以在日本聲優也像俳優(也即是戲劇演員)一樣受到追捧,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偶像群體。喜歡聲優的人稱為“戀聲族”。
產生原因
其中最多的就是因為接觸了動漫或者游戲,被其中聲優的配音所感染最終沉迷。借助互聯網的傳播,ACG文化大量涌入。戀聲族也變得日益壯大起來。最明顯的莫過于所謂的“釘宮病”現象。釘宮病,就是以為傲嬌角色配音而獨樹一幟的日本女聲優釘宮理惠而出現的專屬名詞。凡是對釘宮理惠所配角色所癡迷的人都可以算作釘宮病的患者,其中《灼眼的夏娜》 、《零之使魔》、《旋風管家》中的三位傲嬌女主角夏娜、露易絲、三千院為典型。
此外,最成功的電視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郁》中女主角涼宮春日配音的平野綾,也成了戀聲族的新寵。雖然在唱功上還有所欠缺,但依靠著動畫的人氣和各類話題,平野綾也擁有不少的擁躉,她還成立了自己的收費粉絲俱樂部“平野塾”。
日本是一個“戀聲的國度”。一位日本著名社會學家在其著作《聲音的歷史》中說,日本傳統文化包含著“對聲音的眷戀”,“不見其面但聞其聲”的體驗符合日本人所欣賞的委婉含蓄的美學觀,美好的聲音可以激發他們的豐富想象。這是日本有大批“戀聲族”的歷史心理根源。在近代,收音機從西方傳到日本,并很快成為日本人的最愛,“話匣子”強化了日本人對聲音的偏重依賴。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國內電視臺大量引進海外譯制片,并開始了動漫音像作品的規模性生產,這導致聲優的需求量大增,隨著《宇宙戰艦大和號》等一批早期日本經典動畫的推出,日本人在愛上熒屏上的“虛擬美男子”們的同時,也自然對“熒屏后的聲音”產生情感寄托,繼而愛慕聲優和推崇聲優文化。為受歡迎動畫片追加制作相關角色的廣播劇是日本獨有的,這滿足了“戀聲族”延伸收聽的要求。
戀聲族癥狀
1.看動畫介紹時不管什么導演劇本人設,CAST才是首位重要的
2.純粹為了聲優,挖出一些窮極無聊的80年代老動畫來看
3.發現自己最喜歡的角色和最愛的聲優有驚人的重疊
4.每當看完動畫,喜歡把聲優表從里到外研究,調查自己不認識的那個人還配過什么角色
5.即使知道喜歡的聲優其貌不揚,還是恨不得搜出網上所有他的照片
6.自打出生以來第一次開始研究家人和身邊朋友的聲音
7.選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時,覺得對方的聲線十分重要
8.自己嘗試怎樣把聲音發得好聽,并嘗試錄drama
9.因為想聽某位聲優在某款游戲里的配音,省下3個月的飯錢買了一臺PS2
10.出沒在所有自己能找到的音像店中,地毯式搜索有聲優吹替的電影
11.為了聽更完美的人聲,買了一副監聽級別的專業耳機
12.硬盤中聲優的歌和drama比其他音樂要多出許多
13.每當載入windows,就會聽到傳來的一串串人聲系統音
14.以聽辨聲音為至高無上的樂趣
戀聲族形態
在年輕人中忽然出現了這么一群人:他們也追星,但不是鏡頭前只張嘴不出聲的外國偶像,而是這一張張漂亮臉蛋背后那縹緲的聲音;他們也狂熱,但熱衷的不是對偶像的裝扮模仿,而是沉浸在自己和劇本之間用聲音構筑出的世界里。他們不僅擁有自己的網站,還組建了同好者的社團,他們把自己熱愛的對象稱為“聲優”,理想就是慰勞自己的耳朵以及用自己的聲音慰勞別人的耳朵。
說話跟音樂一樣悅耳,是這些“戀聲”人們的共同觀點。在日本,配音演員被稱作“聲優”,其中特別優秀的會被公司特別包裝成偶像,受到追捧。提及這個問題時,南方夫子對其中的原因談了自己的看法:“日本聲優整體水平很高,各種音色齊全,配音情感豐沛,功底扎實,尤其注重細節,和人物很貼,加上引人入勝的情節,精良的制作,看一部優秀的日本動畫,是視聽的雙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