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客車A380是法國空中客車公司2005年開始生產的巨型客機,是全球載客量最高的客機,有“空中巨無霸”之稱。A380采取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時可承載853名乘客,在典型三艙配置(頭等-商務-經濟艙)下也可承載555名乘客。2005年4月27日首飛成功。
空中客車A380
資訊
“空中巨無霸”空中客車A380或將于今年內再度現身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執飛成都至北京定期航線。昨(27)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簡稱“南航”)方面表示,雙流機場二號航站樓(T2)符合空客A380的停降標準,因此南航考慮利用這一機型,開通成都至北京定期航線。同時,南航將于6月6日開通廣州至倫敦直飛航線,成都市民可以通過“一票到底”服務,更便捷地飛往倫敦看奧運。“只要T2航站樓一修好,我們就用空客A380執飛成都至北京航線。”昨日,南航成都營業部副總經理侯志華說:“雙流機場T2航站樓之所以推遲交付時間,由今年6月推遲到10月,主要就是為了修建空客A380起降的配套措施,比如登機廊橋等。只要T2航站樓一修好,我們就準備用空客A380執飛成都至北京航線。”
同時,侯志華還帶來了另一個好消息。6月6日南航將開通廣州至倫敦直飛航線,成都市民可以通過“一票到底”服務,更加便捷地飛往倫敦看奧運。
成都某航空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雖然成都至北京航線一直被視為“黃金航線”,但是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imited,簡稱“國航”)波音747-400與南航空中客車A380的先后加入,無疑會增加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旅客最終將受益。
“新航線開通后,成都市民可以享受行李直掛等便捷服務,通過廣州飛倫敦看奧運,節省大量時間。”侯志飛說。據了解,這趟航線每周共三班,班期為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依托成都至廣州每天8個航班的運力對接以及南航“一票到底”的便捷服務,成都及周邊的旅客到達廣州后可快速中轉至倫敦。價格方面成都至倫敦往返,普通經濟艙全年促銷價4730元起;高端經濟艙推出7月奧運優惠特價8000元往返。
空中客車A380 - 基本型規格
基礎數據
駕駛員數目:2
載客量:555(3級)、644人(2級客艙布局)或 853(1級)
載貨量:66.4公噸(146,400磅)貨物,可搭載38個LD3貨柜或163個貨板
動力裝置:4具千牛頓(70,000 磅力)。勞斯萊斯特侖特 (Trent) 900 或 發動機聯盟 GP7200。
尺寸
長度:73 米 (239英尺6英寸)
翼展: 79.8 米 (261英尺10英寸)
高度:24.1 米 (79英尺1英寸)
機翼面積:845 平方米 (9,100平方英尺)
重量及燃油運載量
典型空載重量:276,800 公斤 (610,200 磅)
252,200 公斤 (556,000 磅)
最大起飛重量 (MTOW):560,000 公斤 (1,235,000 磅)
最大燃油運載量:310,000 升 (81,890 美制加侖)
性能
典型巡航速度:0.85 馬赫 (約每小時1,050公里 或 每小時647英里 或 562節)
最高巡航速度:0.89 馬赫
航程:15,000 公里 (8,000 海里)
最高巡航高度:13,100 米 (43,000英尺)
空中客車A380 - 型號
現在A380分以下幾種型號:
A380-800:客機型,在三級艙布置下可載客525人,或于單一經濟艙布置下載人853人,航程為15,200公里(8,200海里)。
A380-800F:貨機型,載貨量為150公噸,航程為10,400公里(5,600海里)空中客車宣布說在A380-800型達到交付超過40架/年時會導入研發的工作。由于FedEx和UPS取消了貨機訂單,A380-800F的計劃已經被擱置。
A380-900:客機型,亦是加長型的A380。在三級艙布置下可載客656人,或于單一經濟艙布置下載人960人。和A380F一樣,會在A380-800型達到交付超過40架/年時會導入研發的工作。已經有多家的航空公司表明對此機型的興趣,新加坡航空有在考慮把19架A380-800的確認訂單的后9架改換成A380-900。(未投產)
A380-1000:客機型,亦是加長型的A380-900。在三級艙布置下可載客856人,或于單一經濟艙布置下載人1260人。
未來的衍生型包括:可載客650人的加長型A380-900、可載客455人的縮短型A380-700及與A380-800載客量相同的航程加長型A380-800R。
空中客車A380 - 機械結構
駕駛艙
A380使用與其他空中客車機種相似的駕駛艙布局,程序和操作特征以減低飛航組員的訓練成本。
駕駛艙有8個15厘米乘20厘米的液晶顯示器。包括2個主要飛航顯示器(Primary Flight Displays,PFD)、2個導航顯示器(Navigation Displays,ND)、1個發動機參數顯示器(Engine Parameter Display)、1個系統顯示器(System Display)和2個多功能顯示器(Multi-Function Display,MFD)。這2個多功能顯示器為飛航管理系統(Flight Management System,FMS)提供簡易操作界面、鍵盤和軌跡球(trackballs),取代3個傳統飛航管理系統。
引擎
一具安裝于A380機翼下的勞斯萊斯Trent 900引擎A380可選配勞斯萊斯特侖特(Trent)900或 由通用電氣及普惠聯營的發動機聯盟(Engine Alliance)的GP7200 渦輪扇葉發動機。兩款均為應用在波音777客機上的衍生產品。Trent 900為Trent 800的加大型,設有后掠型風扇。
而GP7200使用了GE90的內核及PW4090的渦輪扇及低壓壓縮機。在銷售上,起初由Trent 900占上風,及后GP7200成功追上,貼近Trent 900的銷量。
機上便利設施
初期的公關宣傳強調A380的舒適及空間,讓航空公司可以于機上加設更多設施,例如休息區、酒吧、免稅點及美容院等。最有可能于機上加設此類設施的航空公司為維珍航空,而維珍航空早已于旗下飛機的商務客艙中加設迷你酒吧,并計劃于將來的A380上增設賭客、雙人床、健身及沐浴設備。
A380會進一步發展波音747為航空史帶來的改革,更多座位及較低的座位成本,同時帶來較闊的座位及較好的乘客便利設施。A380于標準三級艙布置下的載客量為555人,比起波音747-400于相同布置下多出近35%,但A380的客艙比波音747多近50%,表示每位乘客可享有較多空間。但假如航空公司訂購全經濟客艙布置的A380,其載客量將為853人,達到A380的最高許可載客量。
技術創新
與之前的飛機相比,A380在更大范圍內采用了復合材料,改進了氣動性能、飛行系統和航空電子設備,使之不僅成為迄今為止建造的最寬敞的民用飛機,而且還是最先進的民用飛機,為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10年樹立了標準。
A380雖然提供了新的設計,但同時保持了運營通用性的優點。A380具備與空中客車公司其它電傳操縱系統飛機相同的駕駛艙布局、程序和操作特性,從而大大減少了飛行員從一種空中客車飛機轉換到另一種空中客車飛機所需的培訓時間。
能耗
客機起飛時的噪聲可達當前噪聲控制標準(ICAO)規定的標準要低得多。A380是首架每乘客百公里油耗不到3公升的遠程飛機(這一比例相當于一輛經濟型家用汽車的油耗)。
材料
空中客車公司在使用復合材料方面一直走在業界前頭。A380也體現了這一創新性傳統。
飛機約25%由高級減重材料制造,其中22%為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3%為首次用于民用飛機的GLARE纖維—金屬板。A380還首次采用了復合材料制成的中央翼盒,這一部件是連接機翼與機身的非常重要的主體結構。此外,A380還首次在后壓力艙后部的后機身采用了復合材料。除復合材料外,A380還大量采用了先進金屬材料,這些材料提供的好處包括操控可靠和易于維護。每一種材料都將根據不同部件預計將承受負荷、壓力和損壞程度而而優化使用。
系統與制造
A380采用的另一項減輕重量的創新性措施是采用了每平方英寸5000磅壓力的液壓系統,與一般民用飛機采用的每平方英寸3000磅壓力的液壓系統相比,前者可提供更大的動力。壓力的增加意味著可使用較小的管道和液壓部件傳輸動力。
A380項目還采用了多項創新性制造技術,其中包括在A318上首次應用的激光束焊接技術。這一技術替代了極易引起腐蝕和疲勞的鉚釘焊接法。搭乘A380 A380采用兩套系統產生飛行控制和起落裝置所需的動力,其中包括兩個常規液壓動作系統和兩個電-液動作系統。A380采用的電-液動作系統使其在動力資源上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增加了冗余性,提高了安全性能。
A380具有先進的駕駛艙,采用了最新式的交互式顯示屏和由以太網鏈接的擴展性集成航空電子模塊。與一般固定頻率發電機相比,為A380專門研發的多頻發電機結構簡單,使用更加可靠,重量也更輕。 A380將從領先制造商制造的最先進的飛行中娛樂系統中受益。這些制造商提供了更加強大的系統以利用A380飛機的創新性光纖分發網絡。
空中客車A380 - 研發背景
空中客車于90年代早期開始超大型客機的研發計劃,除為了完善空中客車機種,填補超大型客機的空白外,還希望藉以打破波音747在超大型客機市場的壟斷。麥道亦有相似策略,推出MD-12計劃,但最終失敗收場。每家飛機制造商都希望能制造出747的后繼者,但他們都明白到要賺取盈利的話,600座至800座客機的市場只能容納一種飛機。過去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客機已證明瓜分這些細小市場的風險。1993年1月波音與數家空中客車的合伙飛機制造商開始共同研究超大型商用飛機(Very Large Commercial Transport,VLCT)的可行性,并以合作建造的形式為目標。
1994年6月,空中客車開始研發自己的超大型飛機,名為A3XX。空中客車曾經考慮過幾個方案,包括將兩組A340機身邊靠邊并合為一組機身,而A340是當時空中客車最大的機種。A3XX將與VLCT計劃和波音的747后繼者—747X競爭,747X是將波音747上層客艙加長以容納更多乘客。
VLCT計劃于1996年7月終止,波音亦于1997年1月叫停747X計劃,但于2005年11月推出747-8前曾多度重提747X計劃。1997年到2000年期間發生度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市場前景不明朗,空中客車修訂其設計,與波音747-400比較下可節省15%至20%營運成本。
2000年12月19日,剛重整架構的空中客車管理層表決通過投資88億歐元于A3XX計劃上,并訂名為A380,當時已經有6家航空公司訂購共55架A380。A380于2001年初正式定型,第一組A380機翼于2002年1月23日開始建造,原型機各部件已完成生產并陸續由海陸空三路運往法國Toulouse進行總裝。在第一架A380出廠時計劃的開發成本已經飆升至110億歐元。
空中客車A380 - 測試
A380的樣板飛機(序號為001,登記號碼為F-WWOW)于2005年1月18日在圖盧茲廠房舉行出廠典禮。首航則在同年4月27日在圖盧茲起飛,當時載著6名機組人員、測試儀器及水袋,起飛重量為421噸。雖然這只是A380的最高起飛重量的75%,但已經打破當時客機的起飛重量紀錄。
2005年11月11日,A380首次進行跨洲長途飛行作宣傳及測試,這次飛行分別飛抵新加坡,布里斯本,悉尼,墨爾本及吉隆坡。11月19日,一架A380以阿聯酋航空顏色飛抵迪拜作展覽。
2006年1月10日,A380首次飛越大西洋抵達哥倫比亞的馬德林(Medellín),以測試在高海拔下的引擎效能。2月6日,A380飛抵北美洲并降落于加拿大伊魁特,作寒冷天氣下的測試;此機及后再飛到新加坡參加2006年亞洲航空展。
2006年3月26日,A380在德國漢堡市進行了緊急撤離測試,853名乘客及20名機組人員,需在黑暗及一半的出口(即8個)被封閉下撤離機倉,結果測試成功地在78秒內完成。三日后,歐洲航空安全署及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準A380可載乘客人數為853人。
2006年9月4日,A380在法國圖盧茲進行全機滿載的飛行測試,一共有474位空中客車職員參與這次飛行測試。12月,A380開始進行全球性的飛行性能測試。
2006年12月12日,歐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官員正式向空中客車公司頒發A380飛機的機型適航認證證書。
飛行2007年3月,已經有9架A380建造完成,5架進行超過2900小時的飛行。期間A380機隊造訪澳洲、加拿大、中國大陸、哥倫比亞、智利、埃塞俄比亞、法國、德國、冰島、印度、愛爾蘭、日本、馬來西亞、葡萄牙、新加坡、南非、韓國、新加坡、西班牙、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香港、中華民國。
2007年9月2日6時26分,A380飛抵香港,為亞洲航展揭開序幕,更在9月3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在香港維多利亞港上空突破性以低于2000尺的高度低飛。
2007年10月5日,A380在舊金山低空飛過金門大橋。
2007年10月25日,A380進行了首次商業飛行,由新加坡航空操作,航班號為新加坡航空380號班機(SQ380)。
空中客車A380 - 接受訂單
截止2006年4月6日,空中客車共收到16間航空公司的A380訂單,其中包括美國國際集團 (AIG)旗下的飛機租賃公司 — 國際租賃金融公司(ILFC) 。現時A380的訂單為158架,其中15架為貨機型號。預計售出250至300架便可達至收支平衡。前空中客車首席執行官(CEO)佛吉爾德 (Noël Forgeard) 預計會售出750架A380。截至2006年,每架A380客機的售價為2.95億美元。
宣布日期落實日期客戶名稱投入服務型號
800800F選購EARR
2000年4月30日2000年7月24日阿聯酋國際航空200752*
2000年7月24日2001年6月18日法國航空2007104*
2000年7月25日2001年6月17日國際租賃金融公司 (ILFC)554
2000年9月29日2001年7月12日新加坡航空20071015*
2000年11月29日2001年3月6日澳洲航空20071210*
2000年12月15日2001年4月28日維珍航空200866*
2001年1月16日2002年7月12日聯邦快遞 (FedEx)(已取消訂單) 20091010*
2001年2月27日2003年6月20日卡塔爾航空200922
2001年11月4日阿聯酋國際航空200715*
2001年12月6日德國漢莎航空 20081510*
2003年1月10日馬來西亞航空 20076*
2003年6月16日阿聯酋國際航空200921*
2004年8月27日泰國國際航空2007/86
2005年1月10日聯合包裹服務公司 (UPS) 20091010
2005年1月18日大韓航空 200853*
2005年1月31日阿布達比航空(Etihad Airways)20084*
2005年1月31日中國南方航空 20075*
2005年6月15日翠鳥航空20105
2006年5月阿聯酋國際航空2-2*
2006年7月23日新加坡航空 96
注:* 星號的欄目為有關客戶雖已宣布訂購A380,但仍未確實顯示在空中客車報告中。
EA指發動機聯盟(Engine Alliance)GP7000型發動機。
RR 指勞斯萊斯(Rolls-Royce)的Trent900型發動機。
TBD 即尚未決定。
空中客車A380 - 交付
空中客車從沒有公開宣布確實的每一訂單交付日期。
新加坡航空已于2007年10月15日接收首架A380,澳洲航空則為2008年8月,而阿聯酋航空為2008年之內。截至2011年10月底,新加坡航空已經接收11架,阿酋航空接收15架,澳洲航空接收9架,法國航空接收5架漢莎航空接收7架,大韓航空接收1架,南方航空接收1架。2009年交機目標從21架下修至18架。因應航空公司延遲交機的要求,2009年下修到只交14架,2010年預定交付超過20架。
交付歷程
2005年6月,空中客車通知各航空公司,A380的交付日期將延遲6個月。
2006年6月13日,空中客車發表的一篇報告中指因提升生產速度問題,警告初期的交付速度會比預期的慢,A380的交付時間表會因而進一步推遲6至7個月,導致進一步延遲交付至某些航空公司。這不會影響那些已經建造完成及正在試飛的A380。新加坡航空將于2006年底才能接收首架A380。2007年和2008年的交付數量將只限于每年9架。最初計劃(2005年前)于2009年底前能交付120架A380,其后第一次延遲將數量減至約90至100架,而現在則進一步減少至70至80架。此消息令投資者及股東推測空中客車母公司歐洲航空防務太空公司(EADS)的財務負擔會因而上升,導致股價下跌26%。此亦令空中客車另一母公司英宇航系統公司的股價下跌。
有報告指新加坡航空、阿酋航空及澳洲航空均對延遲交付表示憤怒并正考慮提出索償。
2006年6月20日及21日,Air Transport World 報道指馬來西亞航空及國際租賃金融公司(ILFC)因生產延誤而正研究取消訂購。
然而于2006年7月21日,新加坡航空再增訂9架A380并表示空中客車的A380工程設計十分可靠,而且于試飛時表現良好,令航空公司十分滿意,延遲交付只是生產問題,并非技術問題。
2006年10月3日,剛上任空中客車CEO不久的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Christian Streiff)經深入研究后宣布A380計劃將第三度延誤。第一架A380將推遲到2007年10月才交付予新加坡航空,2008年交付13架,2009年25架,2010年將達至最大產能,一年交付45架。A380最大客戶阿酋航空得知消息后考慮縮減訂單。而維珍航空則把交付日期推遲4年至2013年。空中客車亦將A380F首次交付日期推遲至2010年。
2006年11月7日,聯邦快遞(FedEx)宣布因為交機延誤而取消10架A380-800F的訂單,轉向波音訂購15架波音777-200貨機。
2007年3月1日,空中客車的母公司EADS宣布暫停其A380型貨機的生產工作。
2007年3月2日,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宣布有意本年稍后取消10架A380貨機的訂單。
2007年10月15日起交付新加坡航空,為三艙等471座配置,該公司于同年10月25日首航營新加坡-悉尼航線。2008年3月18日,第二架與第三架A380就會用于直航倫敦;2008年5月20日,第四架A380就會用于直航東京;2009年7月9日,開辦來往香港至新加坡的航線,之后用于直航墨爾本、巴黎、蘇黎世及法蘭克福。
2008年5月13日空中客車公布了交機的延遲,2008年交付12架,2009年交付21架。
阿酋航空,已于2008年7月接收首架A380 注冊編號:A6-EDA(載客量為489人),將會使用于直航紐約;其后會用于直航墨爾本、悉尼、曼谷、奧克蘭、倫敦。
澳洲航空已于2008年8月接收首架A380 注冊編號:VH-OQA(載客量為450人),將會使用于墨爾本至洛杉磯航線;其后會用于悉尼至洛杉磯,以及途徑新加坡,前往倫敦。
法國航空已于2009年11月接收首架A380 注冊編號:F-HPJA(載客量為538人,現時載客量最高的A380客機),并會使用于巴黎至蒙特利爾及紐約航線。2007年5月24日,法國航空發表公司機隊更新計劃中將再訂購2架A380客機,法航將以A380和B777-300ER取代B747機隊。
漢莎航空已于2010年5月接收首架A380 注冊編號:D-AIMA(載客量為526人),將會使用于法蘭克福至東京(成田)航線,往東京前,將先搭載德國國家男子足球隊飛往南非參加世界杯足球賽;其后會用于法蘭克福至北京,法蘭克福至約翰尼斯堡或法蘭克福至紐約 邁阿密 奧斯陸 華沙 赫爾辛基 斯德哥爾摩 哥本哈根 巴塞羅那等一些載客量較高的航班。
大韓航空已于2011年5月接收首架A380 注冊編號:HL7611(載客量為407人,現時載客量最少的A380客機),將會使用于首爾至東京(成田)航線,初期投入香港、東京、曼谷等短程航線,并于年內稍后時間投入橫跨太平洋的航線服務,包括首爾至紐約及洛杉磯。大韓航空共訂購10架A380預計2011年底前先接收5架,剩余的5架預計于2014年接收。
2011年10月15日,空中客車向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交付的中國首架A380,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0月17日正式執行第一個載客飛行任務,首飛北京-廣州-北京航線。第二架則于2011年11月交機。
空中客車A380 - 首航
2007年10月25日,空中客車A380巨無霸客機首航,由新加坡航空公司于新加坡當地上午8時16分起飛并于澳洲悉尼當地下午5時25分抵達,該航班機載客率超過96%。
新加坡航空公司這班SQ380客機載有455名乘客,年紀最大的已91歲,最小的是只有十個月大的男嬰,都是新加坡人。機上另有30名機組人員,包括四名機師。
此班航班包括12個“新航套房”、60個商務艙座位與399個經濟艙座位。
新加坡航空公司在網絡上拍賣首航機票進行慈善募款,共獲得126萬美元 。最高出價者是英國企業家海沃德,他以10萬380美元標得兩張“新航套房”單程機票,因此享有第一個登上首航飛機的禮遇。
新加坡樟宜機場表示,為了讓A380型順利起降,耗資6800萬新元修改機場、空橋并加設機場緊急救援設備。
空中客車A380 - 技術擔憂
易產生湍流問題
A380機身龐大,易產生湍流問題,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現,A380客機引起的氣流較波音747客機大,由多個民航組織成立的工作小組建議,A380客機起飛后,中、小型航機要隔3分鐘后才能使用跑道,重型航機亦要等候2分鐘。
機翼破裂
空客發言人克拉赫特透露,可載客達555人的A380客機,機翼曾經在法國圖盧茲進行靜力測試時,發現機翼尖往上彎曲到7.4米時,即在可承受最大載重量1.45倍時出現破裂,位置是在機翼的兩個發動機之間。據了解,由于國際規例要求機翼必須能承受最大載重量的1.5倍,所以這次的測試結果反映出A380客機機翼在遇上亂流或進行緊急降落時,可承受的最大重力未能達到標準,離要求還差3.3%。
2012年1月25日空中客車公司證實,設計和制造缺陷導致一些處于運營狀態的A380型客機機翼部件出現裂紋。 這家制造商聲稱,裂紋易修復,無礙飛行安全。歐洲聯盟航空安全局同一天下令“體檢”20架空客A380。
空中客車A380 - 事故
2008年1月10日,新加坡航空一架A380客機在降落時,因液壓系統故障沖出跑道,但是沒有傷亡。機上當時載有440多名乘客。
2009年8月21日,新加坡航空一架A380客機在香港準備起飛時,因發生機件故障,航機冷氣更一度中斷,飛機后來延誤17小時后起飛。
2009年9月29日,新加坡航空一架A380客機搭載444名乘客從法國首都巴黎起飛,飛行約2小時45分鐘后由于一具發動機(勞斯來斯(Rolls-Royce Trent) Trent 900)失靈中途折回,平安著陸。
2010年4月1日,澳洲航空一架載有244人的A380客機,由新加坡飛往悉尼,降落悉尼機場時左側機翼兩個機輪爆胎并冒出火光,事件中無人受傷。
2010年11月4日,澳洲航空公司一架A380客機于新加坡起飛后,飛至印尼上空時,2號發動機(左翼近機身)發生輕微爆炸,引擎外殼飛脫,掉下印尼境內。其后客機折返新加坡降落,機上433名乘客及26名機員沒有受傷。現場照片顯示,客機的2號發動機損毀,有明顯燒焦痕跡。
2011年5月17日,澳洲航空公司一架空中客車A380客機,班號QF10,17日由新加坡飛往墨爾本的途中,因為遭遇到出乎預料的逆風與低溫,使得該班機在抵達墨爾本之前,燃油便已用盡,被迫轉降于墨爾本西北方約700公里的阿德雷德市。該班機于凌晨4:15分降落在阿德雷德機場,機上249名乘客無人受傷。該時段原為該市的禁航時段,但A380班機已宣布緊急狀況,因此未曾觸犯法規。澳航表示該機經過工程師檢查后,并未發現漏油情事,飛機狀況一切正常,將于再次檢驗后復飛。澳洲運輸安全委員會則已對此事件展開調查。
2011年6月19日,空中客車公司一架空中客車A380客機,注冊編號:F-WWDD,制造序號MSN004,19日下午在巴黎布爾歇機場(Le Bourget Airport)正要開始示范飛行,不料客機從飛機庫行駛到滑行道時,右邊機翼撞到了建筑物,毀損不輕。在空中客車的漏夜搶修之下,該機已于6月22日完成了翼端帆的更換,并將在剩余航展期間,進行原本預定終止的展示飛行。
2011年7月22日,大韓航空一架空中客車A380客機,班號KE701,注冊編號:HL7611,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降落時右側引擎擦地。航班載有168人,從首爾飛往東京成田。該機在成田機場34L跑道降落時,機身右傾過度,導致右外側引擎擦地。所幸飛機平安降落,事后成田機場關閉了34L跑道20分鐘檢視受損情況,而大韓航空A380經檢查后可繼續飛行,延遲1小時飛往仁川國際機場。
2011年10月29日,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宣布中國首架空客A380飛機因機械故障停飛,南航由北京飛往上海浦東機場的CZ6000/ CZ6999航班改由A330執飛。而此次停飛距離10月17日,A380在中國國內開始運營僅僅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