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外國國籍,就不能再保留中國國籍,這是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然而,加入外國國籍又未注銷中國國籍的實際上的“雙重國籍”在我國已不是個例。
消除雙重國籍
簡介
加入了外國國籍,就不能再保留中國國籍,這是我國法律的明確規定。然而,加入外國國籍又未注銷中國國籍的實際上的“雙重國籍”在我國已不是個例。
“雙重國籍”的出現有哪些原因?帶來了哪些管理難題?如何才能有效消除?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的部分常委會委員,26日在分組審議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時就此發表意見。
“改革開放以來,有較大數量的留學人員和以其他方式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在取得外國國籍后,并不報告,擁有的中國居民身份證還保留著,戶口也沒有注銷。”陳宜瑜委員說。
陳宜瑜認為,根據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的規定,上述這類人從國籍上說應該算是外國人,但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回國時繼續使用中國公民的居民身份證,甚至還更換了二代身份證,出現難于依法管理的情況。希望有關部門研究解決辦法。
除了“雙重國籍”人員自身的因素,金碩仁委員還指出出現“雙重國籍”的另一種情形
“我國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國國籍后,到我駐外使領館申請退出中國國籍。但由于信息共享不及時,導致公安機關未能及時注銷已加入外國國籍人員的在中國的國籍信息,此類人員繼續保留著國內戶籍。”
“雖然在法律意義上是無效戶籍,但在我國戶籍管理機關繼續顯示為有效戶籍,人為造成‘雙重國籍’。”金碩仁委員說,這不僅與我國國籍法相悖,也給公安機關外國人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同時,在辦理涉外行政、民事、刑事案件等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諸多困難和麻煩。
由此,金碩仁委員建議,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入境管理和我公民在境外加入外國國籍信息平臺,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出入境信息平臺各自為政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柏林說,有些常委委員提出,目前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統由公安、外交等各部門分別建立,但從發展趨勢看,應當由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入境管理信息平臺,以有利于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就此,草案已作出明確規定,"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臺"。
移民法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國福說,此前媒體曾屢次曝光雙重國籍現象,"形成雙重國籍,一個原因就在于出入境信息平臺各自為政,沒有實現共享。因此,整合各部門平臺后,有利于打擊雙重國籍"。
政協委員直言"雙重國籍"成潛規則每年每月每天不斷產生
在今年的兩會農工界委員的小組討論中,農工黨中央常委、華東師范大學博導葉建農委員拋出了對"雙重國籍"現象沒人管的質疑,他直言這種現象目前處于"潛規則"之下。同組的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牛立文委員對此觀點表達了贊同,"你講的這事情,太多了,潛規則怎么操作的沒人知道。"葉委員說,大概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悄悄地,出國不用注銷戶口了,回國來,一手一個護照,兩邊都沾光,"這是事實上的雙重國籍,每年每月每天都在不斷產生這樣的現象"。